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契丹后裔考说杨毓骧契丹,是我国古老民族,公元四世纪,即西晋、南北朝便居住内蒙、吉林、辽宁一带。公元9l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诸部落,建立契丹王朝(辽朝)。公元1125年,传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所灭。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亦于公元1214年被...  相似文献   

2.
《松州》2014,(4)
<正>8月10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召开,契丹文化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研讨会由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学院、内蒙古契丹辽文化研究会、赤峰契丹辽文化研究会主办,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承办。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长、辽金史专家宋德金等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围绕《敖汉旗在契丹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契丹学理论问题初探》、《近八十年来契丹大字研究综述》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4,(2)
<正>《辽朝史稿》(简称《史稿》)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史稿》全面整理和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契丹辽史研究成果,同时还对契丹辽朝历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在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考古新材料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如对契丹辽朝前期四楼、捺钵与斡鲁朵的关系,耶律阿保机与神权统治,契丹"盐池宴"与"诸弟之乱"以及"契丹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4,(2)
<正>任爱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6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为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赤峰学院契丹辽文化研究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历史学教授、内蒙古契丹辽文化研究会理事、赤峰市契丹辽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草原文化学会副秘书长赤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兼职副主席、中国蒙古史学会常务理事。赤峰学院文物与博  相似文献   

5.
翟云 《甘肃理论学刊》2010,(3):151-154,160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的文学创作粲然可观。略阳临渭氐人苻氏家族,崇文好学,不仅非常重视汉化教育,而且出现了苻坚、苻融、苻朗等不少优秀的文人,堪称名实相符的文学家族。苻坚等当权者的大力提倡和躬亲创作,社会环境的催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等,都极大地促进了苻氏家族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朱天森 《春秋》2012,(5):64-64
近日,由阳信县政协供稿的《滨州明清望族之阳信劳氏》出版发行。该书约20万字,共分七章,首先介绍了阳信劳氏家族的发展脉络.之后主要以劳乃宣、劳之常为家族代表,重点介绍了他们的成就和事迹;  相似文献   

7.
孙国军  李月新 《前沿》2022,(4):23-31
内蒙古赤峰地区古有“松漠”之称,地处中国北方草原通道的东端,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连贯南北的枢纽地区,历史底蕴丰厚。4世纪契丹崛起于松漠故地,其间部落几经聚合,与周边部族及中原政权保持了频繁的交往交流,并于10世纪建立辽政权。辽政权上承隋唐五代,下启金元,是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赤峰地区及中国北方社会的历史与文化,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松州》2015,(6)
契丹辽文化是赤峰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具有重要的地区发展意义。通过对赤峰地区契丹辽文化遗存的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记载,掌握了赤峰地区契丹辽文化遗存的全貌。在此基础上,将契丹辽文化遗存结合旅游规划、大遗址保护、文化产业开发等内容进行分类,并科学规划设计,如建设遗址公园、开发"契丹之旅"旅游线路、契丹辽文化特色经济开发区等,使历史文化资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松州》2015,(1)
<正>巴林左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有契丹王朝的皇都——辽上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四代先人的诞生地,是契丹辽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契丹民族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舞台的姣姣者,和唐末的五代及北宋处于同一时期,与北宋形成中国的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契丹民族纵横欧亚草原地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巴林左旗辽文化资源富集,现境内发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819处,有700余处就是辽代遗址遗迹。其中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12)
<正>厦门理工数字创意学院学生耗时两年,从鼓浪屿菽庄花园和台湾板桥花园入手,拍摄历史人文纪录片《园缘》,讲述了台湾林氏家族几代人在两岸间来回辗转,起起伏伏的发展历程。透过在台湾和大陆对望的这两座花园,透视那个特殊的年代,林氏家族背后微缩的是台湾近代史和两岸分分合合、难以割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山东淄川高氏将积善成德、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作为其家族文化的核心。他们不仅在《高氏家模》中对此作了诠释,还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高氏家族文化在不同家族、不同地域之间得以传播,从而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一、觅寻契丹人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战国、东汉时的东胡,西汉魏晋南北朝的乌桓、鲜卑都与契丹族有渊源关系.契丹族与中原王朝的交往,最早见于《魏书》北魏太祖登国三年(公元388年),直到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奴隶制政权,经历了500年时间.阿保机即位后,建立“神册”,立长子倍为皇太子,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国号为契丹;947年改称辽,983年又复称契丹,直到公元1066年再改称辽;共传位九代,于公元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俘为止,共统治210年.后来,耶律大石远走西域,建立辽朝,史称西辽.到公元1218年,西辽又被蒙古军所灭,从阿保机到西辽亡国,共有302年历史,自此辽国即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第4版)》(郑杨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的日文原名为《21世紀家族へ:家族の戦後体制の見かた·超えかた(第4版)》(東京:有斐閣選書,2019年),是以“家庭的战后体制”(又称“五五年家庭体制”)为关键词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家庭变迁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家族的文化背景对其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韶山毛氏家族在数百年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家族传统精神 ,如勤苦进取的奋斗精神、强悍敢为的尚武精神、刻苦向学的求知精神、成全人格的修炼精神 ,这些都对毛泽东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即墨黄氏家族由最初的农耕之家跻身一跃成为活跃于明清两代的仕宦之家和文学大族,与其独特的家风、家学传统密不可分。良好的家风、家学是一个家族世代延续不竭的精神动力。从明代中叶至清代,黄氏一族形成了重视教育、诗文继世的家学传统;耿直为官、不畏强权的为官之道;淡泊名利、乐善好施的处事风格。黄氏一族的家风、家学传统一直广为流传、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16.
一、萨满教的信仰萨满教,是契丹人最早信仰的一种由“萨满”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始的多神教。契丹人对萨满教的迷信,主要反映在对自然力、自然物的崇拜方面。迁徙到云南的契丹后裔,保留了这一宗教传统。时至今日,萨满教依然为契丹后裔广为崇信,影响极为深远。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4,(4)
辽代马盂山得名于辽代习见的生活器皿马盂;又有永安山、明安山、马云山等别名。马盂山是分散的个体的,喀喇沁旗宁城县平泉县都有自己的马盂山。马盂山又是一个整体,是今日的大兴安岭南麓之七老图山脉。马盂山是土河、三肤河、阴凉河的发源地。喀喇沁旗、宁城县、平泉县同属马盂山覆盖范围的一部分;马盂山(永安山、明安山)在契丹民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又是契丹社会上层人物的归宿地。更重要的曾经是契丹时辽朝四时捺钵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翟伯成 《春秋》2014,(5):28-31
正中国近代史上,章丘孟氏家族是名扬海右、享誉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伟商巨贾,素有"八大祥"之美誉;而孟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孟洛川,当时报界皆称孟洛川为"金融巨头","山西康百万,山东袁紫兰,两个财神爷,抵不过一个孟洛川。"这一歌谣成为当时孟洛川及孟氏家族财力和势力影响的一种"民间话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家族题材小说创作,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文学景象。它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族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和精神资源,同时家族题材小说在主题选择、情节设计、情感抒发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演示着家族文化的某些特征,流露着创作者难以割舍的家族情结。  相似文献   

20.
《松州》2014,(5)
<正>2014年8月10日至11日,中国·赤峰第二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敖汉旗塞外神汤度假酒店召开。与会嘉宾及列席人员共五十余人,其中包括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及学者。这既反映了我国在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向我国其他省市甚至世界各地传播契丹·辽文化的成就,同时又体现了我国契丹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的学术感染力。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国内外学者不但交流了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独到学术观点及研究理念,也在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