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玲 《求知》2012,(2):46-47
世界经济格局在动荡中加速变化.但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长期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公.受金融危机的持续作用和影响.加速推动全球经济在增长格局和发展路径上出现新的变革.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来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世界各经济体的协同抗击下已经逐渐减弱了它的杀伤力。现在,虽然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但是世界上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走出这场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格局问题。可以预见,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中,  相似文献   

3.
孙飞 《理论探索》2020,(1):106-114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技术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技术框架体系,重大科研科技成果产出优势明显,一批批高技术产业和新动能蓬勃发展,形成了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从发展阶段来看,已经确立起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了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经济结构持续向合理化高级化演进,市场主体发展质量和规模持续攀升,形成了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从世界格局来看,多边主义和包容发展仍是未来世界的主流,中国面临的"机"依然大于"危",未来的世界经济规模格局、贸易格局、金融格局将呈现多极化趋势,以及"东升西降"的大趋势,这将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赢得重大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4.
在各国政府联手大力救市,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的刺激下,全球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世界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但是,由于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经济复苏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赵海东  柴歌 《侨园》2011,(10):58-60
9月17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理论研讨会在沈阳市的辽宁大学举办,出席大会的国家及辽宁省内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这一共同关注的世界经济话题进行了理论研讨.这次国家级高规格的研讨会,以发言、评论、回应的研讨形式把握世界经济跳动的脉搏,对洞悉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目前世界经济扑朔迷离的情况下擦亮眼睛看清世界,显得尤为重要.本刊为此采撷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使世界经济力量继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转移,由欧美向亚洲转移,由"一超"向"多强"和"非极力量"转移。经济格局变化必须带来政治格局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正加速朝多极化和"非极化"的方向演进。中国在多极化和非极化进程中作用突出。世界格局变化给中国即带来新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已在大转变中进入21世纪。世界的大转变,呈现多种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两大趋势,与世界各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热烈讨论。本文对这两大趋势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而且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如何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好机遇,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刚 《理论参考》2010,(1):36-36
一年前,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并给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的阴影还未彻底散去,人们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也都充满了疑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发驱动力,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能够保证经济增长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就业不充分、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和消费骨干群体消费力量薄弱以及社会保障不完善是制约我国消费率提高和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需要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努力保证居民的就业安全,增强消费主力的消费实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社会保障预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其重中之重也在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着眼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背景,在阐释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人们对于世界经济失衡的重新定义,以及对于世界社会与环境赤字偿还的新认识。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未来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可以概括为:世界经济盘整向上,并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全球经济的竞合是主流,而经贸摩擦将成为常态。中国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治理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王冲 《党政论坛》2008,(20):35-35
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今日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换了时代”,新兴国家的发展使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世界将进入为时数十年的“相对大国时代”。  相似文献   

15.
面对经济利益格局新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利益格局的变化,经济利益主体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此而引发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党必须从执政的高度出发,协调、化解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坚决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所描绘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路线可以归纳为:东部率先发展,围绕“两圈一中心”,通过优化开发,从中心城市主导向城市群主导、生态功能主导方向演进,形成网络化、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部崛起,围绕东北、中原、长江中游(武汉)、中南(长株潭)、北部湾形成以5大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板块,  相似文献   

17.
区域和地理是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框架.地缘边界效应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是一种动力机制,地缘政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对外经济联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同样,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多边外交,改善国家问的关系,改变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和资源空间分配格局.必须建立合作型的安全新模式,以积极的多边主义外交参与区域安全合作,积极发展地缘相邻国家问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查晓刚 《党政论坛》2009,(22):47-47
全球经济格局转变 在美国匹兹堡落幕的二十国集团峰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改变——G20今后将取代八国集团(G8)峰会,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G20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决策核心平台,是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真正意义上经济影响力崛起的标志,反映了西方单独主导国际经济事务的时代即将退场。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循环思想的要义包括:经济循环的实现过程是各种职能资本连续并列运行和接续转化,兼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国内循环畅通的实现条件是供需总量和结构平衡,实现机制是技术进步下按比例生产和劳资收入并行增长;国际循环能补强国内循环,又受制于国内循环与国际生产关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重塑高水平畅通、自主和开放的经济循环体系,合理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循环思想;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强化自主创新、优化宏观调控和提高劳动者报酬;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循环变革,实现国内循环融入又不依附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依托又促进国内循环。  相似文献   

20.
史敏 《瞭望》1990,(26)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从80年代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变化,可以预期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将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并正在逐渐形成数个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共同体按计划在1992年底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之后,将把大市场扩大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