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子商务与冲突法的变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进  何其生 《中国法学》2003,(1):145-157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冲突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文章通过对美国、欧盟、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和OECD有关立法文件的分析 ,指出 :在管辖权上 ,协议管辖和其他一些新的管辖权标准将得以确立 ,管辖权本位主义再度扩张。在连结点上 ,主观性连结点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其限制逐渐减少 ;连结点弹性化倾向将更加明显 ;传统属地性、属人性连结点将继续适用 ,但连结点的含义呈多样化趋势。在冲突规范方面 ,电子商务的冲突法立法将在规则趋向、价值取向和立法基础上发生一些变革。在准据法上 ,电子商务实体法的趋同化和统一化趋势明显 ,电子商务的自治规则将在规范电子商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公法适用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传统侵权管辖规则不能完全适用于网络侵权,被告住所地这一连结点因侵权的本质未变仍可继续适用。侵权行为规则因在网络环境中的难以确定性和实证角度上的不必要性,不宜再适用于网络侵权。另外,原告住所地这一新的连结点为解决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的确定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最终得出:以原被告住所地为网络侵权地域管辖连结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适用法》中共有9条无条件选择性冲突规范,根据法官选择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法官被动选择的冲突规范和法官主动选择的冲突规范。前者的功能在于维护和促进某种法律关系的成立;后者的功能在于确保法律选择的灵活性以实现个案公正。我国法院对此类冲突规范的适用存在着说理不清、选择连结点的依据不明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法官被动选择的冲突规范,法官可以逐一、直接适用连结点指向的实体法对争议问题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连结点指向的实体法认可其有效性,就应认定为有效;对于法官主动选择的冲突规范,法官应当考量个案中的实体正义和公共政策来选择应当适用的连结点,并在判决书中对选择连结点的理由做出说明,不能完全无条件地自由裁量;对于主客观连结点并列的冲突规范,法官应当根据该规则的立法目的,按照司法任务简单化的要求,优先根据客观连结点选择准据法。  相似文献   

4.
张悦仙 《河北法学》2006,24(9):87-90
在国际私法领域,属人法是解决法律冲突,确定准据法的一个重要系属公式.但属人法的本国法和住所地法的理解,使得国籍与住所两个连结点产生矛盾和冲突,也产生了大陆法系本国法主义和英美法系住所地法主义的纷争.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籍与住所的调和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惯常居所连结点取代国籍和住所日益成为矛盾解决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与互联网纠纷相关的管辖权尚属于正在发展中的问题。就平等主体间的关系而言,主要涉及合同与侵权。在确定与网络相关的合同争议的管辖权方面通常将合同分为商家间合同与消费合同。对于商家间的合同,大多数的主张是信息移交地是行使管辖权的充分连结点。在消费合同领域,目前各国适用较多的是产品或服务消费地规则,或者产品或服务提供地规则。对于侵权,大多采用“侵权行为发生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两项管辖原则。尽管互联网中的每一个IP地址都是唯一的,符合行使管辖权的根据,能够成为确定管辖权的连结点,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网址尚不能单独成为新的管辖基础,也只是在一定情形下可成为法院在确定网络管辖权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突规范的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是连结点选择方法。它反映了法律关系与一定地域之间的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这可以保证法律适用上的可预见性和一致性,具有许多不可抹杀的优点。但是,这种法律选择方法,要求一律按事先确立的连结点去选择法律,忽视实际生活的灵活性,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因此,对传统的冲突规范的改造,首先应克服这种硬性规范所具有的僵固性,增加法律的灵活性,除了运用识别、反致、外国法内容查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等以外,软化处理的方式或途径还有:1.用灵活的开放型的系属公式代替僵硬的封闭的系属公式;2.增加连结点的数量,从而增加可选性;3.对同类法律关系进行划分,依其不同性质规定不同的连结点;4.对一个法律关系的不同方面进行分割,对不同部分或不同环节规定不同的连结点等。  相似文献   

7.
国际私法规范中的连结点,是指把特定的民事关系和应适用的法律连结在一起的媒介或纽带,这个纽带在冲突规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的国际私法规范中,通常某一类涉外民事关系只规定一个连结点,如“侵权行为依侵权行为地法”,“物权依物之所在地法”,等等。这种连接点的单一化,在科学技术还不很发达的18、19世纪,人们还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便之处。但是,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相似文献   

8.
从“身份”到“场所”——属人法连结点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人法连结点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古罗马至19世纪是住所地主义形成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是国籍原则与住所地主义的并存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是属人法连结点的新发展时期。其中,第二个历史阶段的起点并非是国内学界所公认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而应是后来的孟西尼学说。国籍原则衰退后,住所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第三个历史阶段,惯常居所替代了住所,成为属人法连结点在当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今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确定和行使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网络的开放性、高速发展性和高技术性使然。解决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问题的思路是结合多国立法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总体路径,然后根据总体路径,具体解决不同连结点下的管辖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网络正逐步向各个商业领域延伸,在催生消费者个人利益扩展网络参与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系列网络消费纠纷。因特网的全球性和虚拟性使传统的客观连结点难以有效地适用于网络消费交易领域,不同于地理方位的网络逻辑方位使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具有偶然性并难于确定,因此必须重新审视网络消费合同纠纷和网络消费侵权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袁发强 《法律科学》2008,(1):110-114
国际私法中属人法的最新发展动向表现为国籍将逐步淡出冲突规范的连接因素,住所连接因素的适用范围也在缩小。一个主要强调客观存在地的连接因素——“当事人所在地”开始出现在冲突规范的最新国际立法中,在有关跨国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选择适用中呈扩大化趋势。这样,“惯常居所”替代住所成为在有关自然人的身份、能力等普通民事法律关系领域的主要连接点,而“当事人所在地”将替代“注册登记地”、“营业地”以及“管理中心地”等在商事法律关系中发挥主要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相龙 《法律科学》2011,(5):172-182
连结点的孤立表现为冲突规范的指引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与案件整体缺乏联系,这是双边法律选择方法难以避免的现象。随着法律选择价值目标的演变,应允许法官在特殊案件中摆脱孤立连结点的指引,裁量适用与案件具有更加密切联系的法律。对连结点的矫正应坚持规则导向,为双边法律选择注入有限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彭丁带 《河北法学》2004,22(2):59-6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跨国继承案件必将越来越多。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千差万别,解决跨国继承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有实践上的重大价值。分析了跨国继承法律适用制度的基本结构、同一制和分割制、连结点的选择、跨国继承的国际公约等内容,并指出跨国继承法律适用制度的国际统一需要各个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全球性、跨国性和虚拟性的特性给传统国际私法连接点造成了冲击与影响,使传统的属地性连接点和属人性连接点在解决涉网民商事案件时陷入了困境.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连接点在网络空间不再予以适用:主观性连接点在互联网环境下一定程度上仍可以适用;属人性连接点在互联网环境下则意义不大;属地性连接点则应顺应互联网发展的特性加以"改良",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赋予它们在网络空间中新的生命力,增加网址作为网络环境下新的属地性连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慧 《河北法学》2007,25(12):117-120
在国际商事合同的准据法的确定问题上,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各国及国际公约公认的首要原则.但在理论上及有些国家的立法中,对当事人意思自治还有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其中包括要求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必须与合同有实际联系.当事人通过改变或创设连结点的方式以使其合同表面符合有"实际联系"的要求,被认为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对此问题的澄清有利于正确认识国际私法各种制度存在的价值.通过分析得出,意思自治原则承认当事人有选择法律的自由,就等于接受了当事人有权规避某一国法律的事实.当事人规避"实际联系"并未侵害法律所保护的正当利益.国际私法不能用"实际联系"来限制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刘远  赵玮 《法学论坛》2006,21(1):43-51
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改革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完善该机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检察权的性质问题。本文即以检察权的性质为理论基点,在评析学界各种观点后,提出检察权属于行政权结论;并以该结论为基础,进一步阐释该机制的应然模式和在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亨利·詹姆斯是小说叙事角度革新的先行者之一。他在许多作品中摒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视角 ,创造了他所称的“意识中心”的叙事方式 ,即小说中的叙述都从作品中的某一角色出发并通过其意识的过滤。他在晚期作品中又运用了类似于转换式有限视角的叙事角度 ,使读者体味作品中主要人物细致而丰富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文明的对价",税收就是将国家和纳税人个体结成为一个纽带连接到一起。在税收产生的进程中,随着法治、平等、公平等理念的出现,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必然要求纳税人意识的产生。何为纳税人意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纳税人意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