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南诏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铁 《思想战线》2003,29(3):35-39
南诏是一个多民族集合体政权。其对辖地各民族的治策、移民政策和发展辖地各民族经济交流的政策,具有实用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南诏的民族政策,既巩固和发展了南诏的统治,也促进了云南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各民族的交往。南诏的民族政策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居于支配地位的白蛮和乌蛮贵族对其他民族进行压迫和掠夺。  相似文献   

2.
南诏在其后半期(九世纪后期),频频使用武力进攻周围地区。其主要对象,一是今缅甸北部的骠国;二是当时的中央王朝——唐朝。笔者认为,无论从南诏对唐所采取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及其对唐末动乱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来看,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除了唐朝官吏的横暴引起南诏反叛的史料记载以及一些学者对整个事件作概述或介绍外,还没有人专门就南诏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对此发表自己一点粗浅看法,探求南诏后半期与唐王朝的关系。 一、九世纪初期唐和南诏的关系 (一)南诏的再归唐 笔者在《南诏国的成立》一文(以下简称“前文”)中曾论述过:唐王朝对云南政策的转变,带来了南诏王蒙氏的兴起。下面,就这一点作些补充。 从唐玄宗开元、天宝前期开始,唐王朝打破了一直沿袭的羁縻体制,以武力直接进入云南。很明显,选在开元年间,是为了同渗透到云南的吐蕃进行对抗而采取的措施。另外,唐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徙莫祗蛮源于汉晋时期的氐羌系民族,初为唐所属,置于唐初所设的弄栋节度,后为南诏所并,聚居于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后随着南诏的扩张而不断向东向南发展。到大理国时期,以徙莫祗蛮后裔自杞人为主体,建立了独立于大理国的地方政权自杞国。以往对徙莫祗蛮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源流、族属方面,从多视角多层面对其民族关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揭示和研究不够。作为从氐羌系民族中不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支,唐宋时期的徙莫祗蛮正经历着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的发展阶段。探究这一过程,将有益于乌蛮民族历史,乃至于西南民族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4.
唐代和亲政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荫 《思想战线》2000,26(1):106-112
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是国家间在敌强我弱的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以有限的牺牲来换取整顿内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到了唐朝,和亲政策进一步发展,成了广泛运用的安边政策,唐王朝与突厥、吐谷浑、吐蕃、奚、契丹、宁远、回纥、南诏8个族(国)共计和亲28次(其中有一次未获成功),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萍 《今日民族》2004,(4):39-41
彝族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土著民族,两汉时名为“摇嶲、昆明”,唐代名为“乌蛮”和“乌蛮别种”(南诏族属),元明清时被称为“罗罗”或“倮罗”、“罗罗摩”、“摩家”(蒙舍地名谐音)等名称,在全县均有分布,是巍山世居民族的主体部分。他们一般多居住在高寒山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多姿多彩的山林景观,培养了彝族人民古朴、自然和豪放的性格及审美观念,加之彝族男女都非常注重装饰自己,就形成了服饰粗犷与秀美同时并存的特点。巍山彝族男子均穿黑布或蓝布对襟衣,有11至13对纽扣,外加麂皮、羊皮褂子或黑布领褂,下穿黑色宽腿大…  相似文献   

6.
南诏是祖国历史上,曾与唐王朝共存一百六十余年的地方政权;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南诏不仅在云南地方史上,而且在中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上承汉晋,下启元明,对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唐朝西南边疆的地方民族政权,对唐朝的政治也产  相似文献   

7.
《新、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天宝年间以前的云南政区建置情况。其时,唐朝在云南境内设置州(郡)、县,由剑南道戎州都督府(驻今四川宜宾)、姚州都督府(驻今云南姚安)和岭南道安南都护府(驻今越南河内)分管。天宝末年,南诏叛唐之后,唐朝设在云南的州(郡)、县俱废,南诏自行建立其政权机构、改划政区。其大概情况,《蛮书》卷五说有六賧、七节度;《新唐书,南蛮传》则说有十賧、六节度、二都督。如此,则在南诏全境,除了有似当时唐朝内地的“州”的“六賧”或“十賧”(按,《新唐书·南蛮传》:“夷语賧若州”)之外,其余百分之八十右左的地方,皆为节度、都督的管辖区,而在节度、都督的管辖范围之内,不复存在作为政区的州(郡)、县等的建置。直至近代,绝大部分的人皆如此理解。事实是否如此?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进行研究的问题。和同时期的唐朝内地一样,南诏的节度、都督皆为军事性的建置。《蛮书》卷九  相似文献   

8.
在南诏大理国的科技史上,医药学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南诏建立以后,对外交通空前广泛,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南诏的医药学得以博采众家之长,迅速地发展起来.南诏大理国的医学来源是比较复杂的,它受到了周围各个文化圈医学的影响.既有南诏大理国本地的医学成分,也有从内地传来的中医成分,还有来自印度的佛教医学以及来自波斯的医学成分,甚至和西藏可能也有医药学交流.大体上说,南诏前期受外来影响不大,以本地的医学为主,巫医的成分已经很少了.南诏晚期至大理国时期则从内地传来了一些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例如脉学、针灸学等,这些治疗手段在南诏大理国取得了重要地位.南诏晚期以后还传来了印度密教医学和波斯医学,特别是印度的解剖学知识,使南诏大理国的医学受到了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天宝战争与开步头路陆韧天宝战争前夕,唐朝为增强在云南的军事实力,反击和遏制吐蕃的扩张,调兵安南,兵威南诏,加强安南与戎州、州的军事联系,急切地筑安宁城,开步头路。天宝战争中,唐朝三次利用步头路,采取南北夹击,水陆并进战略,试图一举击败南诏。南诏...  相似文献   

10.
夏绍先 《思想战线》2001,27(3):94-96
唐宋中央王朝和南诏、大理国统治者,出于自身的统治需要,都积极主张输出和吸收中原文化,为中原文化在南诏、大理国社会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中原文化之所以得以在南诏、大理国社会广泛传播,主要是南诏、大理国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文化来适应社会的变动,以协调自身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白族“望夫云”神话,是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故事的时代背景大约是在唐代的开元、天宝年间,其肘正当乌蛮蒙氏在大理建立南诏(国)的时期。这个神话故事,民间口头流传,不知起于何时,不过到了清代初年文人的笔下,便已有了记述,见于东轩主人《述异记》及《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九五引《大理府志》。《大理府志》的记载最为详悉——俗传有人贫困,遇苍山神,授以异术。忽生肉翅,能飞。一日入南诏宫摄其女入玉局峰为夫妇,凡饮食器用皆能致之。后问女安否?女云太寒耳。其人闻河东高僧有七宝袈裟,飞取之。及还,僧觉,以  相似文献   

12.
有唐一代,南诏国境内的百越系民族被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棠魔蛮、茫蛮、白衣等,其共源于汉晋时期的鸠僚|主要分布于南诏国的永昌、开南、镇西、银生节度等辖境内。现有研究多从其源流与分布、文化等进行过梳理和分析,但由于其研究视角使然,对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尚有拓展的空间。此外,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金齿诸蛮随着其社会、经济、文化、手工业等的发展,已以特殊的方式对自我进行了表征,其内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南诏国势力向西、向南的不断扩展,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渐次纳入南诏国治下,成为南诏国战时的重要倚重力量,并成为南诏西南门户的守卫者。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民族关系具有多元特点:与南诏国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政治方面|与濮人系民族、氐羌系民族等杂处,民族关系密切|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分布区是南诏国与古中印半岛往来的重要交通孔道,加之与古中印半岛多民族同源之故,使其与骠国等域外民族亦有了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阿嵯耶观音     
正名称:大理国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外形尺寸:高29 cm发现时间:1978年发现地点:大理崇圣寺三塔收藏机构:云南省博物馆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密"阿咤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阿嵯耶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圣者"。《南诏图传》及《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亦绘有此观音,称为"真身观世音菩萨"或"建国观世音"。阿嵯耶观音身形纤细修长;菩萨梳高发  相似文献   

14.
异牟寻是南诏崛起后的第三代王。他在位三十年,政绩不少,而其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是实现了贞元年间南诏与唐朝的和盟,本文拟就此作一讨论。(一) 大历十四年(779年),二十一岁的异牟寻登上了王位。这时,南诏与吐蕃的关系正面临一个转折。南诏在天宝十一年(752年)走上依附吐蕃反唐的道路。至德二年(757年)以后的二十多年来,唐朝困于内乱,吐蕃又集中力量争夺河西、陇右,并一  相似文献   

15.
八世纪三十年代(开元末年),南诏在唐王朝的直接扶植下,统一了洱海地区。但滇池地区的“东爨乌蛮” (今彝族先民)和“西爨白蛮” (今白族先民),内部仍然“朋仇相嫌”、“兵戈相防”;它们在行政上也分属于姚州、戎州和安南三个都督(都护)府管辖,很不统一。唐王朝虽曾派中使(宦官)来调解这些部落贵族之间的纠纷以及他们与各都督之间的矛盾,都没有取得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纳张元 《创造》2011,(8):100-101
一、南诏大理国与中国西南边疆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在西南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大理国在西南特别是云南历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是中国西南边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云南历史发展的的重要阶段,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奠定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基础,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的冶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当时全国冶金业的中心之一。其发展状况表现出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是武器制作技术十分发达,二是生产制作了大量工艺复杂、体积巨大的金属宗教艺术品。除此之外,在南诏大理国雄踞云南近600年间,对外交流非常广泛,云南的镍白铜已远销中东一带,对中外科技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波斯、印度的黄铜工艺和炼锌技术也传来了云南,极大地丰富了南诏大理国的冶金业内容。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和笔者的实地调查,对这一问题分类作具体的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乌蛮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一个上承氐羌系昆明、叟等民族,下启今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的重要族群。对乌蛮史作系统、全面、细致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西南各民族的由来与发展,对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乌蛮族属、源流、分布、发展等方面,对乌蛮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等的探讨显得较为薄弱,对乌蛮民族发展的关联性关注不够,其研究方法和视阈尚需改进,因此对中国西南乌蛮史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细致研究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杜鲜 《思想战线》2011,37(6):137-138
一、西藏在密教传入云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南诏图传·文字卷》明确指出,天竺、吐蕃、汉地为云南佛教的三大来源。南诏、大理国信仰的佛教被称为"阿吒力教"(以下简称滇密),是因为从吐蕃行化而来的梵僧宣扬的菩萨被尊称为"阿嵯耶观音"。滇密的三大主神中,大黑天神由天竺道经缅甸传来,历史较早;作为滇密核心的观音信仰由印度经吐蕃传入大理;毗沙门神祇由伽湿弥罗(克什米尔)和于阗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地区性的内部统一走向全国性的大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地区性的内部统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如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成吉斯汗统一蒙古,努尔哈赤统一东北等,最后都或早或迟地走向全国性的大统一。另一种是像云南这样有几个人口较多的民族小聚居和许多小民族大杂居的地区,离开了几个较大的民族联合并带动其它众多的小民族,不可能实现地区性统一,从而为全国性的大统一创造条件。这就要求人口较多的大民族中有远见的统治者从有利于本地区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审时度势,正确处理区内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关系,以促进各民族的联合和共同发展。南诏的建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乌蛮王族与白蛮贵族联合实现地区性统一的范例。 唐初洱海地区的两大民族集团 云南自古以来是部落林立的多民族地区。唐代初年,今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在的洱海周围分布着山区的乌蛮和坝区的白蛮两个较大的民族集团。前者称为六诏,唐樊绰《蛮书》说:“六诏并乌蛮”,其内部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族体:越析诏位于洱海东今宾川县宾居镇,其前身是《华阳国志·蜀志》中的“摩沙夷”,为今纳西族先民。浪穹诏在洱海北部今洱源县,其南境为邓赕诏,施浪诏在洱海东北部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