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构建和谐语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语境的营造,和谐语境的构建,就是要构建和谐的社会语境。构建和谐语境必须有政治、法律和文化的基础保障,必须遵循"诚信"、"和善"、"礼貌"、"合作"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侦查欲实现和谐化应该首先探求自己的学科语言。侦查学科语言指的是具有侦查专业特色的、体现特定法律规范和普适性法理并且合乎侦查实践所需的语言。侦查学科语言的功能在于侦查学的形成及发展需要成熟的学科语言,侦查公信力、侦查目的的实现和警民关系的和谐需要成熟的学科语言。侦查学科语言在学科应然和实然、侦查欲求和法治欲求以及侦查目的和主体素质方面存在困境。侦查学科语言的出路在于坚持应然原则,体现理论特色,完善构建要素和实践考量。  相似文献   

3.
隐匿身份侦查是指侦查人员或侦查机关的聘任人员以经过批准的化名或掩护的身份.接近侦查对象获取信息或证据材料的侦查方法,具有隐秘性、共生性和消极性特征。在主观要素上.隐匿身份侦查获得了侦查对象概括性或语境性的同意或承诺。在客观要素上,隐匿身份侦查没有使用直接强制力,没有侵犯重要法益,并强调使用的必要性。因此,隐匿身份侦查属于任意侦查,必须对其施以合理的法律规范。否则,极易使隐匿身份侦查措施失去其在法治社会当中应有的“尊重”,即正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侦查资源的有限既是我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语境,也是我国刑事法治所遭遇的困境。因而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侦查资源的有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问题解决路径。我们既不能以侦查资源有限为由阻滞人权保障的时代要求,又不能在司法改革中无视侦查资源有限这一现实。尽管本观点可能会被指责有迁就现实、为侦查人员的违法行为袒护之嫌,但侦查资源有限论是相当务实的、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人类的普遍追求,而侦查的和谐也是如此。《和谐侦查——侦查的冲突与嬗变》一书指出:侦查和谐化具有必要性,这是人们"求和"观念的具体反映,也是侦查历史脉络的清晰表现。侦查和谐化也具有可能性,从侦查运行的规律中能够探知和谐的内在品质。侦查和谐化具有可行性,需要完善侦查的法律话语、警民关系和各项侦查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著者在该书《后记》中说:“这是一部或许应该将其界定为法学理论属性的著作,因为虽以司法的现代性和现代化作主题,但在内容上已涉入现代性题域,通篇文字或许很难界定是在法律和司法阵地进行现代性理论思考,还是在现代性、后现代性语境中谈论法律和司法论题。其实这并不矛盾,在解释学语境中,语境与话语对象需要实现‘等置’(Gleichsetzung)和融合;要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立场,文本的意义更多地是由‘能指’之间的‘嬉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侦查理念是侦查理论研究和侦查实践活动的指导性观念。侦查理念创新,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侦查理念、以人为本侦查理念、法治化侦查理念、信息化侦查理念;侦查理念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立足国情、法律至上、侦查为民的原则。为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阐明了侦查理念创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刑事强制性措施是指囊括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编总则中的“强制措施”和第二编“侦查”一章中的扣押、搜查等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总称。文章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刑事强制措施和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定性模糊,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刑事强制性措施体系,应从完善立法和规范执法两个层面入手,把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和强制性侦查措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保证国家公权力对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的限制与剥夺受到最严格的制约和监督,实现惩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侦查的法律基础是指与其物质基础相对的,从权利性、程序性、实用性的角度指导信息化侦查立法与实践,从而使信息化侦查具备法律上正当性与实践中有效性的基本理论范畴。信息化侦查的正当性问题是信息化侦查的法律基础问题。信息化侦查在实践中有较强的必要性,可缺乏在法律上的正当性。这容易导致实践维度与法律维度的冲突,并产生诸多问题。分析信息化侦查法律基础的应然与实然有助于其从理念、立法与运行三个层面展开建构。  相似文献   

10.
侦查模式是侦查结构和侦查运行程序的表现形式,是对侦查系统特征和侦查运行程序特点的提炼和抽象。侦查模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侦查目的是国家所追求的通过侦查制定的确定和侦查活动的运行所要实现的法律价值目标。侦查目的主要有公诉准备说、侦查独立说和审判准备说三种基本类型。我国的侦查目的具有混合型特点。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侦查权进行有效控制一直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在传统理论关注微观领域的制度构建时,本文试图从一种宏观的视野出发来重新探讨侦查权控制的相关问题,并拟从程序控制与权利制约两个角度来探讨和谐社会语境下侦查权控制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语境中,话语的表达就不能象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表达那样自由、随意。无论是司法人员,还是司法相对人的话语,都要受司法语境的制约。司法活动中司法人员的话语称为司法口语。司法人员既是法律的表述者,也是法律实施的主导者,所以,司法口语应该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诚实信用原则本为一私法原则,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原则出现了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扩展的现象。文章主要探讨诚信原则在公法领域适用的法理基础,以及从诚信原则本身的局限、诚信原则适用的特定语境和公法领域的特性出发,探讨该原则在公法领域适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侦查讯问是侦查员与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侦查措施,其目的在于获取犯罪嫌疑人的言词证据和线索。特定的环境和面对面的方式是侦查讯问的突出特点。单从环境因素的角度,其可分解为时空环境因素、人际环境因素和语言环境因素。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侦查讯问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推进中国刑事法治进程,必须认真研究伦理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应当看到我国伦理化的刑法存在对秩序的优先追求,并将安全作为刑事法治目标,但还要看到伦理化的刑法存在负面影响。为此应对刑法伦理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保持警醒,并以发展的眼光认识两者互动的深层机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侦讯表面上居高临下,实质上是心理沟通,需要人际交流的沟通术。初审要避免程式化的不利,调节气氛,动情晓理,循循善诱,以法服人,以此体现人性化执法的观念与技巧。在续审中,要针对疑犯个性特点精心施谋,运筹审讯环境。在调控语境中,将环境证据化或将证据环境化,调动案犯想象力等心理潜能,在对话中巧妙地传递证据信息,引而不发地攻心造势,造成警方证据在握之势,打破他们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坦白供述。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制度与中国语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恢复正义与纠纷解决多元化理论为基础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但是,作为西方经验的产物,它与中国的语境诸如传统观念、国家本位价值观、实在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环境等存在着一些冲突,因此,要成功移植刑事和解制度,就必须对上述的冲突进行必要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是国家的基本财产法,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界定及保护私权。2007年3月16日被高票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冲破中国传统制度与观念,对公民私权保护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新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刑法蕴涵着静态的法律规范和通过动态的法律运行环节而达到的某种秩序或状态的双重含义,前者表明了刑法的价值,后者强调的是刑法的某种价值追求。从对刑法价值已有的研究成果入手,将刑法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和谐社会具有必然的合理性。刑法的价值在和谐社会的追求中得以统一,刑法的价值追求在和谐社会的追求中得以实现,通过刑法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正是刑法价值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和谐的政治文化就是根据中国的政治现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培育、构建一个主流政治信仰坚定,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民主法制意识明确,平等、文明之风盛行的政治文化。和谐政治文化应该具备依法治国的法制化思想、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弘扬公平正义思想理念的思想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