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参与论"、"网民主体论"、"技术决定论"与"舆论监督论"四种意义上使用网络反腐一词,但却未形成关于网络反腐的一致定义。所谓网络反腐,是网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利用网络空间为平台,通过网络曝光、网络举报等形式,引发和推动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体制外政治监督行为,它包含网络反腐的双主体、网络反腐功能的两面性、网络反腐手段的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的内涵。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态下,网络反腐本质上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是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殊的体制外舆论监督方式,具有补充性、替代性和激活性等意涵。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频频发威。小鼠标拉下腐败大官员,低成本催生反腐高效率,网络反腐以其独特的现实魅力展现在反腐舞台,经网络曝光、由网民参与的网络反腐热潮正改变着中国的反腐格局。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已使它成为制度反腐的一种必要补充,已使它成为反腐大军里的一只"尖兵"。  相似文献   

3.
高亚军 《求实》2013,(7):54-57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贪腐"官员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网络反腐问题开始备受人们关注。网络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其所伴随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中所涉及的侵权也不容忽视。从法律的视角对在网络反腐中涉及的侵权及法律责任之承担、追责程序之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以使其在法治反腐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并与其它反腐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规范化长效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式,需要结合各类媒体曝光的网络反腐典型案例,对当前网络反腐的主要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从多角度深入分析网络反腐之利弊,探索性提出网络反腐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必由路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反腐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网络反腐的基本机理和一般过程出发,认为影响网络反腐有效性主要包括主体、载体、信息质量、机制等因素。提出应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化网络反腐平台建设、网络舆情汲取、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民间网络反腐网站规范、网络反腐联动等机制,推动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呼俊敏 《先锋队》2012,(33):30-31
近年来,网络发挥了"反腐利器"的作用,在揭露案件细节、曝光官员信息等方面所向披靡。继周久耕之后,因"香艳日记"而受到网民关注的广西来宾烟草局原局长韩峰,同样未能在强劲的网络反腐利器面前挺到最后,最终被绳之以法。而这一次,"表哥"杨达才的落马,再次让公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网络反腐的强劲力量。从上述的几个案例看,网络反腐的路线图是:网民发帖→网友顶帖→形成热点→媒体追踪→事件放大→政府介入→真相大  相似文献   

7.
网络反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官方权力主体与民间权利主体的互动沟通贯穿始终。网络反腐的发展需要依靠官方权力反腐与民间权利反腐的有效互动沟通,但现实中,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还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因此,要建构网络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的制度化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相比具有费用少、环节少、风险小、效率高、威慑力大等特有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应加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建设,使之更好地为反腐倡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有报道称中科院一项研究发现,受贿金额越多的受贿行为对大脑刺激就越大,外界由此讨论是否可以通过吃药抑制腐败。中科院就此回应称,课题主要是研究什么样的脑神经机制会导致"金钱会使人们违反公平原则"这一现象,与腐败无关,反腐须靠制度不能靠吃药。与人们司空见惯的"小偷反腐"、"情妇反腐"、"网络反腐"相比,"吃药反腐"的不靠谱显而易见。不过,"吃药反腐"的误读背后,其实折射出人们对多渠道反腐、可持续反腐的由衷期待。从"大脑支配行动"的角度推论,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反腐倡廉的新领域。在网络反腐的热潮下,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包含"公民发声-媒体发酵-政府发力"三个程序的网络反腐运行模式。而在这当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网络反腐的实效。因此,政府有必要明晰自身在网络反腐中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网络反腐的制度和实践困境,善于利用网络环境所创造的新机遇,推动反腐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网络反腐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败是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产物,是反腐败的新形态,包括民间和官方两个层面。民间反腐主要采取网络举报和网络曝光的形式;政府网络反腐主要包括被动应对网络舆论和主动利用网络反腐,前者遵循压力模式,后者属主动模式。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反腐败的有效性与有限性,网络的技术架构、媒介体制、权力体制决定了网络反腐败的“效力,也决定了网络反腐的局限性。网络反腐需要从压力模式下的被动走向更加积极主动的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其优势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加强民间反腐和官方反腐的良性互动,实现网络民间反腐和官方反腐的制度与机制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反腐"的基本涵义和机理,认为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其基本动因在于政治参与主体对社会核心政治价值的追求,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监督,网络反腐成败的关键在于反腐信息的阳光透明、及时反馈和长效机制的构建."网络反腐"具有虚拟性与现实性、知情权与监督权、数字化与在线化、平等化与有效化相统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先锋队》2013,(24):8
解决网络反腐无序化问题需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网络文化研究所邓涛撰文指出,微博监督的实质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全时段公民监督。互联网日益成为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阵地,在保障群众参与反腐热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网络反腐的无序化、自生长问题,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一是纪检  相似文献   

14.
最近,"提速"成了反腐领域的一个关键词。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从其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仅63小时;黑龙江双城市有关部门得知女记者实名举报人大代表后次日就成立调查组。此前的"房叔"、"表叔"被大起底,网络舆论监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4,(1)
网络反腐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动因、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和技术动因的深层推动。当前,社会心态失衡、官民互动机制不畅、网络反腐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和网络社会管理滞后已经成为阻碍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壁垒。网络反腐的复杂动因和矛盾乱象呼唤制度的出口和法治的彰显。因此,积极培育良性反腐心态、推进国家与网络社会的良性互动、强化网络反腐的法治保障和健全网络反腐运行机制,就成为实现网络反腐制度化和法治化的紧迫任务和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反腐日益显示出与传统反腐不同的独特作用,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有益补充.网络反腐具有公开透明、传播迅速,方便快捷、受众率高,成本低廉、隐蔽性强,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等特点.但是,由于网络监督的主体合法性尚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网络反腐也面临着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的制度化约束困境.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常态"下的发展是全面而稳定的发展。而腐败不仅会破坏社会公平、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还会对应对"新常态"产生阻力。基于政府回应模式视角纵观众多网络反腐案例,可以得出政府对网络反腐反应速度和积极程度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消极抗拒型,二是漠不关心型,三是积极回应型。探索网络反腐在反腐倡廉建设上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应对"新常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田艺欣 《先锋队》2012,(33):28-31,1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群众监督的一种新形式。近几年来,通过互联网发现线索、查处腐败案件,已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诚然,网络反腐从虚拟空间落脚到现实社会,有其天然的缺陷,是一柄杀伤力极强的"双刃剑",必须正面地去引导,但只要我们适时完善规范、正确引导,网络反腐就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是网络技术条件下公民对公共权力监督的新范式。在以网络为手段的反腐进程中,设立网站的主体有官方和民间两大类。网络反腐的"双轨"运行,指官方网站反腐与民间网站反腐的并行,二者在反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特点,两者在反腐战场上应发挥各自的长处、互相补益。随着微博的出现,官民利用微博反腐成为网络反腐的新特点。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需制度的规约。  相似文献   

20.
曾保根 《世纪桥》2012,(15):59-60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我国反腐败领域的新鲜事物,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尚不深入;况且,学术界对网络反腐的功能及其运用褒贬不一,存在理论分歧。现有研究成果聚焦于从网络反腐的法制建设和网络反腐的过程规制等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发展程度来看,当前我国网络反腐主要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反腐。为此,本文从体制、法制和机制"三维一体"的制度结构视角,在对网络反腐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廓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体制、法制和机制三个维度提出了当前我国网络反腐制度创新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