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性骚扰法律规制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新宝  高燕竹 《法学家》2006,1(4):65-76
禁止性骚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性骚扰立法迈出的第一步,但对于规制性骚扰显然是不够的,如何构建规制性骚扰的法律体系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性骚扰的概念、基本类型及价值基础.作者认为,性骚扰是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构建全面综合的性骚扰法律规制体系是解决性骚扰问题的关键.文章对如何构建这一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内地应对性骚扰的困境 从2001年全国首例性骚扰案件在西安曝光到2003年第一起有关性骚扰的胜诉案件在武汉出现,性骚扰在国人的视野中,已经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和隐秘的现象,演变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但在媒体对为数不多的性骚扰案件的报道中,几乎一半以上以原告败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胡健 《法律与生活》2009,(15):22-23
内地应对性骚扰的困境 自从2001年全国首例性骚扰案在西安曝光,2003年第一起有关“性骚扰”的胜诉案件出现在武汉,“性骚扰”在国人的视野中,已经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和隐秘的现象,演变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但在媒体对为数不多的性骚扰案件的报道中,  相似文献   

4.
胡健 《政府法制》2009,(15):8-9
内地应对性骚扰的困境 从2001年全国首例性骚扰案件在西安曝光到2003年第一起有关性骚扰的胜诉案件在武汉出现,性骚扰在国人的视野中,已经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和隐秘的现象,演变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但在媒体对为数不多的性骚扰案件的报道中,几乎一半以上以原告败诉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性骚扰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前在我国性骚扰还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更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性骚扰行为的立法,法学界对性骚扰的概念也无统一界定。在国家法律尚不能对性骚扰作出统一立法的前提下,地方性立法机构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寻找性骚扰问题在上位法与下位法、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之间的结合点,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排头兵,更应该加紧性骚扰防治的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6.
王显勇 《法学》2021,(1):133-154
我国《民法典》第1010条对性骚扰行为和用人单位防治性骚扰行为的规范,确立了工作场所性骚扰双阶段两行为的制度架构,架设了通往其他部门法的桥梁。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规制应采用双阶行为理论,这一法律现象中包含着人格侵权和工作利益损害两个阶段,对应着工作场所性骚扰行为和用人单位防治性骚扰行为,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法律规制。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规制经历过原初形态的就业歧视模式、发展变态的结合论模式、趋势定态的分离论模式的演变历程,已从单一行为裂变为工作场所性骚扰行为与用人单位防治性骚扰行为。工作场所性骚扰行为从就业性别歧视发展到人格侵权,受到多元化法律规制,应由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防治性骚扰行为从工作场所性骚扰行为中独立开来,从依附于性骚扰行为的抗辩事由转变为法定独立义务,受到多层次的法律规制,用人单位从旁观者变成了行动者。  相似文献   

7.
性骚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非法现象,性骚扰问题进入劳动法视野,并不是基于性骚扰本身,而是基于性骚扰与劳动领域发生了联系。就业领域的性骚扰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性骚扰的存在,二是性骚扰的发生与就业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消除性骚扰是消除性别歧视、实现劳动者就业平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劳动者享有工作环境权,即劳动者享有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权利。由于性骚扰的存在,工作环境不再安全。性骚扰的认定应当采取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标准。受害人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性骚扰的存在、变化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承担。封于就业领域发生的性骚扰。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已有的理论研究和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性骚搔立法。  相似文献   

8.
李娜 《法制与社会》2010,(18):188-188
根据发生场所不同,性骚扰分为一般性骚扰和职场性骚扰。在现实生活中,职场性骚扰更为普片,危害更深。我国法律体系中既没有关于性骚扰的专门立法,也没有直接和明确规范"性骚扰"的法律条款。因此,对职场性骚扰的问题应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性骚扰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法学界关于以何种法律规制性骚扰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性骚扰本质的争论,而性骚扰在本质上是侵权行为,应利用侵权行为法来规制性骚扰行为,鉴于性骚扰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议单独制定一部《反性骚扰法》。  相似文献   

10.
性骚扰行为是侵犯妇女人身权的行为之一。我国虽有一些原则性规定,但有限的立法并未对性骚扰行为做出准确而又可操作的界定,性骚扰案件面临着许多困惑。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要通过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完善性骚扰的责任制度、修改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增设性骚扰规制条款等,为防治性骚扰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1.
性骚扰即sexual harrassment,由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法学家凯瑟琳·麦金农提出,她使这一早已存在的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后正式被看作一个法律问题,一种违法行为。其实对于中国大众,性骚扰也并不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概念,它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耍流氓”。  相似文献   

12.
性骚扰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外 ,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来解决性骚扰问题 ,其中还特别规定了雇主对工作环境中的性骚扰行为负有责任 ;而在我国 ,尽管性骚扰己为人们所关注 ,但法律迄今仍没有对性骚扰作出明确的规定。笔者以为性骚扰会对女性造成多方面的损害 ,我国法律应尽早对其概念和性质进行界定并禁止性骚扰。本文对性骚扰的含义进行了研究 ,认为性骚扰在我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防治性骚扰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克先 《法制与社会》2011,(17):249-251
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侬是提出性骚扰概念的第一人,美国是最早对性骚扰司法干预的国家。2005年8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禁止性骚扰纳入了法律,但对性骚扰并没有界定。各地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对禁止性骚扰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北京规定,禁止违背妇女意志,以具有性内容或者与性有关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本文认为,法律目前只调整对女性的性骚扰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对性骚扰的判断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性骚扰应以侵权行为法调整,法律对职场性骚扰问题应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职场性骚扰雇主责任就是雇主要为其雇员的性骚扰行为负责任。通过法经济学的分析,对于监督管理者雇员实施的交换型性骚扰雇主承担严格责任;对于敌意环境型性骚扰雇主承担过错责任。这对预防与抑制职场性骚扰更有效率,同时,可以使社会成本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西安性骚扰案件后,在我国建立妥当的性骚扰纠纷解决制度便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最早关注性骚扰问题的国家,其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也是最完备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由专门的  相似文献   

16.
何晨怡 《法制与社会》2013,(29):233-235
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在性骚扰中占到了很大比例,而且后果上比其他场所的性骚扰更加严重。本文回顾了目前我国当前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基本状况,对当前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总结,结合政府的举措、民间妇女组织的推动论述当前我国在反对性骚扰的进步,最后为用人单位建立反性骚扰制度提供了一些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17.
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性骚扰问题也比较严重。性骚扰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的滑坡、权力关系的存在和行为人成本过小。因此性骚扰的对策应从这三方面原因入手,采取法律的和法律外的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  相似文献   

18.
性骚扰的民事责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敏康 《时代法学》2004,2(3):68-73
性骚扰的民事责任在中国属于新兴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根据比较方法对性骚扰概念与性骚扰立法所保护的对象作出必要的法律界定 ;同时侧重讨论了证明性骚扰案件的证据问题和构成性骚扰的民事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丁启明  章辉 《行政与法》2014,(7):101-106
近年来,职场性骚扰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从根本上威胁到了女性劳动者的人权.职场性骚扰是两性不平等的产物,它的存在反过来又强化了这种不平等.我国目前在处理职场性骚扰案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应该以明确性骚扰概念为起点,建立完善的性骚扰处理机制,以有效应对职场性骚扰的不良影响,确实保护女性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性骚扰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虽然“性骚扰”这个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它是一个很古老的社会现象。 唐人张鬻所撰《朝野佥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曾任洪州刺史,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就是他在任时修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