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好问候     
《台声》2015,(3)
<正>问候语中国是礼仪之邦,春节拜年的习俗也是民间传统。如今,随着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的出现,贺年片、贺年卡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可要是在古代,人们似乎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古时,有点身份的人在春节时都会用类似现在贺年片的"拜年帖"相互问候。而且,送"拜年帖"是个很郑重的事儿,因此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慎重。"拜  相似文献   

2.
正"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拜年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4)
<正>摘编自2月6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先是放弃发表元旦文告,对于刚刚过去的农历除夕,蔡英文未援例发表谈话,蔡英文办公室解释是为了不重蹈"家父长"作风。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蔡英文在官方推特上,用英、日文向美、日民众拜年,却未用中文向台湾民众拜年,更不用说向大陆民众拜年。  相似文献   

4.
提起春节给谁拜年,从屯昌农村到海口打工已有6年的赵辛蓉女士首选对象是给邻居拜年。她的"拜年计划"分两部分:一是回屯昌老家向邻居拜年,二是在省城向同一栋楼的邻居贺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01,(12):52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月圆人圆事事圆满"成为最常用因此也最俗气的问候用语:通过网易开办的短信中心,4天的时间内,有将近 4万人向别人的手机发送了这则短信息?新浪?网易?搜狐及许多专业网站纷纷就"国庆中秋"推出专题短信息服务?看来,今年的另外一个双节(元旦?春节),短信拜年也许将取代电话拜年?邮件拜年成为新的拜年方式? 网站在这个假期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交流工具,更有许多人将网站当作了"度假胜地"?《北京晨报》报道说北京每天至少有几万人沉浸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问中?联众公司提供的消息说双节期间每天在线游戏人数均超过16万,…  相似文献   

6.
<正>"民专人"是云南省民族中专毕业生们对自己的称呼,来自同一所母校的他们,拥有着在母校学习的集体回忆,传承着共同的民专精神,以"民专人"的集体称谓,一直在努力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各个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扎根边疆,我们都是"民专人""民专人"心眼实,扎根边疆,通常都是十年起。2019年2月7日,大年初三,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举行扩塔(春节)拜年习俗活动的日子。澜沧县街道上由富东、文东、东回、惠民四个乡镇的1000余名群众组成的拜年团,身着盛装,从澜沧县小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年味日渐式微,但一种以短信拜年为载体的“拇指经济”迅猛崛起。据1月30日《信息时他》报道。短信拜年已成为公众春节拜年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仅春节长假期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便达120亿条,即便以最低每条0.1元计算,运营商在短短7天之内便可将12亿元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8.
拇指文化,利润是火车头 零点研究集团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日前全国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近40%的用户收发过各类短信息,人均在短信方面的月支出水平达到28.15元。分析人员由此预计,今年的短信增值服务市场将是一个月均超过10亿元、全年超过120亿元的巨大市场。而包括新浪、网易、搜狐、腾讯、TOM等网站以及掌中万维、讯龙、美通等专业短信内容的提供商,将获得其中40亿元左右的收入。短信市场如此的“钱”景诱人,“拇指经济”的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今年春节短信拜年已经成为短信用户拜年的最主要方式,其次才是电话拜年和当面拜年,而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丁非常次  相似文献   

9.
踏着春天的旋律、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向我们走来。农历腊月廿一,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在多吉才让部长、范宝俊副部长的陪同下,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北京市门头沟区为民政对象"拜年"。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但"拜年"却是一件让人觉得从心里就暖和的事。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一行,走访了门头沟区永定镇敬老院、门头沟区光荣院和两家贫困户。一个个不同的情节,一幅幅迥异的画面,体现了党和国家永远的关爱,表达了民政人永远的牵挂。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以历来重情尚义为美德。每到春节,人们总喜欢带着礼物,捎上祝福,登门拜年,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应当说,情理之中的"礼"是必要的,也无可非议。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片面地认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以来,"硬核"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甚至"泛滥"到了几乎所有领域,比如硬核粉丝、硬核情侣、硬核青春、硬核技术、硬核知识、硬核问题、硬核文章、硬核拜年等等。大体上看,用法有两种,一种是"硬核xx",还有一种是"xxx很硬核"。尽管大家都喜欢用这个词,但不一定了解这  相似文献   

12.
正网络拜年,是最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拜年形式。每年春节,我的手机都会收到许多祝福短信和微信。当然,礼尚往来,我也会拿起手机一条一条地发送自己的祝福,给亲人、给领导、给朋友。我记得连续好几个春节,我都坚持给我们处长发送拜年短信,但处长从来都没有给我片言碎语的回复。不过,今年是个例外。除夕那晚,给处长的问候短信发送成功仅半分钟,就收到了他的回复:"谢谢,也祝福您新年快乐。"言简意赅,却饱含温馨。起初,还感觉有点小意外,但  相似文献   

13.
提起春节给谁拜年,从屯昌农村到海口打工已有6年的赵辛蓉女士首选对象是给邻居拜年。她的“拜年计划”分两部分:一是回屯昌老家向邻居拜年,二是在省城向同一栋楼的邻居贺年。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 2000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发出《关于春节期间党政机关不搞相互走访等拜年活动的通知》(厅字〔2000〕3号),要求"春节期间,除党中央、国务院举办的春节团拜会外,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一律不搞相互走访等拜年活动"。2001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执行厅字〔2000〕3号文件的这一规定,不搞相互走访和拜年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要认  相似文献   

15.
春节发拜年短信,据说已成春节几大俗之一,虽然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但人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互发着,拜年文化基本上已被这种拇指运动所主宰。不少原创的拜年短信是很不错的,语言或幽默.或精粹,或温情,或妙语如珠,或将时尚、时弊、世象与祝福以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让人阅后不禁会心一笑,兼备娱乐、文学审美功能——不过再精彩的段子,都经不住我们这样无数次你来我往复制群发的糟蹋。看第一遍时会笑,第100遍时就恨了。无节制的复制群发,同质化的短信,枯竭的拜年创意,贫乏的祝福语言,拜年短信越来越鸡肋化。  相似文献   

16.
黄鼠狼拜年     
黄鼠狼拜年,正常情况下,首选的对象应该是鸡。 而“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了。也正因此,黄鼠狼再去给鸡拜年应该已无必要,而鸡似乎也不会再受拜了。 可事实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事,似乎从来就没停止过,而鸡也并不是完全都不受  相似文献   

17.
龙舞黄姚     
春节期问,昭平县黄姚古镇格外地热闹,当地的居民用他们世代相传的闹新春方式欢庆龙年新春。1月24日是大年初二,当天上午,笔者刚进入古镇.就看到一队醒狮队在给古镇上的人家拜年。据古镇上的居民介绍,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初三,古镇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大大小小、颜色夺目的瑞狮走街串巷,给家家户户拜年,为人们送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8.
微观天下     
正年俗注入新风尚回顾春节假期,传统年俗鲜活呈现的同时,智能春联、电子鞭炮、视频拜年、电子红包、玩抖音……"新年俗"元素闪亮耀眼强劲融合,折射着社会物质发展和文化变迁的深层脉动。(据新华网)【评论】"彭飞":新的形式新的内容,背后却是中国年传递出的"古老"幸福。可以说,中国年的真正魅力不在外表,而在团圆、祥和、重视家庭的内里。"卢俊宇":过年方式不断刷新折射出国人传统过年理念的更新,显示出新时代年俗的与时俱进,是新时代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的缩  相似文献   

19.
<正>初遇扩塔节正月十五,拉祜族传统节日扩塔节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各村委会到糯福乡政府拜年的日子。这一天,乡政府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一大早,乡里就开始布置起了欢庆活动的"主会场"——糯福村委会广场。工作人员们在广场的正前方搭建了一面背景墙,背景墙上悬挂"欢度新春"和"欢度元宵佳节"的横幅,横幅之间粘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整个广场被彩  相似文献   

20.
拜年的传说     
《天津政协公报》2011,(12):17-17
<正>人们通常把春节说成"过年",把春节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呢?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头凶猛无比的野兽叫"年",每到隆冬季节,食物发生短缺,"年"就要出山骚扰。有一次,它刚到村口,看到一个小牧童在放鞭炮,"年"感到很惊恐,吓得赶紧躲开。没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