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中,增设了土地犯罪条款,对破坏耕地、非法批地、非法转让土地的不法行为施以刑罚惩治。这是我国土地法制的重大突破,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措施。它对于切实保护耕地,扭转人口继续增加、土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对于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及国家稳定、社会安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惩治毁林开垦和乱占滥用林地的犯罪,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将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修改为: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上,刑事法律关系①涉及到刑罚权、刑事责任、国家、犯罪人、犯罪人利益的载体、犯罪。刑法规范、刑法的价值等诸多问题,并且更具从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上研究刑法的特征。传统上我们将刑法学看作“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或者“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测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其实,作为刑法的要素或者说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有“犯罪”。“刑事责任”、“刑罚”,而且有“犯罪人”、“国家”、“刑罚权”、(“刑事责任’)“犯罪人利益的载体”以及这些要素的“关系”构造,尤其是还有这种“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宝贵的有限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种活动的必需场所,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上海郊区共有耕地五百二十五万亩,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刑法是一部较为完整、统一的刑法典,在若干刑事法律制度和具体犯罪的规定上较原刑法有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多种原因,修订后的刑法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刑法分则诸多条文中存在的“依照定罪”的规定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依照定罪”,是指在刑法分则某条款中规定,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出现某种特殊情况后,对犯罪嫌疑人按照刑法分则其他条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如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刑法在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刑法的任务,与1979年刑法不同的是将“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修改为“保护国有财产”。这里所指的国有财产,也就是国有资产。在分则中,刑法更用几十条条文规定了侵犯国有资产的犯罪。在这些国有资产犯罪中,经营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志丹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强县”这一核心任务,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一心服务于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大局,规范土地市场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力度,保证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巩固土地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强化土地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依法行政进程,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犯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犯罪的立法缘起于经济迅猛发展之下的深刻土地危机及保护土地的特殊需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是国脉所系,民生所系的“生命线”。土地犯罪是对社会根本利益的侵犯,是对我们生命线的破坏。惩治土地犯罪是现实的呼唤,历史的必然。修订后的《刑法》及《土地管理法》增设了土地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规定,完善了土地法律责任体系,对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我们稀缺的土地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现实迫切需要深化土地犯罪的理论研究,以指导法律的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9.
黑手伸向耕地占补指标 2003年上半年,大连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于立新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开会时,遇到了朝阳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樊某,两人是同行,平时关系都不错。会后,樊某把于立新拉到一边,悄声说:“朝阳耕地指标比较富裕,大连建设用地比较多,耕地指标比较贫乏,我把朝阳的指标拿给你,你在大连卖,挣钱我们两人平分。你看如何?”  相似文献   

10.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没有松懈。2006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耕地保护面积为39980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334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3.4%。通过认真落实《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关于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度;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用地预审和“占补平衡”制度;加大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了全市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基本农田保护数量未减、质量未降、标志配备到位。  相似文献   

11.
使用方式不应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显然,该条把公款被挪用后的“使用”行为(具体指公款的用途)规定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客观要件。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在刑法理论上缺乏科学性,值得商榷。在刑法理论上,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之分。通常认为,所谓犯罪目的,就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就是推动或者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与犯罪动…  相似文献   

12.
盗窃犯罪是刑事案件中发案最多的一类犯罪,它不仅侵犯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修订后的刑法总结了多年来同盗窃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对现行刑法中关于盗窃的规定作了重要的修改,其中突出的是将现行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中的“惯窃”行为纳入新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多次盗窃”中,规定“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对那些伸手作贼、缩手无赃的盗窃分子,尤其是扒窃分子,起到了有力的震慑和打击作用,更加有利于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但…  相似文献   

13.
在2011年新年贺词中,中央领导首次提到“粮食安全”问题。此举,引发了全国和世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上提出了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无论何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也只能“脚踏实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数。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按照土地资源自身的客观规律来使用土地缺乏科学的认识,对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致使乱占滥用、浪费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甚至买卖、租赁土地,侵害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情况非常严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不仅影响到粮食生产和近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将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因此,加速土地立法,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维  相似文献   

15.
从辉 《法制与经济》2008,(12):17-20
当今时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许多挑战,运用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世界趋势。我国在专利权刑法保护方面的立法和实践与知识产权保护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研究我国专利权犯罪的现状和法制缺陷,健全专利权刑法犯罪的刑法体系,完善专利权刑法保护法网,使我国的专利权刑法保护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具有很大的理论空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个“6·25”全国“土地日”又快到了,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是的,民以食为天,土为农之本。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40%、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耕地无疑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本中之本”。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及广泛普及的今天,如何有效保护涉及个人信息和隐私的“车辆行踪轨迹”值得重视和研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指出,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8.
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就是新刑法增设的相对于原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一个量刑情节,但在如何理解这一加重结果的犯罪,如何诠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刑法理论本身也有两种较大的分歧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  相似文献   

19.
黄土是金     
自古以来,农民都把土地视为命根子。在他们的眼里,黄土就是黄金。有时甚至比金子还贵重。用他们的话说:“黄金虽贵,但毕竟不能当饭吃,惟有黄土能够孕五谷,生万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保持足够数量的耕地,才能稳定粮食产量、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近些年,一些地方乱占滥用耕地现象严重。尤其是在招商引资中,有些地方为显示“思想解放”,竞相降低地价,直至将大量土地无偿拱手送出。  相似文献   

20.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亦是我们刑法理论工作者研究不够深透的问题之一。根据我国刑法学界流行的看法,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这种看法是以经典作家关于“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的科学论断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