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10月份以来愈演愈烈的朝鲜核危机,进入新年后似有些转机:1月7日,美国开始在华盛顿与其盟国日本和韩国就此事件进行紧急磋商,寻找解决办法。白宫于此后作出了一项重大让步,即同意就核问题和朝鲜展开对话。但白宫也重申,美国不会在核问题上退让。 朝鲜核危机在2003年是“山雨欲来”还是“和平解决”?危机的两个主角美国和朝鲜之间的对抗会不会越过临界点而演化成一种难以收拾的局面?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政治系教授张琏瑰认为,朝鲜核危机  相似文献   

2.
朝核危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牵动着美、俄、中、日、朝、韩各国敏感的安全神经。如果朝核危机久拖不决,朝美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世界核安全形势将遭到破坏。中国在朝核危机解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六方会谈的形式让各方正面接触沟通,使危机得以阶段性化解。无论从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从本国安全利益出发,六方会谈作为对话平台,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外交实践的创举。虽然朝核问题至今尚未根本解决,但取得的成果标志着向朝鲜半岛无核化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3.
王俊奇 《党史文苑》2004,(2):100-101
朝核危机的根源是冷战,是朝美双方敌对关系的产物;美国全球霸权主义条件下的对朝政策以及朝鲜对外所采取的战争边缘政策加剧了朝核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在和平解决朝核争端以及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地位问题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伊朗核危机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各方围绕着伊朗核问题展开了一场外交上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中美两国对待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在其外交政策方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不绝于耳,战争与冲突的硝烟弥漫。进入21世纪以来。“9.11”恐怖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等频频出现,矛盾纷争不断。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升级,国际安全缺失加剧。  相似文献   

6.
"安全困境"及其语境下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存在两种类型的安全困境,即传统安全困境和"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两种类型的运行过程是相同的,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主要集中在缓解或逃逸问题上.尽管学者们对"安全困境"与国际合作的关系存在着消极态度,他们仍然试图探索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试图对以前的理论和假说进行修正,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二者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2日,为期两天的首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47个国家领导人或代表,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参会,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加的多边核安全会议。此次峰会主要讨论核恐怖主义威胁、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全领域的作用等问题。胡锦涛主席从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安全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率团与会,为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赞扬。  相似文献   

8.
吴佩  李艳 《湘潮》2007,(11)
朝核危机是近年来关系地区稳定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为了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一直致力于多方斡旋,协调利益,促成了六方会谈的召开。六方会谈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世界各国所称道。本文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本轮世界经济危机实质是主客观价值调整其偏离所引起的,会经历两个阶段的破坏。危机有三种可能的发展轨迹:比较乐观V形,中性的U型,比较悲观的W型。文章给出了三种类型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并基于危机破坏的两阶段论,认为实际情况应该是偏中性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行政决策失误主要表现为长官意志型、经验型、官僚低效型、急功近利型四种类型。导致行政决策失误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决策体制高度集权、相对封闭,有些领导者素质不高,在决策过程中缺乏运用现代决策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三个方面。为了克服行政决策失误,应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组建高效的决策干部队伍,提高行政机关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加快吸收现代科学成果,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执政风险指影响或危及执政安全、执政地位、造成执政危机的各种不利因素。执政风险可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基本形式。执政的内部风险主要是党自身的状况,外部则包括国际国内容易形成危机的各种不利因素。进入新世纪,党执政的主要风险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党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党内腐败,党执政的根本风险是社会冲突的出现。全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科学预测执政风险,努力抵御、消除和化解执政风险。  相似文献   

12.
1971年的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此次危机不仅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政治格局,而且对中、美、苏等国的对外战略及大国关系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南亚问题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亚问题不仅成为中美双方多次会谈的重要议题,而且中美关系的缓和也通过此次危机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社会风险与重大决策密切相关。作为对社会资源和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重大决策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影响,既是改革发展的推进载体,又是社会风险源。以社会风险源为标准,重大决策的社会风险可以分为经济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四种类型,而社会稳定风险居于最高层次。重大决策之所以蕴含社会稳定风险,与决策本身的利益冲突、决策机制不科学、政策缝隙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感知等因素相关。为化解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需要大力开展“稳评”,并针对“稳评”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稳评”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是公共危机的高发区,公共危机中的民族因素使危机管理具有复杂与多元特征。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策略在对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中呈现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的内生性与保守性,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必须结合实际,从传统体制、社会互动、民族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一种持续、有效、稳定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管理者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快速准确的决策依赖于大学生安全管理的数据挖掘与风险预警模式的顺利实施,其具体包括源数据收集系统、信息分析和预测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功能模块的建构和整合,以及在制度设计上确立对隐私困境、多源化数据获取困境等潜在障碍的的价值立场,以期降低技术和制度合法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危机决策是指在危机情境下,为了达到预防、控制、遏制危机蔓延,保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标,政府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制定、选择和实施应对危机的具体方案的过程。危机决策属于非程序性决策。对决策者来讲,非程序性决策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制定好的标准可以参考,决策只能凭着丰富的经验来完成,因此.对决策者的素质要求极高,处于危机情势下的决策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领导视窗     
13个潜在危机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近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进行相关研究后,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危机的潜在因素归纳为13个。它们是: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周边安全、人事更迭、全球化与外贸、金融风险、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社会秩序(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涉及10个方面,即: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美关系带来的台湾问题和周边关系问题、金融风险、国企问题、三农问题、脆弱的社会安全网、教育问题、生态问题、地区差距问题以及能源问题。产生这10个方面问题的主要背景是,过…  相似文献   

18.
所谓智力类型是依据领导者在领导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思维取向和思维素质等,对领导者的智力进行的一种划分。智力类型对领导决策的影响是无形的,它是通过影响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来影响决策效果。领导者的智力类型可分为四种:创新突破型、智慧策略型、从众趋同...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化解的关键在于快速、正确地作出决策,一旦决策失误就会造成危机处理延误,进而导致损失惨重。因此,对公共危机中的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必要且重要。行政责任兼具正义诉求、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等多种价值意蕴,是公共危机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中的重要责任类型之一。当前,行政责任追究面临行政责任追究弱化、责任划分标准模糊和监督不力与滞后等困境。对此,可从明确决策者在行政决策中的责任划分,探索多样化的行政责任追究方法,规范行政责任追究程序,健全救济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李家成 《唯实》2016,(5):91-94
冷战结束以来,朝鲜核战略经历了一个循环:从最初决意"拥核以自保",经反复折冲"弃核换安全",到现在回归"拥核以自保"。朝鲜在冷战结束之初就确立起"拥核以自保"的核战略并回归于此,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异常复杂的现实原因以及相当巨大的国内动力的。解析朝鲜核战略缘起的国际政治因素与国内政治考虑,从而为把握朝核问题本质提供路径,为最终消解朝核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