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John美  古雷 《法制博览》2010,(3):25-25
毫无疑问,许多中国人是不会讲英语的,但还有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在跟外国人聊天时除了英语别的任何语言都不用。当然,我不是说中国年轻人都不愿用中文跟外国人聊天。这不是事实。但在中国,喜欢用英语而非母语的人异乎寻常地多,至少我来中国之前从没想过会这样。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文化正成为一种很赚钱的超级商品,文化本身就是一座财富金矿。“传媒大亨”默多克认为,世界上有5种最有前途的工业:电脑、通信、娱乐电子产品、娱乐用品和新闻传播,这正是文化人大显身手之地。中国有3亿人学英语,这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英语学习的文化市场。近两年,一种名叫“疯狂英语”的学习方法在市场上日渐流  相似文献   

3.
前言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非常荣幸能通过《当代世界》这个平台获得这个珍贵的机会,与中国人交流关于美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刻,“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话题,人们应当对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和未来定位。  相似文献   

4.
虽然汉语、法语、俄语都是联合国正式工作语言,但其实只有英语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畅通无阻。参加任何一个国际会议和商业活动,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东京,你会讲英语就行。英语正在横行世界。计算机键盘是英语键盘,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  相似文献   

5.
我过去在国内整天抱怨这个指责那个的,总想着有朝一日到国外去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我终于来到了“千塔之国”的泰国。我满心希望早日发财致富。于是一抵泰国,就设法与各种人建立关系。说来走运,有人很快就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做导游。这工作对我实在太合适不过了,因为我会讲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客家话,而在奉国能够讲英语和普通话的人并不多,所以我的条件显得相当优越。试工之后,我在一个小旅游公司上班了。最初几个月,我带着客人到各个旅游景点以及下等的享乐场所游玩,因为干得出色,老板对我很满意,甚至将我看成是公司的顶梁柱。我自己也赚了一些钱。可这钱赚来也确实不易,  相似文献   

6.
问世近160年的世界博览会来到中国,是21世纪。21世纪在19世纪,20世纪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是科技超级发达、乃至科幻的,是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日益强大,看过20世纪中国最有名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什么》的人都有这个体会。  相似文献   

7.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现在的发展现状来说,现在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正在努力理解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这一情况以及这一情况意味着什么,一种人根本就没有想过中国发展现状这一问题。尽管刚刚第五次访问中国归来,但中国仍然在涌现出令人感兴趣的事情。在中国这个国家,以前人们常常说的话在这里都是事实——问题很多,但机遇也是惊人的。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最近表示,  相似文献   

9.
GDP排名世界第二,中国人未狂喜。 GDP没让中国人膨胀,人均GDP时刻提醒我们自身的处境,中国成了这个世界“最穷的老二”。  相似文献   

10.
唐小兵 《南风窗》2013,(19):86+88
在这个古老国家此时此刻艰苦备尝的新陈代谢中,知识人和媒体人有着不可躲避而不忍躲避的公共责任,《中国这十年》浓缩的《南风窗》人情怀,正继承了传统中国士大夫论政议政的精神遗产。《中国这十年》是《南风窗》进入新世纪以来10年(2003~2013)的精选集。透过这个选集,可以窥察到中国在这10年的变迁轨迹,更可以体察到作为当代中国标杆性的媒体之一,《南风窗》在面对这个巨变时代的探索和阵痛时,究竟在守护怎样的一些价值和理想。在我看来,除了在践履"新闻人,应该是社会的观察者、记录者、思考者  相似文献   

11.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娘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提及义乌,几乎所有东南沿海的中国人都会在脑子里反应出一个词:小商品市场。是的,这个现在看来是浙江甚至中国经济活力最为强劲的县级市,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小商品市场在进行。作为一个标志,义乌在央视的城市形象广告上描述自己是“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这个城市只有1000平方公里出头的面积,本地人口是60多万,但几乎容纳了一倍的外来人口。而且在这些外来人口中,还有相当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官方的数据说是3000人,而根据记者了解,民间的说法高的达到上万人。  相似文献   

13.
QBPC:忍无可忍由于假货的肆虐,无数的中国人知道了王海这个名字,《南风窗》也不惜篇幅,多次报道过中国的“王海们”。在刚刚过去的2000年,当东征西讨的中国民间打假英雄们日益陷入尴尬之时,另一支非盈利性的民间打假力量却在悄悄兴起。这个组织的名字叫 QBP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2001年1月6日在广东深圳召开的公安部打假护优研讨会上,QBPC 主席、百仕福(中国)有  相似文献   

14.
清林 《南风窗》2008,(21):14-16
航天员能否出仓是决定能否建成空间站的关键,据推断,中国将在2015年左右建成一个永久性的空间站。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已走进了这个队伍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李洁明这种支持中美接触、但却并不亲华的新“中国通“思维模式,的确可以在今天很多美国对华官员的身上找到。但在复苏后的中美关系中,这个曾经目睹了低谷的人,就不适合再代表美国出使中国了。  相似文献   

16.
谢奕秋 《南风窗》2010,(26):35-35
"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在农村生活的外国人,这有什么用?从没有媒体想报道我教育研究的东西。"卢安克曾经这样抱怨过。这个1968年出生的德国汉堡人,执著于内心派生的某种使命,但是中国人习惯性地检索他的普通家庭、一般学历,然后把他在中国10多年的支教生涯的前半段归结为失败。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人这样描写中国的女性:没有首饰,没有口红,脸如菜色这段历史应该是打句号的时候了。"三年美化广州城!" 一1985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提出这个口号、这个目标。在改革与开放的大浪潮中充满活力的羊城人对这个口号与目标的反响是热烈的:美的市容、美的语言、美的时装、美的小食……与此同时,美容业悄悄然产生  相似文献   

18.
王晓渔 《南风窗》2010,(13):2-2
<正>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这个数据经过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披露,迅速引起关注。事实上,早在2007年5月,《中国青年报》就曾公布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会影响一个中国陕西的草根农民,这事儿很有意思。这个人叫麦子,一看就知道他的大名不是这个,但麦子这个名字好,不仅是让人好记。苏格拉底用诗化语言讲哲学,麦子也是。他出了一本书叫《微的哲学》,很诗化,很思辨,  相似文献   

20.
22岁的小陈怀着去英国淘金的美梦离开了福建老家。辗转抵达莫斯科火车站时遇到了一个中国人,这个人将他带到了一间面积不大的公寓里。在那里,小陈身上的中外货币和证件被全部拿走,随后连同其他8个来自福建的人一起离开这个公寓,他们都是经由柬埔寨、泰国、香港和西伯利亚抵达莫斯科的。九个人在这间公寓里一共呆了五个月,随后穿越俄国的西部进行所谓的偷渡,直至在乌克兰的一个森林中被抓获遣送回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