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那么,汉字经历了怎样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呢?传说仓颉造字可令鬼神哭泣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在宋代的时候,京都官府中许多管理文书的小官吏,到了秋季还会集体祭祀仓颉,把他尊为文字之神。据说仓颉是  相似文献   

2.
正"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诞生故事,如此浩大——那个据说生了两双眼睛的仓颉,"穷天之变,仰望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仓颉给了中国人一件神器,可以描摹万物、窥破天机!没人知道,文字在什么时候从实用器转化成了艺术品——也许就在故事的最初,仓颉的两双眼睛端详着这件神器,一双看到了道,一双看到  相似文献   

3.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政策》2010,(4):59-60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A-4f~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相似文献   

4.
汉字评说     
汉字评说安作相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吕氏春秋》记载,“仓颉作书”,但仅为传说。可是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如山西襄汾陶寺)和良渚文化遗址(如浙江杭州附近)出土的陶器上,都有雏形文字,其形体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距今五六千年...  相似文献   

5.
归来兮 仓颉菊谷全文虞城县多古墓葬,除了存有多处著名的西汉墓群外,名列经传的.还有仓颌、商均、伊尹、叶廷桂和杨东明等历代名人墓葬数十处。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要数仓颌墓。到过虞城的人,都知道当地有座白颌幕,看付了分颜真.原名不下抓法出淡雅的分新药了仓颉...  相似文献   

6.
从仓颉造字到秦汉书同文,中国文字实现了形义的一致;从汉代的雅言到民国时期的国语,中国语言一直在寻求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现如今“请讲普通话”已成为各级各类校园相当普遍的标语。毋庸置疑,谋求文字与语言的统一,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久,生命最长的文字。被誉为“现代仓颉”的百岁老人袁晓园,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献身汉字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的中帼英才。  相似文献   

8.
开封仓颉墓     
开封仓颉墓1994年第二期谷全文同志的《归来兮仓颔菊)读后,深为仓颌菊的劫难扼腕不已。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开封仓颌墓的思考。开封仓颌墓,在今城东北二十里,黄河大堤之外,刘庄村的北侧。墓呈椭园形,庇34米,占地30平方米。墓前有一种座,碑已无存。墓东...  相似文献   

9.
高格立身为其志吴君雯仓颉在发明文字时,就确定了女子即"好"的定义。作为一名九三女社员,我深感高格立身乃是达到"好"这个境界的尺度。所谓高格立身,而不强调以大志大业而立,绝非出于谦虚,而是实感天地之浩大,人杰之众多,雄才大略者们所创下的丰功伟绩,如日月...  相似文献   

10.
吴心 《黄埔》2006,(5):54-55
每一种文字都有自身产生的过程,汉字的产生则伴随着一个神奇的传说——一位老人席地端坐,其面甚奇异,有四只眼睛,炯炯发光,射向面前一堆横七竖八的图形符号。此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忽然,撕天裂地“哗啦”一声,扑簌簌仿佛下起大雨,可是仔细一瞧,下的竟是谷子小米。同时,或近或远传来神祇鬼怪伤心的啼哭声。这就是中国古代关于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被古人深信不疑,而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早已知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约定俗成的,不可能一人一时所创造,尤其汉字作为自源文字…  相似文献   

11.
正汉字与语言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为什么把它作为国学第一大学问呢?原因有两个:第一,汉字产生本身就是中华文明起始的标志;第二,汉字又承载了中华文明。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这里有个小故事。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统一中原后,他想要把过去以及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记载下来,传给子孙后代,然后让人们按照他的这套模式继续做下去。他就把这件事交给了身边一个叫仓颉的人。按照今天的说法,仓颉是他手下的一个史官。黄帝时期距今大约5000多年。当时还没有文字,都是结绳记事,刻石记事。聪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6,(2)
正存在决定意识,书法随时代。先民在刀耕火种时代,结绳记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祖先以仓颉为代表创造了汉文字,由汉文字又创造了书法艺术。有历史记载的三千年文字史、五千年文明史,使中华民族光耀人类史册。近现代,中国和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书法艺术是中国国宝,也是世界的独门艺术,人们以与时俱进的思维重新审视它,认识有了提升,觉得它不  相似文献   

13.
仓公犯的是什么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齐地名医淳于意(淳于意曾做过齐国的太仓长,所以又被称为“仓公”或“太仓公”)在汉文帝时被执至长安,其少女缇萦随父西行,上书文帝,言辞恳切,文帝为缇萦的孝义感动,下令释放了仓公,并且以此为契机,废除了肉刑,此事在《史记·仓公列传》和《汉书·刑法志》中都有记载。然而仓公究竟是犯了什么罪而被执长安呢?  相似文献   

14.
人是最聪明、最复杂的动物,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只把“人”字造成一撇一捺。仅仅两画,够简单的了。“人”字写起来简简单单,而生活中做人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5.
距离陕西省白水县城东北约35公里处有一座仓颉庙,是为纪念文祖仓颉而建造的庙宇。庙的始建年代根据其建筑风格和庙内碑文记载,不迟于东汉延熹年间。仓颉庙以其寺庙建筑、古柏壁画、神话传说以及珍贵碑刻等构成了浓厚的仓颉文化,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为仓颉庙题字“文化之祖”。  相似文献   

16.
    
写下这个字,端详半天,才发现它是个"喊"。喊从口从咸,从"口"不消说,人干事总离不开嘴巴,尤其是中国人,自古如斯,于今尤烈;从"咸"就不好理解了。以前我猜测"喊"有"咸"字会否是仓颉造字时大发诗兴,把自己弄得像今天的诗人们那样听觉与味觉模糊,互相"通感"起来。近读小说《喊山》才发现这个猜测是何等荒谬!其实仓颉早就洞见到生活的苍白与乏味,因此用"喊"这个字提醒人们给生活加一撮碘盐,日子有了咸味就会变得好受一些,一如《喊山》中那些质朴的僻壤山民,面对苍茫群山总要拉响长长的几嗓子,盘桓在黄土道上的灵魂因此而不再孤独。身边的国粹派又在提醒我,该说说洋人的日子也寡淡乏味呀!我说是的是的,但我没有出过国,所以  相似文献   

17.
正光彩的能量光彩的图腾光彩的文化光彩的资源光彩的发展书法艺术充满着光彩与能量可修身养性而创造生活乐趣中国文字的发明从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指示、象形……到实用的楷书,不仅积累了中华五千年来丰沛与宏观的人文思想,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与观察万物而造字的光彩智慧,以仓颉造字以万物形象为基础,无形中在表达了对在自然中生态之美的记录与赞赏之外,也同时符合及培养了古代人学习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又记忆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纵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对"史"的重视,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的史籍成书最早 说到中国史籍成书最早,是由于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历史。前面我们曾讲过,传说中创制中国文字的祖先仓颉,就是黄帝身边的史官。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官,都在竹简上较为翔实地刻写下各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王玺 《中国保安》2003,(6):4-13
自从仓颉造了“爱”这个字,爱便罩上了一轮神秘的光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寻、领悟、诠释这道光环笼罩下的爱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指中国人发明的符合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弥补了君王仅"以言语为约束"或"结绳而治"的不足。文字一产生就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专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成为政权法制的重要内容。从仓颉文字的推广可知君王对文字规范的重视,而文字更有助于规范其他方面的社会制度。文字的分化会造成朝廷统治的障碍,统一文字是秦朝廷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了法制建设,而法制的发展和强化又促进了文字的进化。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隶书演变为楷书和草书,则只有楷书能适应法制的需要。唐代科考对楷书的制度性要求为中国法制文件的汉字书写确立了字体标准。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