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与传播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文化与媒体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在战后的英国,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电影、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快速发展起来。它们在舆论宣传、规范价值观和构建群体的认同性等方面影响着青年文化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媒体自身也扩大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与青年时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社会地位优势不断提高,对青年时尚的流变有直接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大众传媒在青年时尚的兴起,发展这一变迁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作用,分析了青年时尚对青年自身产生的多层面影响及大众传媒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人的一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众传媒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力量。随着大众传媒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它对广大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和明显,但它也有着不利于青年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大影响和不利方面,以促进农村地区各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的个性化、感性化和低俗化的消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商业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5.
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统摄和支配其他价值观,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群体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特殊的亚文化形态;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文化传承链条的断裂是青年群体亚文化存在的客观原因;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对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宽容、善待并正确引领青年群体亚文化回归主流,是正确处理两种文化关系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在分析传统文化中"群体主义"影响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代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群体特征的演变,并从挖掘传统文化合理价值因子、在群体发展框架内注重青年个性发展,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青年群体发展纲领等三个方面,指出青年群体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知识分子是当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形态中最有创造力和最富生机的重要群体.本文系统分析和探究了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政治、知识结构、眼界视野、人生价值、社会参与、婚恋等方面的群体特征,以期从总体上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吴浩 《青年论坛》2014,(6):43-47
"冰桶挑战"以个人的小微力量唤起全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低廉的经济成本,只是在网络上点击观看视频,却传递出青年群体对弱者的关爱之心,无疑是符合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相较于传统公益文化模式,以"冰桶挑战"为代表的创新公益文化模式,赢得了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创新公益文化模式顺应了青年群体的文化崛起趋势,融合了网络恶搞文化元素,满足了青年群体心理需求,适应了青年群体价值观鲜明展现的需求,值得国内慈善公益组织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蓉 《传承》2012,(17):71-71
乡土青年留恋农村但不愿当"规规矩矩"的农民",兼业农"和"专业户"成为他们热爱的发展形式。务工青年虽然进入城市但并未真正融入城市,而呈现出文化上的"半城市化"和"边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青年知识分子是当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网络调研、个别访谈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就业状况、社会参与几个方面的群体特征,对引导青年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新网络媒体时代出现的标志及其特征,并从宏观环境和微观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新网络媒体时代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青年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应用新网络媒体促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对华裔青年的影响不断加深,中西方文化的撞击凸显海外华裔青年独特的人生价值,同时,双方面的矛盾影响着华裔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海外华裔青年可通过做好中西合作的助推者、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外交流的桥梁、中外和平的使者,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快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再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长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青年文化的"长波"现象>是我曾写过的一篇论文题目,发表于<当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一期.如今,重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整整30年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仍可感受到"长时段"(long term)研究方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年文化演化所具有的解释魅力.17年前,我对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变化的"长波"现象的尝试描述,是借鉴了布罗代尔"长时段"的历史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最早是由俄同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首创.根据康氏的"长波理论",世界经济以50年左右为一周经历着"升波"与"降波"之循环.  相似文献   

14.
迷概念的出现及迷文化的形成并非始自青少年群体,其发展也并非单独仰仗于青少年群体,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特定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质,使得青少年构成了迷群的主体;而融合媒介环境下青少年娱乐消费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迷群的大规模出现及迷文化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本文关注融合媒介环境下的青少年迷群及迷文化现象,从四个方面分析青少年迷群行为特征,并着重考察娱乐消费与青少年迷文化的建设性关系及迷文化的负面性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一、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先导 通常情况下,对于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人们更关心的是西方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然而,饶有趣味的历史事实是,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打开国门后首先进入的,却是那些看似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和非思想性的商品以及音乐、歌舞等文化产品.西方以及港台地区仿制的时尚商品成为当时中国青年赶时髦的追逐对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喇叭裤"、"摇滚乐"等.  相似文献   

16.
恶搞与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稿:恶搞是通过戏仿、拼贴、夸张等手法对经典、权威等人与事物进行解构、重组、颠覆,以达到搞笑、滑稽等目的的文化现象.恶搞是一种具有抵抗性的青年亚文化,为社会矛盾提出象征性的解决方式.恶搞有可能沦为负文化,在商业大潮中被收编,失去亚文化的抵抗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寻根之旅"系列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的品牌项目,"中华国学营"则是这一系列中的新探索,它以国学为主题,为来自欧美的华裔青少年营员奉上了一席文化大餐。北京华文学院作为国学营的承办方,悉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和思考,希望对华文教育界同行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介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强意识形态中文化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观念的教育与引导;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先进文化抵制落后和腐朽的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中抢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态度。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可以从五个方面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