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河南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新型城镇化道路,全省城镇化发展呈现可喜局面。为了加大推进城镇化力度,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开展调研,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重大决策部署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范、指导和保障作用,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2013年5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李文慧率领6个调研组,深入郑州、洛阳等12个省辖市50多个县(市、区),分别就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新型城镇化建设法治保障等6个方面开展了实地调研。通过集中调研、监督和检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基本掌握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全面了解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部分困难和问题,征集到意见、建议300余条。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从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适时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等方面向省委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萍 《中国人大》2013,(11):26-27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1亿多人口生活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少,环境压力大,同时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这一基本省情,要求河南必须探索符合省情的城镇化道路。带着对河南城镇化工作情况的深切关注,5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吕祖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吕薇赴河南开展城镇化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河南看到,河南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抓手和切入点,使广大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城镇化,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  相似文献   

3.
《人大建设》2013,(7):9
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新型城镇化的保障促进作用?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5月20日~2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惠带领人大调研组,分赴南阳、驻马店两市以及宛城、唐河、驿城、泌阳等6县(市、区),就新型城镇化的法治保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两市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汇报,重点听取了市县人大常委会、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新型城镇化涉及相关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和建议,还深入实地考察走访了两市的产业集聚区和部分县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制  相似文献   

4.
"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切实反哺农村,让世代躬耕垄亩的万千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作为中国的缩影,河南是全国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自然也是推进城镇化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在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跨越发展中,怎样才能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省委书记郭庚茂一语中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重点,也  相似文献   

5.
钟振 《当代广西》2013,(11):20-21
【核心提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重要措施。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发展承载能力。目前,我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尤其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投入的建设资金与城镇化跨越发展所需的大量投入相比,存在较大缺口。此外,城镇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污水、垃圾处理等主要设施不配套,使得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影响城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王萍 《中国人大》2013,(11):20-23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已经吹响。城镇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同时,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中国的城镇化应该走怎样的发展路径,举国上下十分关注。5月的浙江大地,天清气朗,生机盎然。带着对城镇化工作情况的深切关注,5月上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李盛霖带领全国人大财经委专题调研组来到浙江省,深入城镇、社区、农村和企业,就浙江城镇化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在湖州、温州、义乌,调研组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浙江  相似文献   

7.
刘森 《小康》2013,(4):19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就城镇化而城镇化,要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满足他们对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化是历史任务,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经说,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潜力在新型城镇化,把新型城镇化放在了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8.
张友良 《传承》2012,(2):62-63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的综合化。我国城镇化存在着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实际有效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市化’;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城镇规模扩展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城镇化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扩张;城镇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等问题。要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江苏政协》2013,(10):8-8
<正>8月下旬以来,常州市武进区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言。调研组深入全区乡镇,实地了解新型城镇化推进情况。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武进区走出了一条"产业强镇、功能兴镇、特色活镇、生态建镇"的城镇化之路,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共识有待增强、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引领有待强化、阻碍新型城镇化的要素制约有待突破,这些都是摆在区委、区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发懋 《政策》2003,(2):12-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化的城镇道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处在中部地区和中等发展水平的我省来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基于对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和批判,本文认为"人的城镇化"必须依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扩大公众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参与、完善城镇化法治体系、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依法进行城市管理、消除行政诉讼障碍和依法加强环境污染处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两种模式上发展,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基于人口、土地、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与“三化”并进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村资产的确权化与资本化、推进全面的均等式的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甘肃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破解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融资方式传统、政府投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进一步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有效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积极扩大信贷融资规模、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着力启动民间投资、创新土地开发融资模式等方面着手,切实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牛飞 《人民论坛》2020,(12):92-9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将城乡一体化看作城乡“一样化”、城市文明高于乡村文明、过分重视城市扩张忽略生态文明等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应坚持“两条腿”并行,即坚持城乡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样重要、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汤晓滋 《前沿》2014,(15):118-119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布局,由于受历史、财力等因素的影响,“二元化”的城乡发展模式,在城乡间建起了“樊篱”,严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的探索,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5,(4)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呈现如下主要特点:一是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总体水平偏低,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比较显著;二是海南省城镇化质量差,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三是城镇规模小,集聚能力较弱,区域人口城镇化进程不均衡;四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落后,人口素质提升乏力。海南省城镇化必须与海南的资源禀赋相结合,确定海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此提出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樊德玲 《人民论坛》2014,(10):109-111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城乡规划法缺失、农民土地物权形同虚设、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实现平等权利等问题。要想实现城镇化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关键在于法制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只有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才能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创设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正>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城镇化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抓好城镇化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城镇化路子走正,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十要十不要"。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由农业经济类型向工业经济类型转变的必然产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发展遇到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推动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的人力资本,可以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环境。城镇化的重点是创造农村人口进得来、留得住的环境,把农民变市民。必须加大中学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消除城镇化建设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