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观念认识不到位,体制政策不完善,产业支撑不力,建设资金不足,农民素质不高。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方向转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点,明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方向;把握“三农”裂变趋势,重点做好工业拉动特别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大文章;把握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矛盾转化的关节点,创新制度,打破壁垒,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近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转移面临着许多困难,因而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制度创新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多方面论证了渐进式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人数与日俱增,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稳定有序转移,成为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教育引导其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观念上的同步转移,是加快我国劳动力转移速度、提高转移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有效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等方式 ,来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 ,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 ,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进而分析和探索适合国情的转移方向 ,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出路 ,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服务 ,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一、中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1978年之后 ,中国农村改革将大批隐性农业富余劳动力显性化 ,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适应这一转移的要求 ,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78~199…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根据这一精神,贵州是如何做活几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篇文章的呢?据调查发现,主要是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劳动力,其转移人数占总剩余劳动力的比例超过40%。这么大的劳务输出对农民收入产生哪些影响呢?一、劳务输出改善了农民收入结构农民打工收入已与农业收入、乡镇企业收入构成了农民收入的主体,改变了以农业收入和乡镇企业收入为主的现象。对贵州而言,农民人均打工收入已经超过乡镇企业收入,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2001年,全省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为278.86万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大批农村劳动力转换农民传统的角色,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由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变传统角色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角色转换,并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9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在分析我州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州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农村、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就业技能,有助于推动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从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产品的日益丰富、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则相对显得滞后,而农村劳动力与农村土地承载能力的不协调,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大量事实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三带回”的好效果:带回了资金,带回了“真经”,带回了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析及转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状况的解析,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全党必须认真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当前,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实现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是农村加快实现小康的前提,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一、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张启强 《工会论坛》2004,10(1):9-11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吸纳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封闭性等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城乡统筹 ,走城镇化道路 ,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战略。具体来说 ,就是要统筹工业化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成为困扰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有效途径。(一)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以林口县为例,本世纪初,我们再次认真地审视了县情;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是依靠传统农业,仍然是依靠土地来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应全面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现代化素质,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从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最现实和最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11亿多人口中,有近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达4.4亿,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73%,其中剩余劳动力1.5亿左右。而且,劳动力无限供给和有限需求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据预测,从1993年到2000年间,平均每年还要增加约1300万农村劳动力,如果按最近十几年平均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500万人的速度计算,到2000年将有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这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继续将占全国总人口80%多的农民限制在农村和农业,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便难以安排,农村落后面貌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也实现不了。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农村整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民工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配套体系尚处于一种缺失状态,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因此,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合理、有序地组织劳务输出,并尽可能地为农民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就成为当前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希望能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新论荟萃     
做好"三农"工作做好"三农"工作,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农民从这些工程建设中获得一部分劳务费,直接增加收入;要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要继续深化农村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转移和减少农民。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城镇化问题进一步做了部署。笔者认为就中国目前的现实而言,要想实现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最切实的途径。一、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必须加快发展小城镇。我国农村富裕劳动力大约1.5亿人,靠现有的大中城市难以大规模地吸纳。我国的大中城市现已面临人口过多,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等问题,目前不可能成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而小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