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门独立的科学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它对理论指导的要求更强更迫切。但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中共党史史学理论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中共党史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许多是需要从理论研究上解决的。史学理论对中共党史研究所以重要,因为只有理论的指导,才能透过各种现象深刻认识党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使党史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有了正确的史学理论作指导,并把它同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历吏过程、具体历史事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斯通认为,归纳性的“科学的历史学”已经式微,计量史学也已衰落,叙述史学正在复兴,其原因应归结于基本经济决定论模式的幻灭和知识分子对意识形态信仰的逐渐冷落;出于对史学危机(实质上是僵化的史学叙述模式的危机)的回应,叙述史学集中“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环境”,即避免见物不见人的窘境。从僵化的史学理论中突围,新的叙述史学以宽广的视域、多变的视角,把目光投向社会的低层,从历史的表象伸入到思想的岩浆中——这才是历史的源泉,真实、鲜明、强悍,富有激情和活力。李云峰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就是从僵化的史学叙述模式中…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4.
张景林 《党史文苑》2007,(10):37-38
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自身历史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史学鼻祖司马迁写《史记》之前 ,即有许多史学著作问世。著名的文献资料丛书有《尚书》、历史著作有《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等。地方史国史有《木寿杌》等等。正因为这样 ,所以 ,不管政局有多么变幻 ,战火有多么频繁 ,历史记载却未少缺。值得中华民族特别引以为自豪的是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 30 0 0余年 ,记载详如历史再现。迄今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有这么清晰可与之相比。古人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之多 …  相似文献   

6.
牛方玉 《理论学刊》2004,28(4):98-101
长期以来,史学界单纯强调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性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价值意蕴,由此而遮蔽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价值视野的自觉省察,在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中造成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史学有历史哲学的维度,他将佛学的某些观念运用于历史问题,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哲学。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儒家史学的批判。为超越旧史学,前期梁启超以自然科学为新史学的方法样本,以进化论为新史学的理论武器,后期梁启超放弃了科学的诉求,转向佛学,这使他的新史学不再执着于历史科学的定位,而是增加了历史哲学的维度。佛学对梁启超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进业力、共业、心力、因缘等佛学概念和理论,并使他拒绝英雄史观,质疑历史的因果律,调整历史的进化观。  相似文献   

8.
张静如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深化和改进中共党史的研究 ,尤其是在党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上的研究 ,已颇有建树。张静如认为党史学是一门历史科学 ,是现代史范围内的一种专史。从这种历史认知出发 ,张静如首创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理论 ,认为应在中国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研究党史 ,应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演化与变革中从整体上把握党史研究的主脉 ,这样才能将党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史学十分强调人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①中共党史的研究亦如此,人物研究是党史研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工作要求每个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1978年邓小平亲自发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以后,在史学研究领域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精神,打破了过去盛行的影射史学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澄清了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同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对我国史学争鸣的健康件展和历史科学的积极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10余年来,史学界显现出一派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活跃局面,历史科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笔者以为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1983年至1985年的中共党史研究从多个关键层面巩固和强化了拨乱反正时期业已初步形成的实证史学理念。"实事求是"精神与历史评价理论的进一步科学重塑、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学术转向和史实考证的价值强化、"整体性"研究思维和治学思想的型塑与发展、以"历史规律"为核心元素的宏观叙事取向的加强等共同构成实证史学理念的文化意涵。若欲真正坚持、实践和发展党史研究的实证属性,党史学界仍然需要重新认识实证史学理念及其历史与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2.
对研究对象的好奇与敬畏,应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态度和前提。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历史学很难定义为一门科学,但历史不是流水账而是一种知识,它的客观性是有其独自的特征的。史学家们如果能够对自己的立场和各种利益诱惑等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抵制,并且能够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也许就能有效地阻止史学被完全地主观化,使史学著述逐渐地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0,(8)
林甘泉在2000年第11期《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 ,马克思主义史学应该包括实证性的基础工作 ,它与实证学派的方法是可以相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家 ,如果说在实证研究方面有其优越性的话 ,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他在研究工作中避免出现无谓的繁琐考据的偏向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从一些历史现象发现它深处和背后的历史内容和意义。郭沫若的研究正是如此。解放后像于省吾、唐长孺、邓广铭等先生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又力图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研究工作的著述也是如此。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指的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辛岩 《党史文汇》2006,(3):55-55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得科学地研究历史有了可能.正因为如此,学习、研究、运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推进历史研究、繁荣和发展历史科学,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形成的时候,人类古代的原始氏族制度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问题,尚不十分清楚。直到晚年,马克思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才获得了古代社会发展的资料。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从唯物史观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表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在史学方法论方面。以往,马克思在史学研究上,主要是采用黑格尔的逻辑方法;在研读了《古代社会》之后,马克思从摩尔根那里汲取了史学研究的科学实证方法。摩尔根的史学方法与黑格尔的逻辑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在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作出了贡献。马克思依据改…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噪音、杂音仍不时响起。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因为它们是脱离实际和无法实现的。还有人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史学领域的一个流派,是研究工作的一种“理论创新”和“范式转换”,是一些学者的“一家之言”。我们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要针对诸如此类的观点,搞清楚历史虚无主义是怎样掩人耳目的。  相似文献   

17.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著名史学流派,把史学研究的新观念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构成了年鉴学派史学范式的本质特征--总体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中所倡导的问题史学和由古至今、由今知古的治史方法,可以为党史研究提供更广泛和更科学的依据,促进党史研究在角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拓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个地区都出现过大量的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色小报,简称"文革小报"。"文革小报"是研究"文化大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尤其是在研究地方"文革史"上,"文革小报"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通过"文革小报"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触摸到"文革史"中的"地方感觉",既可探究"文革史"中下层历史叙事与上层历史叙事的互动性,也可探究"文革"地方史的分层结构,从而在以地方史的基础上把握"文革"的总体史样态,使人们在认知历史的基础上,达到最终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中共党史学研究专家张静如,思想活跃、敏锐。他多年来一直在为深化和改进党史研究而努力,尤其是在党史学理论和方法问题研究方面。本文拟就他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述评,以见之于党史界同仁。一、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性质问题学科性质问题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80年代初期以来,党史学界围绕着党史学的性质问题曾有过争论。有人认为党史学是一门马列主义理论实践学科。也有人主张党史学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综合。张静如认为党史学是历史科学。他认为人们把党史学的性质看作是马…  相似文献   

20.
于朝晖 《世纪桥》2011,(11):120-121
地方史作为关于某一地域的历史沿革、历史发展、历史人物的记叙,具有浓烈的乡情色彩,可以强化学生的自豪感;知识形象丰富可感,易于学生掌握理解;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补充;可以形成校本历史课程等特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主体讲授、学生主体研究、请进专家、走出去研讨考察等途径促进地方史教学的渗透,以获得最佳中学历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