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文军 《求实》2004,9(7):51-54
中国以授权试点和财政权力下放方式进行制度改革 ,地方政府逐渐成为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 ,这标志着我国制度变迁方式已由初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中间扩散型转变。但是 ,这种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能否使微观主体的经济实力增强到足以独自承担制度创新的成本 ,并成为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 ?本文的结论是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仅是实现诱致性产权制度变迁方式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不断替代地方政府部分功能的更有效率的经济和政治组织 (结构 )的形成、竞争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叶雷 《奋斗》2009,(4):63-6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美国,也影响了中国。中国怎么办?这可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想尽快知道答案的问题,但它却没有标准的答案。时寒冰先生的新著《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就是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3.
蒙本曼 《世纪桥》2008,(3):80-81
《技术的报复》一书对令人沮丧的技术“报复效应”做了发人深思、妙趣横生的探究。作者在运用墨菲法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即使不考虑人类习性之类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等复杂系统的未来状态也是极难预料的。计算机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电磁辐射,像其他许多报复事件一样,是技术在以某种方式向人们提醒其他事物的价值。根据墨菲法则,避免计算机报复效应的最好、也许是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护那些与计算机无关的技术和资源,只有这样,计算机对人体的危害才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新黎 《发展论坛》2001,(9):95-95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没有广大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如何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张文彦、魏恩政、王培芝同志主编的《中国农村文明之路》一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以山东文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为素材,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基本内容、制度机制、方式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和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伏案工作之余,翻看桌上的《习近平扶贫故事》成了我每天的一个固定“节目”.每天读一个小故事,每天有一点小收获,是我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窗外的阳光逐渐变得柔和而沉稳,即将结束一天工作的我,又自然而然地打开了这本书的第24个故事——《水土不治,决不收兵》,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长汀!这是生我养...  相似文献   

6.
细细品读完《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这本书,我掩卷沉思,感受颇多.这是一本厚重权威的书.百年大变局是一个大命题,作者用大视野、大谋略、大手笔,全面揭示、权威阐释了"百年大变局"形成的历史逻辑、内涵本质和深刻影响.这是一本启迪思想的书.从历史、当下、未来多个维度、多个层次阐释"百年大变局"形成的历史逻辑、内涵本质和深刻影...  相似文献   

7.
周庆行 《探索》2011,(4):19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在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在中央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大背景下,陈文权教授《中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一书的出版将唤起理论界对农村发展的脊梁——农村建设者的关注,从而促使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9,(6)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个体或群体基于内生动力回应制度不均衡时提供的获利机会,自发倡导和组织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塘约村的公共危机事件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诱发了村庄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摒弃精英俘获,采取选择性激励、重复性博弈、参与式治理、政治性吸纳和组织性嵌入的方式,构建新的村庄治理结构。然而,这样的制度创新也可能存在"搭便车""激励不足"等潜在风险,从而导致村庄集体行动陷入困境。因此,为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而在时机成熟时促使部分诱致性制度变迁成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进行指导、扶持与激励,形成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从安徽迈出的,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77年6月到1980年春,万里在安徽工作了两年多,《万里文选》收入了这期间他的14篇文章和讲话。这些文章和讲话几乎全部是讲农村问题的,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展示了农村改革是如何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迈出这第一步的。它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研究中国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当时曾在安徽省委机关工作,多年后重读这些文章,往事历历,倍觉亲切,感受弥深。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学者把这种变化归因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或者农村政治制度的变迁,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有失偏颇。实际上,农村政治文化从传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动荡,先是金融风暴猛袭亚洲、俄罗斯和拉丁美洲,后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悍然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并提出全球范围的北约新干涉主义战略。“和平与发展”潮流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令人不安的逆流,值得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警惕。  相似文献   

12.
中信出版社2012-7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及经济高速增长,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选择越来越多,自由也越来越多;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从改革前的第13位上升到现在的第2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越来越大,G2(两国集团)成为国际流行词汇,甚至有全球领导力东移的说法。伴随经济的高速增  相似文献   

13.
1月18日,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傅高义先生积10年之力,写作的《邓小平时代》由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与个人性格、执政风格,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述,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刘福臣  杜金莹 《奋斗》2009,(3):61-62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200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又喜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全省各级党组织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省委副秘书长、省直工委书记王晓明同志主持编著的《轨迹——从元旦社论看中国的发展》一书,可谓正逢其时,对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今年9月出版了中文版新书——《中国大趋势》,据说一面市便登上热销榜。近一时期国际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推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世纪在发展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上能同20世纪相比。对于中国来说,这更是决定我们民族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刻骨铭心的100年。近年来,国内史学界撰写出版了不少反映20世纪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著作。金冲及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194 9年到 1 956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短短的 7年里 ,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两次巨变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 94 9— 1 952年 ) ;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 (1 953— 1 956年 )。如何写好、研究好这段历史 ?许多学者曾做过不少努力 ,但基本上都跳不出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位一体的老模式。最近 ,李立志先生 (原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 ,现为浙江大学教师 )推出的博士论文《变迁与重建 (1 94 9— 1 956年的中国社会 )》(江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 0月版 ,以下简称《变迁与重建》)则打破了这一陈规。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政治和社会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社会历史变迁,中国农民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探讨农村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历程,预测农村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情况时,一定要考虑农村发展的历史延续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迅猛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问题。近日读徐艳玲博士新著《整合发展: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济南出版社1998年9月版),深感其视野开阔、考察深入、论证系统,其中阐发了许多新见解,从不同角度开拓着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首先...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有一个优秀传统,那就是高度重视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持编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对中国历史的最新认识,内容丰富、资料准确、通俗易懂,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增强执政能力,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