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主旨从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人民群众至上。这一主旨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主旨。以党的十八大主旨为制高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发展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形态尚未成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必须以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基点,在何谓人民群众这一常识上再次启蒙,纠正和防止对人民群众概念的误解和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一个整体性全称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并随着这一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
戴杨 《世纪桥》2022,(9):1-4
马克思群众观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群众观穿越历史迷雾实现了对人民群众本质意蕴、历史地位以及人的解放等根本问题的真实性阐述。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马克思群众观为根本理论渊源,提出人民立场论、人民动力论、人民共享论的基本理论主张,其在价值观、实践观、利益观三个层面与马克思群众观一脉相承。同时,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马克思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统一,由此实现了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主体地位都有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党和群众的关系、党的宗旨以及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习近平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观。十八大以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对践行群众观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21,(1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百年来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新时代党的群众观。探索新时代党的人民群众观的生成逻辑,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开展我党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群众观是一个有机体系,是对群众主体地位、力量蕴蓄、利益表达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阐释。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由人民群众来书写,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运由人民来掌握,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的各个方面。习近平群众观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现实表达。  相似文献   

7.
陆武成 《党的建设》2013,(10):19-20
(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群众、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追根溯源,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8.
谭扬芳 《党建》2014,(10):23-25
正群众观是一个人和一个政党如何对待群众的观点总和,实质上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的最集中的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性标志。习近平多次强调群众观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重点是群众工作;近年来还领导全党上下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密切党群关系。听其言,观其行,习近平的群众观事实上即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习近平的群众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渊源习近平的群众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思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这两个观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高校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群众史观教育、群众观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和群众标准教育,是大学生党员确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源泉;掌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大学生党员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这两方面都是高校学生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十八大报告,深化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制胜法宝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的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础上,在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伟大成果。刘少奇的群众观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增添了新的科学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特贡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刘少奇的群众观,对于今天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对党依靠和领导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笑 《理论建设》2019,(5):27-33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出了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主要包括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和群众评判观等四个方面。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它以其民主性、科学性,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同样具有重大的作用,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一条生命线。群众路线具有广泛的内容,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内涵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了相应的拓展,主要体现为群众观、权力观、作风观三个方面。(一)正确的群众观是基础群众路线的前提是正确的群众观,也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正确的群众观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的群众观。习近平的群众观主要包括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和群众评判观等四个方面。习近平的群众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文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离不开《宣言》的科学指引和精神鼓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宣言》的理论基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理论和实践双重形态继承和发展了《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从"两个必然"到"四个自信",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自信;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立场的坚持和发展;从"世界历史"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宣言》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充分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能否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其中一项重要教育内容,目的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和真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不负历史重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坚持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学习和总结百年来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在新时代一切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周恩来同志继承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同时结合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的群众观思想: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关注人民群众,心系百姓生活。周恩来的群众观思想,有利于克服党内"四风"现象,重树党内廉政之风,从而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人民负责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博古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在党报创办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为宗旨、人民办报为核心的党报群众观.博古党报群众观的发展与成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博古新闻宣传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博古的党报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个毕生的使命和终生的课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拜群众为师,必须时刻密切联系群众。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践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