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援外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弘 《外交评论》2010,27(5):3-11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对外政策领域,不仅赢得了发展中受援国的友谊,而且将中国与发展中受援国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新时代里,中国对外援助需要进一步坚持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创新援外理念、优化援外结构、提高援外质量、改革援外管理、加强援外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多边援助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厚 《外交评论》2010,27(5):49-63
中国对外多边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世界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多边援外不断发展,资金规模逐渐增加,多边援外方式日益多元化。中国多边援外取得了显著成就,既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多边外交的开展,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当前,中国多边援外既面临合理满足国际社会不断增长的期望值的挑战,也需要解决资金有效利用的问题。展望未来,中国多边援外应注重在发展理念和规则上影响世界,积极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摘妻: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援外培训的政治重要性及实施管理环节,尚缺乏对援外培训教学领域的系统研究。文章从课程设计、教学梯队、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茵草技术援外培训教学体系的建设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援外培训教学工作水平,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
1950年春开始的“援越抗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大规模军事援外行动,也是新中国军事介入周边事务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它对整个冷战时期的中国东亚政策和援外政策均产生了长远影响.不透彻研究“援越抗法”,就无法完整深入地理解冷战时期中国的东亚政策、援外政策和对印度支那政策的缘起、动力和主要特征.文章作为建国后地区战略史研究的一部分,大致按照历史脉络分别叙述“援越抗法”的起因、根本原则、主要动力及其对中国的印支政策和中越关系的复杂影响,力图完整呈现“援越抗法”的丰富内涵,并论证在革命意识形态、中苏同盟与地缘安全观等因素互动的过程中,支援东亚地区革命运动和推广中国革命经验等因素在“援越抗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援助之道义原则的提出、形成和主要行为模式等,均与此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针对外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理论界的探讨成果,作者以非洲为背景,以中非关系近些年的进展为案例,提出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原则的大体构想。作者强调,不干涉原则必须坚持,同时要大力创新、适合时代变化与中国需求。全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分析了中国对非外交实践的某些突破,总结归纳了这些良好先例对于不干涉原则的坚守与创新。下篇则探讨了中国对非洲和平自主能力的援助、对非洲区域组织的支持、对非洲援助的效率及监管、从政府主导的“小援外”向社会全面参与的“大援外”转变、中国外交新思路与内政新动向的对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等方面,提出了探索争鸣的若干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自然式共同体""虚幻式共同体"批判、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共同体"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国的对外援助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的康庄大道.一直以来,积极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突出实用性的多元化援外方式始终是中国对外援助事业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这种外交战略决定了在对外援助中中国必然把援助越南、朝鲜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首选对象。中苏分歧日益扩大后,"一边倒"战略名存实亡。为了拓展外交局面,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援助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外交评论》2003,(2):80-84
对外经济合作是中国外交和外经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立场是“守约、保质、薄利、重义”。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比较成熟的业务方式有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投资等。中国政府在 5 0多年的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中 ,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对外经济合作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增进了人民间的相互了解 ,推动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本文旨在使读者了解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 ,以便加深对经济外交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三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中国一越南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中,中越边境地区将规划建设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一是中国河口一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服务于越南与中国西南和西部地区的合作。二是中国凭祥一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以下“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服务于越南与中国中部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三是中国东兴一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服务于越南与中国珠江三角洲和北部湾沿海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