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巍 《学习论坛》2006,22(3):29-32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方面的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九五’期间,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明显成就。”江泽民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氏经济发展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着重强调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两个转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既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任  相似文献   

4.
一、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在其再生产理论中阐述了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各种因素条件,它们是劳动力、生产资料、两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及其改进、社会需要的增加、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而其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社会结合的改进,即科技进步。虽然说各种影响劳动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并使产出量发生变化的所有要素数量的增加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但是,在持续的经济增长中,投入的要素数量的增加是有限的,必然要求人们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以便在同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实行两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理论的分析和改革的实践起来越突出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政府职能能否切实转变。一、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出现总是与一定的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相联系的。就我国情况而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与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体制模式使我省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具有粗放经营的特征。改革开放伊始至即年代末期,短缺的经济环境使经济生活中热衷于铺摊子、追求外延扩大再生产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省经济增长仍停留在总量扩张阶段。90年代,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将成为我省“九五”期间乃至今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二、经济增长始终没有走出高投入、低产出、低逆差的格局。多年来我省的高投入并没…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长方式转变是国民经济成长阶段的要求我国经济成长长期实行的是一种数量速度型,即以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典型的外延扩张型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我国改革推向了更深层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国民经济成长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是:(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增…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福州市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德水 《求是》2005,(21):19-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谓经济增长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具体做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谈论多年的重大话题。1995年中央就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方针。10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未实现根本转变。牢固树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感增长方式粗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主要通过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行两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尤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995年12月9日,浙江省委党校和浙江省科委科技发展对策研究中心、浙江省软科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与会的省内有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我校教研骨干,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现将校内一些与会同志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思考刊载如下,以期引起更加深入的研究.盛世豪:如何全面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涉及的前提.在目前国内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中,一般都把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外延)型和集约(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所谓粗放(外延)型,也就是数量增长型或投入型,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量的增长,或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推动,而不注重改善经济管理与推动技术进步.集约型与粗放型相反,经济增长主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粗放型与集约型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着经济的增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因此,关于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农”问题、城市化、区域发展、和谐社会这“六大关键词”所确定的发展战略,成为“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为关键。因为经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尽头,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刻了。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这些要求都是相互联系的。从基本面上看,在"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把它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之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多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资本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和主要依…  相似文献   

15.
刘海生 《奋斗》2006,(4):2-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这为我省加快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很大成效;但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增长方式,不但取决于国情和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发展观。在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日渐严峻的今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果.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物质资本是体现在物质产品或生产资料上的资本,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主要是劳动者身上的资本.物质资本是投资的产物,同样,人力资本也必须通过对人力的投资才能形成.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指出,传统经济理论提出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的观点已不再符合今天的事实.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新近出现的发展理论,即“新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罗默和卢卡斯等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已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同时还认为这方面的差别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问题,当前经济理论界和实践者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们从体制上及其衍生的观念方面,从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方面由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剖析,很有见地.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影响转变的突出问题——权本位问题.这是一个既萦绕于生产关系又附着于生产力的幽灵,它已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危害极大,如果不予以净化,必然会使“转变”蹈人沼泽,反而丧失经济增长的良机.由于历史的沉积,我国有个“官本位”的氛围,伸手要官,拿钱买官,挖空心思争官者大有人在.一旦得手,不但发财,还会“全家鸡犬升天”.这公开的秘密是个“权”字,有权就能有一切.本文提出的“权本位”的概念,从意义上讲,二者相近或者不可分割,但  相似文献   

19.
马静 《理论学刊》2006,(5):40-41
一、经济增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它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总的说来,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公共秩序稳定、人们和睦相处的社会。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构建和谐社会决定于经济增长的总体进程。只有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扩大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加国民财…  相似文献   

20.
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九五"时期就已经提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经济运行中一系列难题的关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真正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关键是要认识和处理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辩证关系。从长期和根本上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可以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技术资源,缓解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