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集合型侦查智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侦查目的,不同种类载体的智能之间或智能载体的智能与非智能工具的功能之间集合构成的侦查智能,包括"人人集合型"侦查智能与"人物集合型"侦查智能两大类。"人人集合型"侦查智能是侦查机关的集体智能,具有正负双重可能效应、依赖个体同通信、受规则约束下协调机制制约的特性;"人物集合型"侦查智能是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或非智能工具集合的侦查智能,具有智能运作的双重性、受工具与环境条件约束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侦查智能随机应变形态是侦查个体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把握遇到的有价值的新信息的保证,是使侦查工作得以有效展开的关键所在。侦查智能随机应变形态应具备智能运作的整合化、智能决策的满意化、智能反应快速化的特性,其结构上应满足以下要求:注意力的迅速转移与意志的果断;敏锐的观察、准确记忆与思维能力;必要的信息或技术;恰当的外显反应。  相似文献   

3.
智能一般是指个体运用知识、经验获取信息、认识客观事物、合理思维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主观能力。侦查智能是侦查个体运用知识、经验,获取、利用犯罪关联信息,通过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参与,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力。侦查智能的本质特征是对涉及案件有关知识的创新运用,基本内容是发现、处理犯罪关联信息;其表征是对犯罪关联信息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侦查智能的核心表征与实质;其衡量标准是认知、解决犯罪事件的速度、准确性和恰当性;其发展及制约因素是社会环境,个体的学习、实践以及“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案件承办方与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特点可以把侦查合作博弈分为协作型侦查博弈、协调型侦查博弈、保证型侦查博弈、劝说型侦查博弈。要实现侦查博弈的优化合作必须创制科学的侦查合作博弈制度,将博弈引向重复;实现互惠、促进理性平衡;讲诚信,做出必要的退让;洞察失信、实施报复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犯罪与侦查的时序关系不同,视频监控信息的侦查应用模式可以分为侦查与犯罪平行的实时监控模式、侦查发生于犯罪活动之后的视频侦查的从案到人模式、在犯罪活动发生之前就展开侦查控制活动的视频侦查的从人到案模式。实时监控模式的支撑性要素是布建合理的监控点网络、素质良好的视频监看人员以及反应迅速的视频监控与警务联动机制;视频侦查的从案到人模式的支撑性要素是:必要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良好的视频导侦意识、丰富的视频侦查技战法、有效的视频监控“落地侦查”;视频侦查的从人到案模式的支撑性要素是规范化的信息研判和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6.
侦查智能是侦查人员运用知识、经验从事侦查的能力,它可体现为多种形态,其中获取信息形态的侦查智能是最基本的侦查智能形态,它是指侦查人员运用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记忆、判断等,适时获取真实的、和侦查有关的信息的运作过程,它之所以成为一种智能形态,在于其运作是以获取信息为国标的。它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获取信息的知识、经验积累,二是对信息的感知、记忆,三是获取信息的运作方法以及通过想象、思考、判断对信息的加工。  相似文献   

7.
错误是与参照标准、规范、预期不一致的观念或者非故意行为,而侦查活动具有求真属性、策略属性和规范属性。因此,侦查错误可以分为事实型错误、决策型错误(或策略型错误)、规范型错误。事实型错误的原因包括侦查人员的认知心理等因素;决策型错误的原因包括事实型错误、对规范的理解错误等方面;规范型错误包括事实型错误、决策型错误、偏见、过度追求事实真相等。根据不同错误的原因,可以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下的犯罪思维智能化和手段智能多样化业已出现。传统的刑事案件侦查模式亟需改变,完善公安机关现有数据资源库,拓展与其他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充分运用公民的信息资源;培养大数据侦查技术人才,拓展侦查主体的侦查思维,关注一切与案件相关的信息;构建大数据技术侦查的法律体系,实现其规范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9.
侦查权论     
侦查是一种重要的诉讼活动,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公开侦查与秘密侦查、主动型侦查与回应型侦查。侦查权的理性根据在于它的基本价值、历史源流和现实条件。侦查权的发展最终形成其稳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对上述基本问题的探讨,构成侦查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侦查指挥人员高智能心理特征,分为高智能非智力心理特征与高智能智力心理特征两类。前者表现为:具备极强的探求欲,认知时具备坚执力、超越精神;后者表现为:注意力转移、集中快,善于发现、接纳、利用新信息;记忆准确、广阔、调出性强;思维流畅、灵活、开放、精准,有独立、深刻见解;富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