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并正在引起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涉及并渗透到军队内部,使部队道德建军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利益的获取与追求问题。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不仅对人们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主导作用比以往都表现得更为直接和明显,而且还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形成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利益,人们已经开始从不同的利益角度,运用不同的利益观念来观察社会生活,评判变革,支配实践。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往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走向成熟必然并且已经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的整体嬗变,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碰撞中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观。市场经济讲究效益和利益,它要求市场主体在商场上要锱铢必争,斤斤计较,而道德则要求人们在利益冲突时要替别人着想,节制自己,先人后己。诸如此类的矛盾现象,就使一些人觉得市场经济与道德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相容。笔者对市场经济的一般性道德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道德问题以及道德实现的主体问题作些考察。一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只是经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转变 ,而且必然带来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如何正确认识道德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有机结合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也是新世纪人们的理想追求。一、经济与道德的互动性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人们共同生活和行为的准则。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因素而起作用。道德的形成与演进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人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关系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地按照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航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自从党的十四大决定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经济生活及整个社会生活都在发生喜人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在发生相应变化。随同这些变化,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出现不少新问题。其中,…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包括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正确引导、调整或重新规范现时的中国道德生活,用最低的变革代价换取当代中国伦理与价值观念之现代化建构的顺利实现,是当前应倾注全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一、道德的规范建设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旦缺乏伦理的约束,就必然会出现盲动。中国20年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但在清理计划经济体制遗产的过程中,阵痛也是难以避免的,其中包括社会道德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加强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建立社会士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初探何万金,王为群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它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陈蒲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党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举措。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及人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矛盾冲突。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如...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精神浸润下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反映。它所提供的价值体系和意义系统是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它对于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而造成的价值体系的瓦解、义利颠倒、道德滑坡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时期,当代大学生一群体主导价值观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疏离之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精神,也必将以其独特的智慧,积极地整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精神境界,我们亟需在倾听中华文化精神且仁且智的教诲中,实现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最大重合,在回归中为社会主导价值观输入新鲜血液和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党性修养的新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刘静霞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从计划经济旧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转变。这一历史性变革不可避免地会使整个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会对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1.
谈谈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高建生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说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道德建设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甚至某种程度的忧虑的话,那么,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就使得它成...  相似文献   

12.
功利主义道德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范导作用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市场化大潮中的道德文明走向主持人徐中振利益分化,利益追求激发了当代中国的急剧变革和社会转型,纷至沓来的新的社会生活现象大量地越出人们原先熟悉的观念和习惯──“道德失范”由此困...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变革时期价值观的思考孙兴玲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此相适应,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怎样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传品价值观的大落社会...  相似文献   

14.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张礼斌,郝光耀,孔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社会心理、行为方式诸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作为肩负培养跨世...  相似文献   

15.
石海兵  刘继平 《前沿》2001,(1):48-50
道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怎样的经济关系及其所规定的社会关系就会有怎样的道德。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关系的改变 ,人们的伦理意识、道德观念、行为的道德准则 ,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 ,有了明显的改变。因此社会的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承认它 ,客观上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 ,大多数人也一直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但是近年来 ,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报刊上的一些文章也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需纠正单纯工具性的观念吴晓明(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我们的实践纲领,它开辟了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前景。犹如人们一再提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样,如果没有道德方面的建设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精神的“社会立法”,不仅...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当前如何根据新情况加强道德建设急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原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给道德建设提出了新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市场经济对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的双重性上。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于道德建设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可以帮助人们冲破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克服保守僵化思想,形成平等竞争机制,肃清封建等级观念和和特权思想;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具有层次性许启贤认为,要注意区分价值观的层次性。价值观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从大的方面讲,它包括物质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具体来讲,它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等。由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不同,思想道德觉悟不同,人们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职业的、生活的价值观也是参差不齐的,或者说是有层次性的。因此,在对人们开展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时,就要十分注意区分价值观的层次性。既要把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同一般的经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山东人大工作》2012,(9):61-62
三论:正视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道德发展变化,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建我们的道德家园(摘编)《正视道德问题加强道德建设——三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一文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征。毫无疑问,道德问题的主观成因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失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前沿》2005,(11):202-204
道德是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复杂化、价值观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道德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因此,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道德建设是不可缺失的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