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及十二五时期要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  相似文献   

2.
《人大建设》2013,(7):6
2013年5月22日~24日,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蒋笃运的带领下,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主任詹玉荣,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薛显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关少锋,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和全国人大代表刘志华、黄艳等调研组成员到达安阳、新乡,重点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教卫文体等公共服务事业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我省新型城  相似文献   

3.
李鸿忠 《政策》2013,(8):4-9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委组织部、省住建厅等单位连续组织五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训班。今天是最后一期,参加培训的都是市县委书记和省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希望大家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把学到的知识、理念、思维运用于城镇化建设。下面,我就领导干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朱丽颖 《理论月刊》2015,(2):153-157
新型城镇化战略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农民工市民化"转型。"农民工市民化"不是简单身份转换,而是实现"外来农民"向"城市人"乃至"现代人"转化的城市深度融合过程。面对"新型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挑战,一个终身浸润式的"大教育"环境——完善的社区教育化人成为消解"新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必然要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需要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更要转变社区教育参与各方认识,完善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构建社区学院为主的实体教育平台,设计个性化教育课程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河南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新型城镇化道路,全省城镇化发展呈现可喜局面。为了加大推进城镇化力度,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开展调研,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重大决策部署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范、指导和保障作用,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2013年5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李文慧率领6个调研组,深入郑州、洛阳等12个省辖市50多个县(市、区),分别就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新型城镇化建设法治保障等6个方面开展了实地调研。通过集中调研、监督和检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基本掌握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全面了解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部分困难和问题,征集到意见、建议300余条。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从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适时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等方面向省委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友良 《传承》2012,(2):62-63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的综合化。我国城镇化存在着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实际有效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市化’;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城镇规模扩展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城镇化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扩张;城镇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等问题。要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葛宪明  郭江山 《求索》2013,(11):238-240
新型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继续,是扩内需和未来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与之前的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表现的农民职业转换以及由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换都有了新的内涵,它体现出中国"创造"的特色包括农民市民化、城镇产业化、城镇有文化、小城镇升级转型和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最后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把控好尺度和速度以及明晰政府和市场调控空间。  相似文献   

8.
"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切实反哺农村,让世代躬耕垄亩的万千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作为中国的缩影,河南是全国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自然也是推进城镇化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在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跨越发展中,怎样才能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省委书记郭庚茂一语中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重点,也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发展布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城镇化对于挖掘中国发展潜力、实施现代化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去年,重庆市委也部署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围绕中央、市委战略部署,记者专访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从人大视角来解读新型城镇化内涵,以及理解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如何履职助推城镇化,有效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职责。记者:对于推进城镇化,不少社会民众理解为是建大城市,建城市组团,建小  相似文献   

10.
《协商论坛》2020,(2):37-38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在此关键时期,如何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抓“龙头”也要抓“龙身”中原城市群是我省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我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具理性主义的膨胀,我国传统城镇化中忽视了“人”在城镇化中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农民工阶层,并没有切实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传统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呼吁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理性复归,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让农民工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0月28日,北京市政协协商恳谈会在平谷区马坊镇召开,围绕准确把握京郊人口变化趋势,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主题协商议政。郊区是北京市三农工作的主战场,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北京市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中心任务和减量发展的创新要求,出台一系列政策调控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京郊作为首都中央政务区外围的生态保护区和经济支撑区,郊区人口变化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  相似文献   

13.
牛飞 《人民论坛》2020,(12):92-9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将城乡一体化看作城乡“一样化”、城市文明高于乡村文明、过分重视城市扩张忽略生态文明等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应坚持“两条腿”并行,即坚持城乡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样重要、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汤晓滋 《前沿》2014,(15):118-119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布局,由于受历史、财力等因素的影响,“二元化”的城乡发展模式,在城乡间建起了“樊篱”,严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的探索,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骏  童中贤  杨盛海 《求索》2016,(4):128-133
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优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县域城镇化推进过程的特殊性出发,选择适合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对破解当前我国县域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动力不足、机制不活、效益不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点以县城扩权扩容提质为突破口,推进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转型,推进县(市)城向中等城市转型,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城发展成为大城市,从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应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特色产业产城融合、新区新城引导拓展、旧城改造紧凑发展、城市群组整体联动、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等推进模式,加快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卢斌 《政策》2013,(6):57-5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四化同步"。新型城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廓清"五大关系",正视"五大问题",打牢"五大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7,(2)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乡村应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立足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素质,才能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介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工具。从构建城乡文化共同体的视角出发,网络媒介所构建的网络空间能为城乡居民提供非在地性和谐共处的机会,从而为构建城乡文化共同体提供了空间条件。网络媒介推动城乡文化价值的互动和重构,表现在网络媒介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推动城乡文化再生产两个方面。前者有两方面的意涵:一是能促进农村居民流向城市就业,或城市居民流向农村消费,实现城乡区域间的人口转移红利;二是能促使城乡人口由传统的线下活动向新兴的互联网空间流动,实现在地性向非在地性的转移。后者也有两方面意涵:一是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为互联网米姆(meme),共同参与网络文化的建构;二是网络文化反过来重构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进一步地,发展网络媒介有助于弥合城乡文化鸿沟,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代云  季芳 《人民论坛》2013,(7):232-234
在解读新型城镇化道路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和基本内核基础上,文章探索了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实现路径,强调要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顶层设计,就必须形成一系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规划,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军 《今日浙江》2010,(16):12-15
近年来,浙江以培育建设中心镇为主载体,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我省正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中心镇建设水平,努力形成城市反哺农村、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