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奠定了传统文化转型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容,使其通过转型而获得了新的生存形式和生命活力,同时,通过中国化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和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与中国文化熔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奇迹与常规     
汪满明 《南风窗》2010,(15):6-6
<正>105岁的智慧老人周有光被读者称颂为"中国第一年轻思想家",真乃一字一珠。上世纪90年代起,有人鼓吹"30年河东,30年河西",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周老则指出文化上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进而主张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存的"双文化论"。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再造到政治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勇 《南风窗》2011,(22):50-5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一个极具战略性的命题进行研究和部署,昭示着党在文化问题上的一次深刻破题,即以文化认同,召唤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文化立国"的时代可能会导致中国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的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今天,文化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的新要求。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也专门辟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7.
文化价值突显文化背后的政治附加值,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动机。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国家试图将"欧美中心主义"蕴含的文化价值强行推广,进而实现意识形态霸权。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道路必须借助中国梦等价值话语,突破西方的文化霸权,使自身的文化价值得到伸张。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进行文化价值的去蔽与唤醒,还要与制度形成耦合。  相似文献   

8.
张慧瑜 《南风窗》2012,(4):86-89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孔夫子"就像是一个文化幽灵,试图告别却又无法告别。一方面"孔夫子"被现代革命宣判为糟粕,这种深刻的自我批判导致"中国主体"被放逐;另一方面"孔夫子"又不断地被召唤回来,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相似文献   

9.
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南风窗》2010,(3):79-81
在泰国,中国国内有些已经接近消失的传统文化仍被泰国华人坚守。不过,由于数百年在海外繁衍生息,加上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泰政治上的隔阂,泰国华人或多或少"泰国化"了,尤其与中国内地有了距离,甚至汉语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11.
何明星 《南风窗》2010,(10):91-93
没有价值观的传播是万万不行的,不仅文化生意做不强,也很难发挥文化传播的增值效果。不改变这点,21世纪的中国不仅不能改变世界,恐怕还无法企及"红色中国"时代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12.
萧武 《南风窗》2011,(22):54-55
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语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文化进路的视域看,先是从器物层面对"西学科技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接着是从制度层面对"西学制度文化"先进性的肯定,再到从观念层面对"西学观念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最后由于马克思主义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融性,而且能够破解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失落和失序这两大难题,因而为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研究如今已经成为引起全球关注的显学,这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发展近乎全方位的重视,也体现了国际学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学术旨趣。当今时代,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转型?如何在现代性论域中认识启蒙与中国?如何在比较视野中确认中国伦理与宗教的民族性与国际性?这些问题关乎中国文化形象的构建与中国文化认同的广度与深度。在伦敦国王学院访学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臧峰宇博士围绕这些问题请教了该校中国研究院院长姚新中教授。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2,(9):89-91
在关乎"中国走向"的公共争论中,不讲逻辑的非理性情绪四处泛滥,一种声音一口咬定,中国绝大多数公民与逻辑的距离,就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距离。真是这样吗?差不多100年前,面对中国落后而任人宰割的局面,知识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大拒绝"的姿态,并召唤"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  相似文献   

16.
同一民族的文化,其软实力有着"潜"与"显"的显著差别。"潜"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迷失,"显"则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的确立。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主体性出现了性质和程度不同的两次迷失。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源于民族的生存危机,是全局性的。第二次表现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社会思潮中的西化倾向,具有局部性质。两次迷失都凸显了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彰显基础这一内在逻辑,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解释框架仍然是唯物史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宣告了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当下中国学术领域文化主体性觉醒趋势显著,这既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转向显在状态的表现,也是其进一步彰显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文化的定义及法律文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本文在界定文化的概念之后,对法律文化进行界定,而法律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诉讼法律意识属于法律价值观念。本文提出了诉讼法律意识由"无讼"向"正义"转变的观点,并通过列举实例,分析导致不同的诉讼法律意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学术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中国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既包括普通学者,也包括美国国会、思想库和调研机构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的、手段作了全面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评估,还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等。总结和梳...  相似文献   

19.
努力增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增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必须坚持文化的群众性 ,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创新 ,用创新的文化成果吸引和凝聚广大群众 ;必须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文化显现出多元的发展格局 ,但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部落主义这两种文化思潮支配下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 ,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仍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文化应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既积极接受并参与全球化 ,又要继承并保持民族化 ,构建一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通的当代先进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