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贫困毕业生是就业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在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生个人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贫困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高校应结合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辉 《青年探索》2003,(4):52-54
高等学校的“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思想和心理状况调查,发现他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如何做好“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日渐增多。贫困生们面对种种压力造成的心理困扰使他们在大学校园里举步维艰。经济、环境、学习、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评价、就业、特殊群体等是造成贫困生压力的几个重要方面,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压力和成因,帮助他们正确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大,由于物质的贫困引发的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成为制约他们成才的瓶颈。只有帮助贫困大学生在解除物质贫困的同时解除精神贫困,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真正的摆脱贫困。帮助大学生解决精神贫困,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贫困;同时还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是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一所高校的调查,得出了目前大学生贫困的分层状况,认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应为大学生贫困的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申请随意和资源挤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向“分层资助”的模式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对学校的科学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维护校园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大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心路解析与扶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下高校贫困学生已近在校生总数的20%。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状况比较复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思想问题。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注重“精神扶贫”,又要多渠道多途径帮助贫困生解决具体困难,这样,才能够让贫困生大学健康成长。一心路解读(一)自卑与自负并存的心理。贫困生经济拮据,生活清贫,他们经常要为缴不起学费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存犯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他们常常会因为“穷”而感到心中不自在、心理不平衡,认为贫困给他们带来的是耻辱,因此自轻自贱、自怨自艾,感觉自己时时处处不如人,在别…  相似文献   

10.
导致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诱因众多,高校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思想方面和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及时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突发事件的"导火索",努力做好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教育和预防,维持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晓光  唐笑 《传承》2008,(8):82-83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问题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贫困生在物质的压力下不畏艰难,勤苦简朴,是生活的强者;同时,他们因为贫困的生活状况而深感孤独、压抑与自卑,在成才的路上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他们全面的关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劣势及干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生活背景的特殊性,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必然出现新的心理状态,其中劣势心理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信心。劣势心理包括:认知上的偏激、负性情感体验强烈、人际交往心理复杂、容易产生人格矛盾。作为贫困生个体,可以尝试确立合理认知,选择负性情绪的释放渠道,增加人际交往的互动性。学校和学生工作者,则应加强对贫困生的训练和引导,为他们提供实践岗位,培养和锻炼能力,构建和谐校园,为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玉雄 《传承》2009,(6):114-115
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民族院校贫困生问题更为突出,要做好民族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一方面,要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贫困生思想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问题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贫困生在物质的压力下不畏艰难,勤苦简朴.是生活的强者;同时,他们因为贫困的生活状况而深感孤独、压抑与自卑,在成才的路上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他们全面的关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民族院校贫困生问题更为突出,要做好民族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一方面,要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贫困生思想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许浩 《桂海论丛》2006,22(2):95-95,F0003
目前,大学生贫富差距已成为影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大学生贫富差距导致的诸多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造成的。只有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校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定华 《湖湘论坛》2008,21(5):114-1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高校是社会有机体重要成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心理健康与和谐校园有着必然的互动关系,和谐大学校园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内生变量,和谐校园是塑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仝泽龙 《传承》2009,(24):116-117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的大幅提高,伪贫困现象日益凸显。这有其管理上的漏洞,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伪贫困现象不仅给资助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使得资助失去公正和有效性,甚至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遏制伪贫困现象,除了要在资助工作中完善诚信约束机制,还要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和高校认定的制度,推进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法律化,促进贫困生资助体系向有偿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的大幅提高,伪贫困现象日益凸显.这有其管理上的漏洞,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伪贫困现象不仅给资助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使得资助失去公正和有效性,甚至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遏制伪贫困现象.除了要在资助工作中完善诚信约束机制,还要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和高校认定的制度,推进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法律化,促进贫困生资助体系向有偿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贫富差距对大学生的影响◎缓解高校贫富差距的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比例也在扩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心理困境:贫困大学生需要跨越的一道坎》,《南方周末》2004年3月25日。)与此同时,一些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富家子弟”进入高校,大学校园里的“穷学生”与“富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之间的分野越来越明显。贫富差距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给学校教育与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亟待引起关注与重视。贫富差距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