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行为,维护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正>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公职人员重点进行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反洗钱预防制度的第一道关口。为在犯罪所得进入交易领域之初建立客户身份与资金、交易的对应关系,为今后辨别资金的真实性质和交易的真实目的、追查实际所有人和受益人打下基础,草案中令人注目地  相似文献   

3.
制定反洗钱法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主管机构应该是中国人民银行,我觉得草案规定的机构太多,而且这些机构都说是国务院的。规定由国务院的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这样规定执行主体不明确,执行起来很困难。洗钱问题比较复杂,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界限,在法律条款中,反洗钱信息中心首先要对信息和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查,在没有犯罪、没有确定是洗钱之前,就要做一些工作,这里叫预防、监控、防止,这都对。但是,如何在没有确定是洗钱之前就实施监控?谁授权它可以监控?有一个法律程序的问题。比如大额交易,不能说所有的大额交易都是…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渠道洗出去的钱,在反洗钱法中怎样预防和监控,草案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比如:有群众举报说某个单位,表面上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但是实际上是地下钱庄,有涉嫌洗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好像我们的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对这个单位进行调查,法律只规定了他有权向金融机构或特定的非金融机构调查核实可疑的交易活动,对其他单位能不能调查核实没有规间借贷洗钱活动的预防和监控,应该有些具体的措施和规定。通过地下钱庄出去的钱也是不少的,我记得前几年看到一个资料,大概是2003年,这一年通过地下钱庄洗出去的钱有20…  相似文献   

5.
10月31日,经过两年多打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顺利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通过控制非规范的资金流动,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反洗钱法的出台,对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活动可谓是出炉了一柄利剑。近年来,随着走私、毒品、贪污贿赂等犯罪不断发生,非法转移资金活动大量存在,我国的洗钱问题日益突出。据《中国反洗钱报告2005》统计,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通过对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及其他来源信息进行分析和甄别,共移交可疑交易线索533份,涉及人民币793.51亿元,外币折合美元达8.32亿元,涉及交…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防和监控洗钱活动,遏制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维护金融秩序,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的要求,反洗钱法草案已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本刊特摘发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  相似文献   

7.
“洗钱”是个外来词汇。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一个通晓金融业务的黑手党分子开了一家有投币式洗衣机的洗衣店。每晚结账的时候,他就把其余赃款加到洗衣收入中,然后再向税务局申报纳税。税务局扣去其应缴的税款后,剩下的钱就全变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一词的来历。 现在的“洗钱”主要是指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掩盖大批以贩毒、走私军火、从事色情交易、贪污、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资金,使其以合法资金的身份,进入金融流通市场。不法分子通常使用以下几个步骤“洗钱”:首先把赃款偷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为防止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利用网上银行进行洗钱的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本文介绍了网络银行洗钱犯罪的现状、特征和危害,分析了其产生各方面原因,提出在立法、网络银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改进,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我国跨国洗钱犯罪逐渐增加,具有极大的危害,跨国洗钱活动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洗钱方式、方法。对此,借鉴国际社会反跨国洗钱犯罪的立法,以加强我国反跨国洗钱犯罪立法建设,并积极进行跨国洗钱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1.
当前,洗钱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大公害。随着金融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如何防止洗钱者利用金融系统洗钱成为建立和完善控制一国乃至跨国洗钱的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针对近年来我国洗钱活动的特点及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我们应从法制、人员机构、技术手段及监管合作等方面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控制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  相似文献   

13.
“地下钱庄”洗钱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钱庄”作为一种非法的、游离于现有金融体系之外的市场化金融平台,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为洗钱犯罪、特别是涉及跨国(境)资金转移等提供流动性、隐蔽性服务的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对国内经济安全、社会风气和政治稳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结合当前我国“地下钱庄”洗钱犯罪的严峻形势,笔者对“地下钱庄”洗钱犯罪的特点、洗钱通道、洗钱的危害性等进行分析,并从法律、制度、政策、刑事侦查等几个方面,对“地下钱庄”洗钱犯罪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洗钱犯罪严重威胁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近年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已不再是犯罪组织洗钱的唯一目的,洗钱越来越带有政治目的,因此,坚决打击洗钱犯罪是稳定我国社会经济秩序,保证我国国有资产安全,防范恐怖活动破坏的重要措施。洗钱的手法和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洗钱活动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通过银行将现金转变为银行存款,然后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银行间以贸易等活动为名频繁转移资金,最后将资金转移到与犯罪组织或个人无明显联系的合法组织或个人的账户内等手段为犯罪收入披上合法的外衣的。由此可见,相当大比例的洗钱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银行系统进行的,银行不仅是预防反洗钱发生的重要关口,更是发现洗钱活动的重要阵地。所以,银行业在反洗钱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近年在我国呈井喷态势增长,随之而来利用网络交易实施的犯罪行为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当前网络交易犯罪的主要类型有:网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网络销赃、网络洗钱、网络传销、网络销售危险物品等,可从制度保障、执法保障、体系保障三方面加强网络交易下的犯罪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6.
反洗钱的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额和可疑金融交易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报告是各国打击洗钱的核心问题和基础工作。本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依次阐述了联合国反洗钱公约和法律范本、区域组织框架内达成的条约、专业性国际组织文件中关于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 ,再现了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制度的形成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二○○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相似文献   

18.
洗钱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普及的一种经济类型犯罪 ,也是跨国有组织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洗钱犯罪对社会影响巨大。由于受地域等因素的制约 ,洗钱理论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 ,需要构建抑制系统和预防系统 ,意大利在该方面的措施非常成功 ,为我国打击洗钱犯罪提供了可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子洗钱     
“洗钱”是指通过一系列交易掩盖犯罪所得的非法来源 ,使它看上去是合法所得的过程。电信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 ,使洗钱更加便利。洗钱还可以通过非银行系统的金融机构或通过“地下”银行系统在执法机关的视线以外操作。洗钱手段的发展推动了洗钱犯罪对策的发展。跨国洗钱犯罪活动的发展以及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使反洗钱的国际合作日益重要。规范电子货币的运作 ,关键是如何规定与电子钱相关的可查性与匿名的程度 ,这将对商业的发展和犯罪预防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规范反洗钱监督管理行为和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