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晶 《青年论坛》2003,(3):116-118
丁玲的女性写作具有非凡的意义 :其崭新的性爱观念唤醒了沉睡数千年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并对 8、90年代的女性写作产生了影响 ;其创作中张扬的女性独立人格意识 ,成为以后女性写作的基本主题 ;其革命文学的创作开始了将革命叙事与女性立场相融合的叙事风格 ,并影响着5、60年代宗璞、茹志鹃等女作家的写作  相似文献   

2.
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这条主线,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个精髓;要认真领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要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女性违法犯罪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公安分局百名女性在押人员的调查,文章认为导致女性违法犯罪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起决定性作用。这方面原因包括:1.拜金主义至上,或“为钱所动”或“因钱所动”。2.为家庭、为他人不惜以身试法。3.扭曲了的“自强” 意识使某些女性不能正确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她们往往在遭受挫折后改变生活态度,走上违法犯罪道路。4.缺乏正确的性意识,导致一些女性性生活混乱,发生性犯罪。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1.加强教育,提高女性的思想素质。包括:(1)提高女性的“四自”意识;(2)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3)引导女性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4)帮助女性端正家庭观念,掌握家庭生活的艺术;(5)提高女性在逆境中的承受力。2.社会应创造条件。3.政法部门大力配合做好对妇女的“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4.
绿色的五月     
伴着初夏的脚步,五月再次向我们走来。在激情的年代,五月被称为“红五月”,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卅”运动纪念日,多少人无数次地引吭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循米歇尔·福柯有关“自我技术”的阐释,以青年女性的健身运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她们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修炼”的实践过程,并对她们身体审美的转向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青年女性在对“身体美”的认识上,积极突破传统思维中对女性形象的固化认知,接受更为广义、多元的女性美;在对“身体美”的获取方式上,选择通过严格训练、量化饮食、身体恢复等途径科学合理改善体形、提升身体素质。青年女性“身体美”的审美转向体现出女性身体观念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则主要源于国家制度层面推动、健康意识觉醒、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以及自我意识成长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在《阿格尼丝·格雷》中,安妮·勃朗特以女性布道者行文,从牧师的布道内容、布道方式和个人品质三个角度,批判了体制宗教的代表人物海特菲尔德,赞赏和支持了传播福音主义的韦斯顿牧师。安妮·勃朗特借助这部小说,以女性布道者的身份,阐述了女性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批判了传统维多利亚社会中的男权体制宗教,体现了安妮·勃朗特独特的女性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陈文庆 《传承》2011,(12):64-65,67
当前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发展的民生转向必然使女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女性在民生社会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走向和人发展的前景。女性的本质在于女性的特殊身体,民生时代女性要善待自己,树立主体意识,追求幸福生活,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和谐品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女作家和女性文学盛英在改革开放、现代化浪潮席卷中国大陆的今天,女性文化浪潮方兴未艾,新时期女作家群的崛起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正是这股澎湃的女性文化浪潮最突出的部分。新时期女作家群同历史上女作家群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两大特色:第一,“五世同堂”...  相似文献   

10.
“吳世珊服務中心”和吳世珊女士的名字,已傳遍了紐約華人社會诿绹~約地區多次榮獲獎勵,主要有:紐約市立約克大學人文獎、紐約市頒發的第一屆“美國族裔獎”、紐約市榮譽公民獎、紐約市無名英雄獎、世界杜威大學獎和家庭教育勛章?送?她還是獲得美國全國婦女會第八屆蘇珊·貝·安東尼獎的第一位華裔婦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现代女性写作历经“家庭突围”、“权职突围”、“身体突围”三种相互承接、不断超越的境界,这种过程推进了中国女性逐步走出男权话语遮蔽、把握其独特历史主体地位的发展,并彰显出女性在新感知方式下自由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畲族民间文学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女性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构筑起自己特有的女性文化特征:一、崇尚女神。二、崇拜女性祖先。三、视女性为智慧的化身。四、追求真爱。五、以勤劳勇敢为美。从中可见畲族女性的崇高地位和独立意识的自觉。在中国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女性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回眸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文化,对于今天女性文化的兴起无疑具有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及的五四女作家群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在创作中表现的现代女性自我建构的过程和特征,对于今天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广琼 《求索》2005,(3):159-16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成为时代总题的重要子题。对女性同盟的着力书写成为那一代女作家笔下不约而同的文化策略,显示出反传统性别秩序的战斗姿态。然而,庐隐等女作家又不无理性地解构了这一女性同盟的神话,显示出五四女作家对于女性解放更为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不仅对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巨大,催生了美国安全观和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对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深远,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调整。“9·11”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美国为加强反恐和防扩而希望稳定对华关系,中美双边关系气氛有很大改善,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大超过利益冲突。尽管如此,布什对华政策的本质和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作为制约解决台湾问题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化无疑会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小红 《人民论坛》2014,(4):155-157
风险社会下,“女性自身问题意识”使女性遭遇信仰异化、自我认同危机和主体意识渐趋消解的精神家园困境.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关注女性问题,为此,有必要借鉴其理论,注重女性教育与素质的提升、引领女性超越精神生活的物化、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和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重建风险社会下的女性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我考第一     
考了第一又考第一,考了第一再考第一。在一次次的考试中我总能考第一。我考第一,因为我是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娃。虽说报纸杂志上总爱登载现在农村多么富裕,可是我家乡的那片黄土地依旧贫瘠:没有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有的只是祖祖辈辈挑着重担气喘吁吁在崎岖婉蜒的山道上蹒珊。英莲辍学了,因为她“早晚是人家的人”;猫仔洒农药时不懂药性,中毒后倒在稻田里压死一大片禾  相似文献   

18.
借助CHNS数据库定量分析女性贫困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女户主贫困家庭的份额逐年增加,并主要集中在农村;第二,非在婚状况、劳动力负担过大和家务劳动时间过多不利于女户主家庭分散贫困风险;第三,贫困状况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资产拥有量、补贴、汇款及馈赠品等其他收入的增加而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第四,女户主贫困家庭主要出现在失业、农民、渔民、猎人以及服务行业的群体中,表明职业的稳定性是女性反贫困的关键;第五,在其他影响女户主家庭贫困的众多因素中,住房和安全用水是重要因素,而健康影响不显著。据此,缓解女性贫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解放以来,“团结第一”一直是云南民族工作的方针。建设云南,振兴云南,我们不会忘记云南民族工作的先驱——王德三同志。王德三,又名王拉廷,云南祥云人。1916年,王德三的大哥王复生(王儒廷)入北大学习。“五·四”运动前夕,王德三与弟王馨廷也到了北京。三兄弟一起在北京求学,参加新文化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先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最后三兄弟都为中国革命事业而献身。王德三千1919年初到北京补习功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入北大预科班,1922年入北大哲学系,1924年被派往陕西绥德第四师范任教,创建党…  相似文献   

20.
(作者后面括弧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本期特稿关于提高中等学校德育实效的几点经验与思考贺允清(1·4)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政治生活”解读吴少荣(3·4)试论师德建设的内容陈力林崇德(5·4)论学校美育方珊(6·4)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中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贺允清(9·4)新课程新理念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问题设置宋成祥(1·7)《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特征黄静敏(1·9)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有效教学广德明(2·4)拓展政治课程资源的思考肖明亮(3·7)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梁秀莲(5·8)谈谈“什么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