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贺圣达 《东南亚》2003,(1):63-64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各种《剑桥史》如《剑桥中国史》、《剑桥世界史》 (古代、近代 )等早已享誉国际学术界。《剑桥东南亚史》是各种剑桥史中较晚出的一种 ,英文第一版出版于 1 992年。由于 90年代初才出版 ,该书大量吸收了此前国际学术界对东南亚史研究的成果 ,而且在写法上更具有当代史学著作的特点。因此 ,它出版后就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受到高度评价 ,并在 1 994年再次印刷。《剑桥东南亚史》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尼果拉·塔林担任主编 ,由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多名…  相似文献   

2.
令读者盼望已久的《剑桥东南亚史》中译本已于2003年1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虽然这部著作较之其他剑桥史姗姗来迟,但是这部集东南亚史研究之大成的150万言的历史巨著,最终能与中国读者见面,这实在是中国东南亚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捧读之余,笔者赞赏组译者和出版者的学术眼光与魄力,也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巨大的艰辛劳动。我国读者对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剑桥中国史和世界史并不陌生,这些著作早已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了。可是国内读者对《剑桥东南亚史》了解得并不是太多。此书1992年在英国出版后也同其他剑桥史一样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主编…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世界史学集大成之作的剑桥世界史系列之一的《剑桥拉丁美洲史》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是中国学术界特别是拉美研究界的一件大事。剑桥世界史系列开创于本世纪之初,在积累经验并且饮誉士林70年之后,又推出总共9大卷约800万字(中文)的《剑桥拉丁美洲史》,成为这门学科的权威著作。用本书总序的话来说,其“目的在于对已有的知识作一高水平的综合,使研究拉丁美洲史的学者今后的工作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不但于研究拉丁美洲的学者有用,而且于研究世界其他地区的学者也有益。”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这也就是“守先待后”,“继往开来”了,得不谓之为盛事乎!  相似文献   

4.
后记 由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贝瑟尔教授独立编纂的《剑桥拉丁美洲史》,原计划出8卷,后增至9卷,最后决定出11卷(其中第6卷分上、下册).1984 ~1995年该书已陆续出版,除第9卷(1930 ~1990年的巴西以及这一时期拉美地区的国际关系)外,现已出齐. 自1902年11月《剑桥近代史》第1卷问世以来,剑桥系列的世界史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视为西方史学中的权威著作.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剑桥系列的中国史、日本史、非洲史、伊斯兰史、伊朗史和拉丁美洲史相继出版.《剑桥拉丁美洲史》既是一部编年通史,也是独立成卷的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题史.  相似文献   

5.
要充分估计《剑桥拉丁美洲史》的影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充分估计《剑桥拉丁美洲史》的影响和意义林被甸有一句名言:"一部好的教科书,可以培养一代学人"。这句话对《剑桥拉丁美洲史》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剑桥拉丁美洲史》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过程的权成性大型著作,既起到教科书作用,又超过了教科...  相似文献   

6.
异质社会文化的相遇、碰撞和融合──评《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一卷陆国俊《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三、四、五卷中译本相继出版后,第一卷的中译本又与读者见面了。《剑桥拉丁美洲史》是研究拉美历史的一部权威性著作。其第一卷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西语美洲和巴西史主讲人莱斯利...  相似文献   

7.
《剑桥拉丁美洲史》是由伦敦大学拉美研究所所长莱斯利·贝瑟尔教授主编的一部系统研究拉美地区历史进程的权威性巨著,撰写者大多是在拉美史某个研究领域很有建树的国际知名学者.这套丛书从经济史、政治史、思想史、社会史、人口史等方面多学科、多层次地综合研究了欧洲和美洲两大文明汇合以来拉美地区的历史变迁.《剑桥拉丁美洲史》集中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拉美史研究的较高水平,在国际拉美史研究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套丛书英文版共分11卷,自1988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主持下,这部宏著已被陆续译成中文出版或即将出版,这无疑对这一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译的9卷本《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中译文约70万字。《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概述了19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殖民统治的瓦解及拉美各国从独立至1970年左右大约50年的历史。本卷分为5大编18章,由来自世界各地的17位著名学者,其中包括5位拉美学者撰写。英国拉美史学家约翰·林奇为本书撰  相似文献   

9.
变革、稳定、发展——读《剑桥拉丁美洲史》第7卷陈芝芸由英国伦敦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莱斯利·贝瑟尔教授主编的《剑桥拉丁美洲史》,是当今世界研究拉美历史的一部权威性著作。全书共11卷,1000余万字。将这部史学巨著译成中文出版,对推动中国拉丁美洲研究事...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学者L.P.布里格斯的《古代高棉帝国》是一部叙述柬埔寨古代历史的大型的权威著作,1951年由美国哲学协会出版于费城。它的叙述起于公元一世纪扶南王朝的建立,止于1432年吴哥王朝的灭亡,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扶南时期》(公元一世纪至550年),第二章是《真腊时期》(550——802年),第三章是《柬埔寨或吴哥时期》(802——1432年)。作者着重写吴哥时期,这一章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D.G.E.霍尔名著《东南亚史》有关古代柬埔寨的部分,以本书为基本参考著作,援引了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材料。这篇序的作者R·赫涅一凯尔顿是研究东南亚的著名学者,有《苏门答腊的考古与艺术》(1935)、《荷属印度史前时期研究》(1945)、《东南亚王国与国家的概念》(1956)等著作。作者在这篇短序中除了略介本书及其作者以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代高棉史的饶有趣味和富于启发性的观点,谨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互为依存的经济生活使各民族共生共荣,历史文化的差异又使民族歧视普遍存在,当代东南亚族际关系的两面性和复杂性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战后本地区的历史进程,并使东南亚成为当今世界族际关系变幻莫测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战后,随着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迅速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是与世界各国工业化中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相适应。不过,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历史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差异,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南亚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汉唐时期,北部湾沿岸是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重要桥梁,该地区在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交流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体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历史上的客家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在东南亚的人数比闽南人、广府人和潮州人都较少,但在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领域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远超过他们的人数。在东南亚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华族人物都是客家人。本文从早期客家人移民的聚落模式与经济追求、早期客家人的社会组织、战后客家社团的功能与变革和客籍企业家与海外华人的企业精神等方面来探讨东南亚历史上的客家人以及客家人对东南亚历史发展所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的缘起,从历史的长镜头看,它是战后东南亚区域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在经历了多次区域合作的失败后,东南亚终于出现了稳定而有生命力的区域合作组织。另一方面,从1960年代的局部发展来看,东盟的成立又是因成立马来西亚联邦造成的区域冲突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海盗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盗问题是对当今世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东南亚海盗对我国的安全,尤其是海洋和能源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力图探讨东南亚海盗的历史与现状、当今东南亚海盗猖獗的主要原因以及东南亚海盗问题的影响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移民东南亚历史,根据其动力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移民东南亚工程中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如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潮仍将继续。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的移民也将日益增多,并呈加速之势。  相似文献   

19.
日益增长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不断改变东南亚滨海旅游区的空间格局。虽然缺乏规划的度假区开发给滨海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但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潮流。东南亚滨海度假旅游的发展历程对滨海地区的管理提供了有用的经验: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制定科学的规划;对游客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行小规模海岛旅游;保护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地区历来是海外华人社团集中之地。21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适应当地国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东南亚华人社团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和完善。本文以东南亚泉州籍同乡社团为例,详细分析泉州籍同乡社团出现的发展变化:定位本地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国际化及重视培育青年力量,进而探讨当代东南亚华人社团的普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