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战争裹胁警察,把警察变成作战主体之一渐成常态。因此,立足"世界仍然很不安宁"、"中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的当下,以现代战争模式为背景,针对战争模式提出的如坚定政治立场、培养敌情意识观念、灵活运用甄别警情中的隐性敌情、民怨疏导、灾害扶助和国防动员技术等警务新课题,提出构建和完善警察"反内乱"技术体系,强化警察在保卫国防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权安全中的作用及其发挥,应从新常态下警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起步,改革警察训练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基层公安机关是指以派出所(警署)为主体的处于公安实战第一线的所、队等公安机关基本(基层)单位。派出所(警署)之所以是基层公安机关的主体,是由于其工作最具综合性、最具基础性、最具直接性和广泛性、最具影响性所决定的。大、中城市(设区市)中的派出所达到一定条件的应该改称为警署,并且按照"及时、准确掌握社情敌情,控制好社会面(公共场所)"这一基本要求,在警署内设社区警察、巡逻防控警察、综合内勤警察三个大队(科),警力配置比例为3.5:4.5:2,以完成各自的职责任务。  相似文献   

3.
清末改革,依法建立了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法开端的警察及其警察制度。后历经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历史时期的持续发展,警察法已经日益走上完善与专业化。这些建立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制度背景与逻辑前提下的近代警察法制,最终导向各自"或者转向或者悬置或者毁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警察文化对于全体警察成员来说,是他们所共有的警察职业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园。对于各级警察组织的领导者来说,警察文化是一种新型的警察管理战略和领导方式,体现着警察管理的文明程度及警察领导艺术的文化境界。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其理想境界是对警察队伍实施价值观管理,实现全体警员高度的价值观认同。各级警察组织的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是本单位警察文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应当扮演警察文化建设的"牧师"和"园丁"角色。  相似文献   

5.
强化警察防卫意识之刍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警察防卫意识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敌情意识滞后;二是临战意识欠缺;三是法律意识模糊。强化警察的防卫意识,必须转变思维观念;增强临战意识;提高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警察政治学是运用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警政现象,以探求警政关系发展规律为核心目标的一门介于警察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涉及警察与国家、警察与意识形态、警察与政府、警察与政党、警察与公民、警察与民族和宗教以及国际警察政治研究等基本问题。开展警察政治学研究有助于拓展政治学和警察学的研究视阈,能够为我国公安机关贯彻"政治建警"的方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目前开展警察政治学研究,可以采用"问题研究式"与"体系构建式"相结合的基本方式或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7.
许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在录用警察时都将心理素质的选拔均作为首要的选拔环节,由此可以说明心理素质对做好一名警察的重要性。调查表明,在所有的应激性职业中,警察的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也最多,警察属于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人员"。多种资料显示,现在我国一线民警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在我国警察群体中存在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已经明显地影响了我国广大民警的身心健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工作顺利、高效地运转。目前,我国已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从而保持和促进警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回应型"侦查模式还是"主动型"侦查模式,情报协同侦查都极为普遍,如依靠情报发现犯罪线索、划定嫌疑人范围、转化犯罪证据等等,但情报工作与侦查工作毕竟是两个平等而相对独立的领域,两种工作的基本原理不同且不易笼统化约——情报求时效,侦查求真相,两者在共同应对犯罪的旨趣上形成了触点和交集。从现代社会警察职能分工的视角看,情报协同侦查大致表述了两种工作之间的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学内涵与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学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专门研究警察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有着丰富的特色内涵,即具有指导思想、属性定位、权力结构、运行程序、警察体制等十一方面的特色。从警务运行战略来看,我们经历了专政警务、反应警务,正向服务警务迈进;从警务专业化进程来看,我国经历"红色"警务、专业警务和知识警务三个发展阶段。同时,我们的警察学研究视野将从封闭走向开放,其特色内涵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创新。基于这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学可以由"基础理论篇"、"警察定位篇"、"警察管理篇"、"警务运行篇"4篇27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论点,再加上"专业警务改革与发展篇"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警察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实践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从哲学层面追究,秩序、正义、自由和安全应当是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警察价值,或曰终极警察价值。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警察的首要职能。警察是依法"除暴安良"、"扶正压邪"的正义力量。警察作为社会的法治公器,其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依法限制少数人违法犯罪的非法自由和依法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当代世界绝大多数文明的国家,都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作为警察的基本职责和任务通过法律加以规定,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警察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警民互动,鼓励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提高警务实效,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权益。而我国在引进和学习西方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曾一度陷入误区,认为警察公共关系就是宣传或者塑造警察形象,或把警察公共关系等同于警民关系以及警察人际关系。因此,为推动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应借鉴域外经验,实现从"单向专业型"向"双向参与型"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建立服务型警察,最终达到警民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2.
"人民警察"作为指代中国现代警察主体的一个专门称谓,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其间中华苏维埃政府建立的"民警"机构及称谓;二是解放战争中后期解放区的"革命警察"以及毛泽东论述的"人民的警察"和"人民警察";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要求全国统一冠名,并沿用至今的中国"人民警察"称谓。这一特定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警察的人民民主专政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国内外警察讯问话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国内警察讯问话语研究主要从侦查学、修辞学、语用学、侦查讯问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国外主要以美国警察讯问改革为线索,从警察讯问话语策略、讯问语言可理解性、讯问话语研究方法、犯罪嫌疑人话语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借以理清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警察讯问话语,尤其是中国警察讯问话语的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谎言识别在刑事司法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欺骗线索与谎言识别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欺骗线索的有效性、使用线索的正确性是影响谎言识别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从使用欺骗线索的角度出发,警察识谎表现不佳与依赖无效或错误的线索、说谎者泄漏线索太少等原因有关。针对有关问题,亟需对域外侦查访谈技术进行借鉴发展,引出更多数量的欺骗线索。可以通过系统的欺骗检测培训,提高警察对有效线索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警察执法心理是警察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其执法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通过"以老带新法"、"集体执法"、"心理模拟训练法"、"身体训练法"、"观摩场景法"、"拓展训练法"等途径有助于加强警察执法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诊所"教学法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面向实战、注重技能培养上与警察培训是相通的,其通过"中国化"、"公安化"、"培训教育化"处理,可在警察教育培训中推广应用,进而形成新的警察教育培训模式,即"警务诊所教学法"。通过公安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与教育理念的转变,可以分阶段推进该教学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山西公安“阳光行动”与执法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山西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争做阳光警察、争创阳光警队、打造阳光警务"的"阳光行动","阳光行动"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山西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次诠释。"阳光警务"的核心是执法规范化建设,"阳光警察"和"阳光警队"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根本和保证,严格、公正、文明、规范、廉洁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区警务树"理论值得借鉴。民警与社会人的联系要兼顾户籍所在地和兴趣共同体两个方面。调整警民关系首先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警察要以责任心和办事能力赢得民心。警民合作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警察公正严明执法,警察执法环境的改善主要需要公安部门的努力。警务工作的改革应当引进"善治"理论,民警既要注意"面对面",还要学会"屏对屏"地交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等,其对警察文化、警察队伍的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忠"要求人民警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爱岗敬业;"真"是指导警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智"提高人民警察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勇"要求人民警察见义勇为,具备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人权状况不容乐观。警察执行公务过程中的人权受损现象未有改观,警察人权潜在的受损状况日益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警察人权保障工作。保障警察人权的核心是树立"以警为本"的全新理念,以此为指导创新警察人权保障机制,建立专门的警察人权监督保障组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警察的自我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