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卫常 《唯实》2012,(1):43-45
四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新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构架。构建四位一体的村治新模式,有利于消除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化解村官信任危机,促进村治组织架构中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要理顺村治新模式中四驾马车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力的相互平衡与制约,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瑞波 《探索》2020,(1):154-165
在乡村振兴和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背景下,片区已成为部分地区进行村民自治试点的新型治理工具。片区自治将人为划分的片区嵌入乡村治理结构,使其成为村与组之间的一种非正式治理单元,从而实现治理单元的适度下沉和重塑治理单元的配置模式,以及促进乡村治理结构层级化和弹性化的一种实践形态。片区自治的生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村治体系困境的体制性因素、政策试点空间的政策性因素、社会关系网络的认同性因素以及适度规模效应的组织性因素等相互激荡而成。行政力量持续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型自治组织营造、治理规则创制成为片区自治得以运转的有效支撑。然而,作为一场探索中的实验,片区自治尽管在强化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网络、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通过激活内生动力、厘清自治权能、提升组织能力等途径提升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锋 《唯实》2004,(Z1)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 ,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 ,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 ,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 ;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 ;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 ;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 ;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 ,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 ,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立法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锋 《唯实》2004,(8):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史锋 《唯实》2004,(9):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借鉴吉登斯的权力来源资源论的观点,文章从“权力+资源”的角度理解村民自治实践困境的生成逻辑与化解机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物质性资源的日益匮乏、权威性资源的逐步萎缩、权力运作合法性释义空间的日渐丧失,使党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可以调度使用的各种资源逐渐缺失,村级组织的治权严重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村庄治理的现实需要,这加重了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负荷.真正想要超越“权力+资源”的村民自治实践困境,必须理顺国家权力、村民自治权力(权利)与农民权利的关系,充实村民自治实践的资源基础,引导村民自治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乡村两级体制、党支部村委会两者关系、村委会的运行机制和村民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即症结所在,然后逐一加以分析解决,并进一步指出要使村民自治迈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在于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耀 《学习论坛》2002,(9):8-11
创新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协调机制、对村民委员会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村干部的激励机制 ,村民管理的互约机制和“乡政村治”的衔接机制 ,探索社会秩序协调运作的农村政治工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制度运行质量评估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生命不仅决定于制度文本设计的质量,而且决定于制度文本的有效运行与实施。经过近30年的演进,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不断拓展丰富,但是,它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如何以及如何评价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质量,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考察制度实施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首要考虑的是确立制度运行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即包含制度内容、制度实施、实施效能与制度目标的吻合度以及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性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推行村民自治,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以来,随着以“包产到户”为形式的农村改革的展开,原有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失去作用。在新旧体制转换之时,一些地区的农民自发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以管理村级事务。我们党和政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3年10月,中央《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规定,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普遍成立村民委员会。1988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实行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之一.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显示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征.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我国农村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实行村民自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艳 《理论导报》2010,(3):45-46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目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四个民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村民自治模式下参与的积极性四个方面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的最广泛的实践,是农村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16.
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内涵、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法治化运作的必然要求;我国法治理论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村民自治制度法治化运作的基础。当前涉及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存在纵向体系漏洞明显、横向体系覆盖不全的问题,法律主体的不成熟和法律程序的疏漏增加了法律实施的困难,尤其法律意识的消极冷漠更侵蚀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余明芳 《当代党员》2011,(11):22-24
5月31日,清华大学校园,一场“城乡社区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拉开大幕。谁也没想到,重庆巫溪会成为会议主角。“巫溪是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经典样本。”专家们说。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我国人民民主生活的一件大事。随着村民自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现行村民自治制度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结合作者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提出做好村民自治的“五个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论村民自治的前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社会经济转型的情况下 ,国家主动导入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的运作中受权力和利益两个基本变量的影响 ,这两个变量是村民自治引入和维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 ,这两个变量也是导致自治模式可能“异化”的最大威胁。要抑制这两个变量的负功能 ,保证村民自治在良性轨道上日渐完善 ,依赖于社区民主和政治民主的生成和成熟度。它们分别是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前提。这两个前提能否实现 ,取决于党能否保证其成员克服其理性经济人偏好并向道德人偏好转变 ,而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党内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直接的民主形式 ,是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干群关系作为维系农村社会的基础 ,是推进村民自治进程的关键。正确认识村民自治进程中干群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和发展 ,不仅是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更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