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上中学是在北京男三中。记得初中语文课本当中,有一篇老舍写的文章,他谈北京“刮风是香炉,下雨是墨盒子”,这种地貌在50年代已有改变,老师特地强调说明。同时,还顺便说了一句“老舍当初是男三中的学生,因此也是你们的校友”。我们能在语文课中读到校友的文章,自然亲切。当然,我们这辈人没怎么接触过香炉,但对墨盒子还是熟悉的——初小先描红模子,然后写小字,继而再写大字……甚至有些同学从熟悉墨盒子发展到收集砚台。我们就是我们,我们熟悉墨盒子,墨盒子等于老舍,老舍也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2.
可以说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老舍一生在北京度过了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从事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但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他写作的源泉。老舍说过:“我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无论在哪里,我思念北京,就像思念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3.
《前进论坛》2020,(4):60-60
彭泽民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城中街道白沙村委会白沙村,为坐南向西北三间二进小院,面阔10.7米,深14.3米,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始建于1830年,1987年四会县政府重修,2012年10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0月22日,彭泽民故居重修和彭泽民纪念室落成,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亲自莅临出席揭幕仪式。新落成的彭泽民纪念室位于四会市博物馆内,建筑面积近130平方米,室内陈列彭泽民先生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批弥足珍贵的史料和文物。故居内设事迹展览,分“革命元勋、华侨领袖”,“中共挚友、鞠躬尽瘁”,“仁心仁术、情系故里”,“无尽追思、永恒纪念”四个部分,纪念室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呈现爱国侨领彭泽民的一生。同时,彭泽民故居和纪念室被列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教育基地、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4.
我会邀请的日本老舍作品“读书会”派出的“祥子之旅”访华团圆满完成了在北京的学习考察任务,带着丰硕的收获回到日本。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不仅中国人民爱读,外国人也爱读,在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都有不少的读者,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8月2日,大兴区北臧村镇巴园子村文化大院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身着满族节日盛装的村民们载歌载舞喜迎城里来的贵客——北京老舍茶馆干部职工和演员们。这是北京老舍茶馆与巴园子村开展“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结对子以来开展的首次送戏下乡活动。宣武区文明办主任白杰,北京大碗茶商贸公司、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大兴区文明办主任吴凤琴,大兴区新农村办公室、北臧村镇党委、镇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巴园子村的200多村民参加了这次联谊活动。  相似文献   

6.
自打明朝天子日封十王,四弟燕王扫北,军师姚广孝制造北京城,修得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至今,也有六百年了。到眼下,终于又有了“恢复北京的古都风貌”的说法。我寻思,别的不讲,只是楼顶上弄几个“小帽头”或“小亭盖”来唬事儿,楞说有这么一出就是古都风貌,也真够糟践人的了。北京的建设历经风风雨雨。临解放,北京的住宅建设面积共有1350多万平方米,其中80%集中在旧城区内,这就是四合院或平房大杂院。主要也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老得够“学问”、破得够“水平”。老舍先生说,“冬日里屋里八面透风、炕上冰凉,夜里连杯子的残茶都会冻上。”(老舍《正红旗下》)  相似文献   

7.
茶馆在中国的历史几乎和茶的历史一样久远。围绕着茶和茶馆,诞生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早在唐、宋时期茶馆就开始遍布于全国城乡。清朝时,北京“坐茶馆”之风相当鼎盛,当时有广阔的大茶馆,也有门面简陋、茶座简单的小茶楼,不少茶馆靠评书、鼓词的艺人说唱烘托气氛。 明末清初,战乱不断,茶馆文化便开始逐渐衰落。 1949年解放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茶馆被认为是带有“封建主义色彩”的东西,因此也就荡然无存了。 现在座落在北京前门箭楼西侧繁华商业地带的“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名字以及他的名…  相似文献   

8.
孙宇 《两岸关系》2007,(2):62-63
2007年1月2日至11日,由北京老舍茶馆演出人员组成的,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于一身的第七届“京味文化之旅”展演团,应台湾中华中道学会邀请来到宝岛台湾,先后在云林县虎尾镇布袋戏主题馆、台中耕读园、台北县坪林茶叶博物馆、台北县淡水红楼茶馆、台北紫藤庐茶艺馆和莺歌镇活动中心进行了四场演出和两场交流。老舍  相似文献   

9.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前门箭楼西侧商旅繁忙,酒家、商厦鳞次栉比,飞檐斗角,玲珑百态,衣香人影,来往不绝。老舍茶馆就座落其间。在林林总总茶色玻璃、铝合金门窗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组合起来的世界里,一块黑底烫金牌匾兀然亮出,上书“老舍茶馆”四字,古风独标,格外别致、醒目。一时间,似乎前门这块风水宝地上都弥漫起龙井、珠兰、毛尖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12.
京派文人通常是指20世纪30年代政治中心南移之后,蛰居在北京进行文学创作的文人作家。他们大多是外乡人,文学创作也很少以北京为创作背景,多选择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而老舍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文学作品也都以北京为创作背景,然而在文学史中,很少有学者将老舍归列到"京派"文人麾下。刘勇教授于2005年和2010年发表的两篇论文,都亮出"老舍当之无愧是京派代表"的观点。但从传统意义上的"京派"文人的文学创作与老舍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可发现老舍的文化归属:他不是京派作家。  相似文献   

13.
50年的时间实在不能算短了。中山时子教授今年都80多岁了。2001年3月29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学术交流中,她带着日本“老舍读书会”的成员,和舒乙先生切磋着老舍研究。她自己都不能相信,当年战后,自己为生计奔波时筹办起的这个中文读书会,会出落成现在这个模样,并能如此的长寿。当年,只是因为曾经毕业干北京大学国文系,出于对当年老北京的那份留恋,出于对“京味”的浓厚兴趣,她想,我就教日本人学中文吧。那是1951年。读书会设在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山时子选定用老舍先生的小说做教材,教学生用读小说原著的方法学中文。她听说有一位刚刚来到日本的中国妇女水世嫦,能讲一口的北京话,就前去拜访,当场敲定由水世嫦做读书会的先生。她对水世嫦说:“希望你不要学日语。”水世嫦果然就没有学日语,她就那样地保留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孤独地生活在日本。但是,  相似文献   

14.
2月中旬,北京老舍茶馆书画家协会在京成立。协会以团结广大书法、绘画艺术家和书画爱好者,从事书画社会活动和艺术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老舍茶馆的总经理、会长尹盛喜及首都书画家来大海。张文华、葛林、孙广泰等出席并举行书画笔会。老舍茶馆书画家协会在京成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靠山”“香山其实就是一座山,海拔400多米,傻乎乎地站在那里”,这是一本书的开篇,像很多年岁稍长的北京人一样,作者施袁喜有着浓厚的香山“情结”。早年读《骆驼祥子》,老舍对香山的偏爱自不必说,后来遭遇杨绛先生的《洗澡》,印象深刻的竟是男女主人公游香山的情景。上  相似文献   

16.
老北京茶馆的前世与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老北京茶馆,人们自然会想到现代著名剧作家老舍和他的三幕话剧《茶馆》。老舍先生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北京茶馆是老北京市民生活的典型环境,整日“泡”在其中的老北京市民其实是在享用一种生活方式。老北京茶馆独具的景观和风貌也折射了老北京与其他城市有别的文化精神。晚清以前流行大茶馆真正行业意义上的茶馆并非始于清代,但在清代发展得最为兴盛。有清一代,战乱结束,社会政治经济趋于稳定,作为都城的北京,人口急剧上升,南北茶商也纷纷进京开茶馆,皇城根下京城茶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06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三年九月的《读书》上,有我一篇“《茶馆》前后”,得到一些同“好”的关心,告诉我一些有关的议论与资料。随着我写了一篇短文“《茶馆》前后的后话”,发表在去年四月的《戏剧电视报》上。我在“《茶馆》前后”中有这么几句话: “五十年代是哪几位艺术家,跟老舍说,他的草稿中有一场戏很好,示意照这一场写一个戏。现在说不清这几位是谁?谈话时都有谁谁在场?老舍怎样思考又怎样回答?几十年过去了,作家和导演作古了。”新近经人指点,读到一九九三年五月的《新剧本》上有篇回忆文章:“话剧《茶馆》上演的前前后后”,作者赵起扬,是北京人民艺  相似文献   

19.
舒乙 《北京观察》2009,(1):60-61
报刊上曾有过报道,说老舍先生说过,北京最美的街是“景山前街至文津街“。 我认为此话可靠。原因是老舍先生曾把这段路写进《骆驼祥子》里,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地理背景,在第九章。  相似文献   

20.
新闻集萃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3日至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