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由于传统的熏染,安顺苗族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向长辈学习画蜡染色的技艺,其蜡染织品既有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辛南神文化底蕴,同时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苗族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在美丽的苗寨,蜡染刺绣是一门延续了千年的民族技艺。千百年来,苗族姑娘们从七八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蜡染,十五六岁时就已练就一手娴熟的技艺。在她们的手中,一块块青底白花、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绣着苗族独有的图腾,展现着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也寄托着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蔡群,跟所有苗家女孩一样,从小就学得了一身蜡染技艺,用  相似文献   

3.
《人大论坛》2013,(4):40-41
苗族姑娘蔡群今年33岁,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在自己的老家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经营着一家苗族蜡染刺绣公司。  相似文献   

4.
熊元正 《今日民族》2003,(10):41-46
苗族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等精湛的工艺,因此苗族的服饰绚丽多彩。 苗族发祥于长江流域的古云梦泽地区,然后自西南方向迁徙,湘西、黔南、桂北、滇东是苗族主要分布地区。苗族大分散小聚居于高山地带,因此支系繁多,语言、生活起居习惯、饮食、服饰、风俗彼此间都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提起云南的苗族,自然会想到那色彩斑斓、史诗般的妇女服饰,那蜡染的麻布挑花百褶裙,那精湛娴熟的麻纺工艺以及勤劳智慧的苗家妇女。在冬季农闲时,只要你步入苗家山寨,你就会被房前屋后栏杆栅栏上晾晒着的一个个圆形、半圆形的漂亮蜡染挑花百褶裙深深吸引住:在院坝内的妇女们,有的蹬着纺车纺麻;有的坐在织机上织布;有的摆开十字理线架牵线绕麻;还有的围坐在一起,绩麻的绩麻、点蜡的点蜡、挑花的挑花……一派繁忙的景象。苗族妇女的百褶裙可以说是苗族的标志,苗族妇女喜欢把百褶裙晾晒在自家的房前屋后。但有时在房前屋后、猪圈和牛圈的围栏上…  相似文献   

6.
锦绣七乡     
《今日民族》2008,(3):I0008-I0009
文山州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弘扬民族文化前景广阔。壮族的长诗《幽骚》,苗族的长诗《金笛》,彝族的长诗《铜鼓王》,瑶族的长诗《桑妹与西郎》;壮族的壮锦,苗族的蜡染,瑶族的银饰等,均是民族民间文学和民族工艺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熊丽芬 《今日民族》2004,(12):41-42
提起云南的苗族,自然会想到那色彩斑斓、史诗般的妇女服饰,那蜡染的麻布挑花百褶裙,那精湛娴熟的麻纺工艺以及勤劳智慧的苗家妇女。在冬季农闲时,只要你步入苗家山寨,你就会被房前屋后栏杆栅栏上晾晒着的一个个圆形、半圆形的漂亮蜡染挑花百褶裙深深吸引住:在院坝内的妇女们,有的蹬着纺车纺麻;有的坐在织机上织布;有的摆开十字理线架牵线绕麻;  相似文献   

8.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巴江平坡苗族同胞在沿袭传承蜡染、刺绣的基础上进行的农民画创作,作品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色彩,于稚拙中透出灵秀,于质朴中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审美效果;因其历史悠久、色彩绚丽、想象大胆、造型夸张。在数百人的绘画队伍中,有不识字老妇,也有教师、学生,多为女性,最大的九十多岁,小的七八岁。这些苗族同胞一手拿锄头、镰刀,一  相似文献   

9.
在扁担山一带和城关、安西及六枝特区、普定县、美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大桥等地,少女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上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丝线做成的耍  相似文献   

10.
在雷山苗族妇女服装中,有普通服、刺绣桃花服、银饰服、蜡染服等几种,而“银饰服装”是苗族妇女最重要的盛装,也是苗家姑娘婚配的重要嫁装,谁家的银饰多,就显得谁家最富贵。银饰盛装的特点是色彩斑斓,银光闪闪,灿烂夺目。每当逢年过节或婚嫁时,姑娘们头顶插上银角,身穿着佩戴各式各样的银片及银铃的服饰,在行走或跳芦笙或踩铜舞时,银铃叮噹作响,声音清脆悦耳,显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文化自古都有隐逸闲适的优美。这种优美至今仍在云南各民族文化里得以继承和延续。许多民族至今仍把这个优美以家教的形式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服装服饰首当其冲是最便捷实用的体现优美和优雅的载体和宣扬展示族群优势和个性的最直观媒介。苗族把族群的历史、迁徙史、信仰、生产生活情景,通过刺绣蜡染,把优美融入实用的日常。这些日常令人触景生情,脱俗神奇妙笔生花,让人一眼便望见我们的历史基因图谱以及人  相似文献   

12.
黎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他们和后来迁居海南的苗族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和睦共处,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海南民族文化。尤其是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诸如纺织、服饰、独木、文身等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在逐渐减少,有些甚至已经消失。如今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乡寨,都很难听到高亢优美的山歌调子,难以看到亮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服饰,有悠久历史的制陶和蜡染艺术也逐渐消亡。因此,要发展海南民族地区经济, 就必须要抢救、保护、传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使民族地区更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到西南地区旅游还是比较方便的。各个省份或自治区的首府都可通航。去贵州,可以从中国的几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乘飞机到贵阳(贵州省省会),在贵阳参观后,第二天乘车两个小时到达少数民族聚居的凯里。在凯里旅游者可以参观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家庭,看到不同于汉族的文化和居住情况。这些少数民族都是非常好客的,他们会用自己的传统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晚上,旅游者还可以品尝到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并观赏到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旅游者一般在凯里需要两天,即在第四天离开,经贵阳乘火车或汽车到达安顺。安顺…  相似文献   

14.
正以铜刀作笔,以蜂蜡为墨,图案了然于心,在素色的手织布上信手拈来。或花鸟鱼虫、或龙凤水波,看似随意但却口手相传,不同的民族分支有着各自的纹样特色,这就是我到贵州丹寨见到的苗族蜡染。如今边地民族正在经历的变化,和身居都市中的人们一样巨大,生活方式、居住模式、思维理念等等无一不经受着各种冲击,但那些民族特有的手工艺,仍然保留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对自然朴素的眷恋。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民族文化保护视角梳理安顺城市文化肌理,理清安顺城市发展脉络,挖掘安顺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安顺城市形象,寻找安顺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路径,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6.
屯堡人述略     
从贵阳沿着滇黔公路西行,在平坝县天龙镇、安顺县大西桥及安顺城、幺铺等地,可常见到那身着长袍、大袖衣、拴围腰、系长带、头缠白帕,圆型的发髻坠于脑后,佩带耳柱(环)的妇女。这种衣着和头饰特殊的人,尤为引人注目。有认为是少数民族的,也有具体地把她们作为苗族的一支而称为“凤头苗”的。当知道她们确实是保持明代装束俗称屯堡人的汉族时,都深为惊奇,并普遍认为,生活在经济繁华、交通发达地区的汉人,文化上又独具特色,这种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像福建省惠安妇女一样,在国内实为罕见。蒙古族和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但他们中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成员同周围民族在经  相似文献   

17.
"点蜡幔"、"顺水斑"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进 《贵州民族研究》2001,21(4):95-100
"点蜡幔"和"顺水斑"是文献记载中的印花纺织品,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古代的蜡染制品.笔者提出,它们不属于蜡染,而是古代的"药斑布".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总第49期)关于法的起源问题 ——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中的“活化石” 与法的渊源关系…………秋 浦(1)破壶成亲、魂归壶天 ——彝族葫芦崇群试析………普 珍(1I)侗族文化资源及其开发论略…姜大谦(1 8)贵州苗族文化复兴的动力 …(美)路易莎·沙因著杨健吾泽水族文化与现代化……………雷广正黔西南苗族服饰文化概论……杨世章机依族蜡染起源初探…………刘世彬布依戏侗戏艺术特征探微……桂梅沈从文的创作与K族意识……吴曦云试探侗族民族心州素质………银 军论原始文化裘述的曩征符号巾能 指与』行指之问的差距 ~瑙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古安顺城前身原为元代的一个军事寨堡,名阿达卜.明洪武十五年筑为普定卫城,成为了一个军事辖区.明万历三十年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普定卫城便作为安顺府城.康熙二十六年改称安顺府.从此成为了单一的行政区划.古安顺城是祖国大西南的锁钥,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又是商贾云集的商贸中心,当时的商业比贵阳还要繁盛.安顺城的建制由初具规模趋于完善,城市街区由较为简陋而向近代城市演进.  相似文献   

20.
蜡染是贵州布依族民间工艺品中的奇葩,它早已跨出云贵高原,为世人所瞩目。如今又堂堂正正地冲出了亚洲,走向世界了。古朴、典雅、实用、美观的布依族蜡染是如何起源的?这是多年来萦绕我脑中的一个问题。现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不知当否?供参考。 我认为布依族蜡染起源于古代的文身,是古代骆越族文身习俗延续、外化的产物。因而蜡染也就成了服饰的源头之一。那么依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