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开放”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成就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开放不仅仅具有对外和经济领域的含义,从开放的指向和领域来看,应赋予“开放”一词更深厚、更丰富的内涵.只有通过积极的开放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建成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5,(4)
<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新常态"一词来阐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状态、新特征。如今,"新常态"一词已不仅仅指经济领域,而是具有超越经济范围的更全面、更深刻的意涵。"新常态"已经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阶段和格局的代名词。十八大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开放"一词于今并不陌生,于近代中国却意味一段激荡的历史。本文使用"开放意识"而非"开放思想"或"开放理论",缘于理论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近代开放意识显然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据《辞海》注释,思想是思维的内容,而思维又指认识的理性阶段,由此推导出,思想系认识的理性阶段,小于意识一词的涵概范围。意识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能够使人用从客观现实中引出的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对物质发展过程起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所以意识一词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属首次对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创新虽是一个古老的汉语词汇,但在科技进步意义上却是一个舶来品;当今中国,"创新"一词被广泛使用于众多的社会领域;创新与发明、科技研发、发现、创造、模仿等词,虽然相近但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更强调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姜宏 《实践》2014,(5):6-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赤峰市红山区委、政府在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确立了"开放创新、城乡统筹、工贸带动、民生优先"战略,明确了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施开放创新战略,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开放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红山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物流园区的迅速成长、保税中心的获准落地、云计算等新兴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无一不是开放创新的结果。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开放创新战略。一是不断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思想障碍。面  相似文献   

6.
温卫东 《先锋队》2013,(20):28-2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赋予"改革"、"开放"这两个"旧词"以新意的基础上,于1984年明确地提出和使用了"改革开放"一词。1987年至1993年间,"改革开放"一词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在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得到确认,成为全党共识和国家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治理"一词源自西方,政治学和管理学的色彩更重一些,关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在讨论。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沈传亮撰写的专著《大转型——中国治理变革研究》(2013年10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治理变革"为研究对象,将"治理"纳入党史研究领域,既体现了这一著作的学术前瞻性,也显示了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高度契合性,体现出作者对当下中国问题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冯丽 《学习月刊》2012,(20):89-90
"基元"(primitive)一词本用于自然科学领域,是指构成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近年来,在语义知识表示方式的研究中,人们受"基元"的启发,尝试运用"语义基元"解决语言学及计算语言学领域语义分析和描写问题。"语义基元"一词分别出现在自然语言研究领域和语言信息处理领域,并遍及词语、概念和词义等层面。虽然用了同样的名称,但由于研究层面和范围不同,"语义基元"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在贵阳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为主题,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媒体繁荣所依靠的,是一个不断走向开放的社会,媒体责任所要促进的,也是社会走向更加开放。只有进一步开放的社会,才是一个能够更好融入世界、更有效沟通交流的社会。扩大开放是贵州经济社会建设之必须,"贵州故事"的全球传播也高度依赖于开放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一书中。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嬗变,剔除糟粕,传承精华,道德的界定、概念、范围,也就更明确、更科学了。今之道德,概而论之指的是社会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总和。因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把开放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发展全局,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四个自贸试验区省份之一,福建有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5日至19日,第二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与世界相约,喜迎八面来风。穿越历史的星空,回望来路,有一个词,一直伴随哈洽会的成长,那就是开放。是开放,推动着哈洽会的日益国际化;是开放,让哈洽会魅力倍增。二十九届哈洽会,不仅见证黑龙江对外开放的历程,更带动国内各省(区)参展商走向世界。今天,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为"哈洽会"的参与者、经历者,以及收藏者,回看哈洽会  相似文献   

13.
张琼  赵俊平  张彦明 《奋斗》2021,(4):54-55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黑龙江省应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高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5,(11)
<正>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心位置,对外开放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放发展理念,对黑龙江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全会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显示出未来开放发展的五个新亮点:一、广泛参与,积极主导。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也更深入地融入了国际社会,但是由于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度性  相似文献   

15.
“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建立,需要大胆推进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需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需要很多领域更多层面的开放,而不是人为降低标准,制造出一个“数字上”的橄榄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网络公共领域下我国社会结构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捷、开放、平等的网络社会下,社会结构有公民—社会组织—政府(现实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具有网民—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府(可以称为"影子社会结构"),这种现实的社会结构和"影子社会结构"交互运行的双重社会结构,构成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本文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分析了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公民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政府的平等直接快捷的双向互动而建立的"影子社会结构",是公民话语权的真实表达,真正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民意,有助于减缓社会矛盾,使得公民权益和国家的权威合法性得到实施和保障,从而最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针对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宋晓辉 《唯实》2014,(3):67-69
<正>一、妇联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妇联组织如何参与这场变革,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和妇联所能"结合起来,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妇联组织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党委政府需要妇联做什么、妇女群众期盼什么、妇联能做么,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妇女儿童,努力让党开展妇女工作的阵地更坚强,让妇女群众的"娘家"更温暖。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两面派"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左派"与"右派".因此,有许多人认为"两面派"这个词如"坦克"、"吉普"等词一样,是一个从西方社会引进的舶来品.其实,"两面派"这个词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货,说起它的产生,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吴文勤 《唯实》2011,(3):40-44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面临"进退两难困境":进行政治变革可能导致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危机,进而引发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普遍的失范;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则死路一条。破除"两难困境",除了在政治领域寻找动力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在非政治领域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寻找新的动力资源。公民社会对推动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不仅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更要注重公民社会建设,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里"治理"一词出现了24次,这也是第一次在党的重大文件中使用"治理"一词,凸显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决定》中5次提到"社会治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却折射出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