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成武是毛泽东培养起来的一员战将,一度也是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杨成武都是在林彪指挥下进行的。然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在经过一系列所谓的“考验”之后,认定杨成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那种人,是靠不住的。终于作出决定:除掉杨成武。 1967年2月,所谓的“二月逆流”事件之后,林彪气呼呼地对杨成武说:“今后,军委的文件,不要再送叶帅了。” “叶帅是军委秘书长,又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军委的文件,不送他合适吗?” “不叫你送,你就不要送!”林彪甩手走了。 随后,杨成武又去请示周恩来,得到的答复是,  相似文献   

2.
黄瑶 《党史博览》2014,(2):13-17,23
正为提高部属的战略战术水平和指挥作战能力,林彪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多次作报告、写指示。他的这些报告、指示曾经汇编成军事文集,作为培养指挥员的教材。1936年底,军委任命一直做政治工作的杨成武为师长,杨成武怕干不好,林彪便同他个别谈话,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倾囊相授。杨成武曾经将林彪的谈话整理为《林彪同志教我当师长》一文,在20世  相似文献   

3.
冯晓蔚 《世纪桥》2005,(11):61-64
1967年7月,毛泽东外出巡视,周恩 来让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 杨成武随行当“联络员”,直接同他联系, 当他的联络“密使”。周恩来这一着棋,就 像在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心脏插入了 一把尖刀,同时也为党内健康正义的力 量同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邪恶势力作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到俄界的中央、军委纵队和第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五人团"指挥  相似文献   

5.
杨成武上将在“文革”初期是我军的代总参谋长。在那个波诡云谲、人妖颠倒的年代,一个人的政治命运往往系于旦夕之间。1968年3月8日,杨成武怀着隐隐不安的心情驱车去见林彪。自随毛泽东南巡返京,杨成武深感此次“微行”所引起的波澜远未止息。如果说,当年他写《林军团长教我当师长》时,全然一片尊崇之情,那么在经历过复杂的政治斗争之后,他更懂得了如何去识别人。  相似文献   

6.
在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借机开展了对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的批判,做出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 林彪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背警句”的主张。强调说:“我主张要背一点东西,首先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最精辟最重要的话背下来。脑子里就是要记住那么几条。”  相似文献   

7.
张晖 《党史博览》2014,(7):30-34
正"文革"前夕,罗瑞卿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在党内是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政府内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在军内为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召集人、解放军总参谋长,还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专委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这些横跨党政军的职务,每一个都是沉甸甸的要职,都牵动着一个领域的中枢神经。无论哪方面工作,都直接面对中央最高决策层,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彪等有直接关系,亦获得了这四位领导人的器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8.
开国上将杨成武生前曾经多次深情地说过:“我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锻炼成长起来的,是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导下前进的。是古田会议,是毛泽东和朱德,把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培养成红军的初级指挥员。”在震惊全国的“杨余傅事件”中,林彪、江青追查杨成武的“黑后台”,目标直指聂荣臻。  相似文献   

9.
叶介甫 《党史文汇》2006,(12):49-53
1968年3月,林彪与江青合伙制造了一桩诬陷军队领导干部杨成武(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军委常委、军委副秘书长)、余立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傅崇碧(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案件(时称杨余傅事件,或三二四事件).这是林彪一伙为了在军内控制更大权力而策划的一起重大的阴谋案件.其中的余立金,1952年5月28日,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5月6日,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改称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余立金仍任政治委员.同年9月,余立金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中将军衔,时年43岁.  相似文献   

10.
杨成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他自1929年参加革命起 ,就追随毛泽东南征北战 ,出生入死 ;他对革命事业和毛泽东同志至真至诚 ,赤胆忠心 ,深得毛泽东的信赖和器重。毛泽东多次在紧要关头 ,委杨成武以重任并面授机宜。这里记叙的就是———▲1936年 ,毛泽东同参加秋收起义的井冈山斗争的部分负责干部在陕北合影初见毛泽东杨成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1929年3月中旬。在此之前 ,带领杨成武参加革命的张赤男多次讲过毛泽东的故事。参加暴动后 ,为了躲避反动派的反扑 ,杨成武跟着部队进入闽西绵延的林海之中。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 ,杨…  相似文献   

11.
杨成武,自三十年代结识毛泽东后,便成为毛泽东麾下一员猛将,在他直接指挥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向他面授机宜,杨成武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2.
(五) 1968年,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表现在重大事件中。 1968年3月,在整个局势稍为稳定之下,突然爆发出“杨余傅事件”。在此事件中,江青与林彪再次紧密地进行合作。 3月9日晚上,叶群紧急约见江青;一见面,就说:“杨成武和余立金勾结起来,要夺吴法宪的权。林总叫我来向你报告,看怎么办?”还表示:“林总很为难,他不好直接找主席,问题又很严重!”江青一听,劲头就来了,立即去见毛泽东。她除了提出杨成武“要夺空军的权”之外,又说:“杨成武跟傅祟碧勾结,要夺北京市委的权。” 这些罪名都…  相似文献   

13.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俄界的时候,由于原属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中央、军委纵队和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样、周恩来组成5人团指挥军事,同时  相似文献   

14.
杨成武将军和他的家庭(连载之四)叶运均的确,十年动乱开始时,杨成武因身居要位,成了各方注目的人物。当年林彪、"四人帮"猖镢一时,把个好端端的国家搞得内乱四起,怨声载道。杨成武看不惯他们一伙的所作所为,每每暗中掣肘,因此越来越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相似文献   

15.
吕芳文 《湘潮》2006,(12):1-1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多次与林彪发生分歧和斗争。特别是林彪就任国防部长后,罗荣桓在“大办民兵师”、免去谭政职务、学用毛泽东著作等诸问题上同林彪发生严重分歧,被林彪诬蔑为“反党”。1959年,新的军委组成后,罗荣桓分管民兵建设,担任工作组长  相似文献   

16.
在文革中期(续) 三、“批林整风”与“批王新” “9.13事件”后,毛泽东指示成立林彪专案组。10月3日中央通知,由周恩来、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汪东兴、吴德、吴忠10人组成中央专案组,审查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专案组设立工作机构,由纪登奎、汪东兴负责日常工作。同日,中央通知,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军委办公会议,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由叶剑英、谢富治、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榘、张才千、刘贤权10人组成,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军委日常工  相似文献   

17.
1971年9月,野心家林彪折戟沉沙之后,毛泽东决定由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常工作,由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周恩来把批判林彪集团的罪行和极左思潮结合起来,遭到了由"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思潮起家的江青集团的极力反对.  相似文献   

18.
红军时期,杨成武作为林彪的部下,曾写过一篇《林彪军团长教我怎样当师长》的笔记;30年后,他却成了林彪一伙的眼中钉,几乎被置于死地。如今,像他这样了解林彪历史的老将已屈指可数。为此,本文作者叩响了杨老将军的大门。 这篇专访将向您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  相似文献   

19.
三、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未雨绸缪我边防军备战东北 1950年7月1日,继向朝鲜派出空军和海军之后,美国又出动了地面部队投入朝鲜战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分析了朝鲜战局,认为朝鲜战争已趋于复杂化,朝鲜局势有恶化的可能,美国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战争,有攻击中国东北的可能,中国人民不能不有所防范,预作必要的准备。 毛泽东委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召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以及林彪、肖华、肖劲光、刘亚楼、杨立三、李涛、许光达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于7日…  相似文献   

20.
人民大会堂的第一次重大行动,逮捕林彪死党黄、吴、李、邱“四大金刚”。 林彪叛逃不久,即1971年10月3日,刚刚过了国庆节,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专案组,审查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的问题。因为林彪叛逃事件只是在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