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工作的70个年头里,张光斗的言行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爱国、奉献、正直、敬业95岁的张光斗对自己头顶上的光环总感不适。"我不仅不是什么‘泰斗’、‘大师’,也不是科学家,我就是一个工程师,一个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有人以为我这是谦虚,说:‘你还不是科学家啊?’我真搞不懂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张光斗的了解,往往与他主持或参与设计的水利工程有关。在他从事水利事业7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看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几张照片,对他的为学、为师、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温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此言甚是。“内心和谐”是什么?无外乎一个人内心对欲望、名利、权力、他人、家庭、社会、祖国、自然、世事的宁静与平和。用温总理的话说,“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已故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者,原教育部副部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林汉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缅怀他为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表达对林汉达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并向林汉达先生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林汉达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曾冒生命危险掩护共产党员,并在经济上支援中共地下党工作。在美留学期间,他时刻关心祖国命运,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大声疾呼抗战胜利后,林汉达先生目睹蒋介石真内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10周年,缅怀他为我国民主革命和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我谨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表达对陶行知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并向陶行知先生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 陶行之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平、民主顽强奋斗,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拥护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3日,一部以海外侨胞捐资办学兴办公益为内容的纪录片在四川省乐至县开机。纪录片反映了美籍华人吴仲良先生为故乡捐资办学、兴办公益事业的感人事迹。 2005年6月7日,吴仲良参加四川“侨心工程”巡礼活动,当记者问他共捐了多少钱,吴仲良先生回答说——记不清了。 1700万,就是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大富翁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吴仲良竟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7.
《民主》1997,(11)
北师大建校95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王明远先生决定向北师大捐资百万元,建立“明远教育基金”,奖励教师,支持北师大的发展。10月4日上午,北师大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王明远先生捐资助教仪式。王明远先生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和文化工作,历任文化部《中国文化经济》报主编、中国东方书画院院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8.
祁鸣与巴金     
祁鸣是本书。所有章节,在叙述一个共同的故事:他与巴金。近日在上海展出的《生活中的巴金———祁鸣影视作品展》,便是这部书的开篇。祁鸣何许人也?一位黑黑粗粗、扛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祁鸣追随巴金,是用他手中的“武器”:摄影机和照像机,其实不尽然,祁鸣是用他的心跟随巴金。在一个个镜头、一张张照片后面,有许多他与巴金的故事。祁鸣与巴金,还是“三毛之父”———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牵的线。那是在20余年前,祁鸣去拜访张乐平先生。乐平先生对他说:“你为何不去访访巴金?”于是,有一天,热心的张乐平先生带着祁鸣踏进了巴金先生的寓所…  相似文献   

9.
生于1919年的袁淡如先生,神清气爽,恬淡温和。1993年他被评为上海市特色老人,上海电视台曾为他摄制专题片。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芦诸归雁》等作品多次获金奖和“艺术家金杯奖”等。他的画,郑逸梅先生曾这样评价:“灵逸之气,属于天籁;功力深厚,属于人籁。两者结合。就不同凡响了。”  相似文献   

10.
两岸授权民间机构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谈——“汪辜会谈”,在签署了4项协议之后降下了帷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将载入两岸关系的史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这次会谈的圆满成功,为两岸民间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汪辜会谈”势趋必然辜振甫先生是在新加坡威士汀酒店他下榻的房间接受记者采访的。76岁的辜振甫先生满头华发,精神矍铄,加上他说话的轻声细语,给人以温文儒雅、平易亲切之感。他微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他自“汪辜会谈”以来首次接受的记者专访。他说,海峡两岸隔绝了40多年,尽管两岸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他毕生热爱祖国,曾积极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抗日战争后期,基于对国民党专制腐败之义愤,拍案而起,投入反独裁争民主运动。他耿介正直,光明磊落,疾恶如仇,在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深受爱戴尊敬,为此,也引起反动派对他特别的恐惧与忌恨, 1946年7月 15 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云南省昆明市翠湖之滨,终年47岁。闻一多先生为国家、为人民不惜献身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毛泽东同志赞扬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后来又把他和岳飞、文天祥、瞿秋白、方志敏、杨虎城等民族英雄并列,盛赞他们“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在纪念闻一多先生牺牲四十四周年之际,本刊特约其次子韦英同志(原名闻立雕)撰文,回忆闻一多先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爱国赤子、民主斗士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中国画展的“前言”———先生作于12年前的《我的话》,是一篇约500字的短文,可染先生却在这里提到他的6枚印章。先生一生究竟自刻了多少印章?追寻它们,窥到的却是先生不凡人生的印迹。刻自早期的印章不多。“思牛堂”和“有君堂”是他这时期刻的两枚重要...  相似文献   

13.
熊辉 《团结》2006,(4):63-64
先父熊秉坤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学生,早年受孙中山影响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因在武昌首义中的首先发难之功而被孙赞为“熊一枪”。后来,先父又在孙中山、黄兴等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阳夏战争)、讨逆反袁、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曾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高级副官、代参军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多次聆听中山先生的教诲和指示,深受先生信任、关怀和爱护,而且更为中山先生所从事的崇高事业、革命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先父常对后人讲述中山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培养的往事,寄以…  相似文献   

14.
1999.11.17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05周年。今天各方面的专家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为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同时举行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这是对叶圣陶先生最好的纪念。叶圣陶先生是誉满中外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种种美德,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一生中做任何事情,写任何文章,都实实在在,一笔不苟,都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从事文化、教育、编辑出版工作70多年,在每一个领域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建  相似文献   

15.
何满子  王岚 《各界》2010,(6):14-17
著名杂文家、古典文学专家何满子已驾鹤西去,相信有很多人在用不同的方式怀念着“一统楼”和它的主人何满子先生。为表达对他的思念,现将与他的谈话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水电施工企业的问题更加突出了。如何使其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认为,进行战略重组是必然的选择。进行战略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出路。对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及所属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战略性重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及其所属企业数十万职工,40多年来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承担了我国80%左右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任务,建成了百余…  相似文献   

17.
自知·自胜     
宏图 《瞭望》1991,(33)
鲁迅先生“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钢弊常取类型”,因此,梁实秋先生即以“恶辣”、“著名的‘刀笔’”品评他的散文。显而易见,此系梁氏之“偏见”,忽视了鲁迅先生的另一面——更重要的一面,即“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历史每每重演。钱钟书先生学术力作《谈艺录》、《管  相似文献   

18.
徐敏 《民主》2005,(4):38-40
我父亲一生,归纳起来,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出版工作,一是统战工作。他为新文化出版工作,做了二十多年;为党的统战工作和“民进”工作,做了近三十年。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韬奋先生说:“他忠于《生活》而生活(忠于《生活》周刊、忠于生活书店)。”赵朴老说:“他忠于人民大众生活,为忠于民族的生存而拼搏,……艰难险阻、百折于回,锻炼了他的斗志和胆略,……他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他认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吴咏梅 《各界》2014,(6):32-34
沈士远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一个雅号,名曰“沈天下”。据著名历史学家谢兴尧先生在《红楼一角》中回忆:当年沈士远先生也是他的老师,记得当时师生们都称沈先生为“沈天下”。“啥叫沈天下呢?因为预科里的国文功课,最重要的有两门,一是‘国故概要’,一是‘文论集要’。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团结》编辑部: 本人由于工作环境关系,接触《团结》杂志机会较多。看到贵刊98年第二期封底落款为“中山先生诗丁丑秋书于连滨植元”的书法作品,“中山先生诗”应是汤增壁代孙先生执笔,为悼刘道一烈士所撰挽诗。江西文史研究编的《江西文史》(1994年第一期),第一篇文章就讲到悼刘道一烈士这首诗作的由来。该文系李铝正作,标题是:“成文自足一家言”,副题是“记毛泽东同志萍乡籍老师汤增壁”。其中写汤“长于文笔”一节,就比较详细列举了他代孙先生撰挽诗的事,当然还有他也代黄兴撰写过给汉口《国民日报》的题诗。现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