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与精神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生活:另一个方面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需要的,但是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相似文献   

2.
喻向午 《政策》2009,(4):58-59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我们与自然界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面对与我们相濡以沫的大自然.很多人变得冷漠了,更有甚者,他们排放污水和废气,破坏植被,盗猎野生动物……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毫不留情,不曾手软,好像他们是外星人,不需要生活在这片我们共同的家园里。  相似文献   

3.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8,(23):58-59
民警来信:我是一名刑警.已人到中年。我和前妻是经自由恋爱后结的婚.前几年我们感情很好.生活比较和睦。自打她到私企上班后,原本单纯的她开始学坏了.经不起诱惑.与公司的一位领导有了不正当的关系.并向我提出了离婚、离婚后不久,她就与那位领导结了婚,这件事严重伤害了我和我的家庭.我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4.
一路上有你     
妻要出差,很远很远的,一去几个月。出差是她自愿的,平时没有机会,这次难得.去就去吧!可自从决定去外地,她像着了魔.每天不停地收拾.冬天的被褥、衣服,一件件洗过、放好,屋子收拾一遍又一遍.地刷了又刷.玻璃擦了又擦,把家里每一个角角落落都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把她走后几个月的事都做了安排。  相似文献   

5.
多元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宽容也不等于丧失底线。在人与人构成的社会生活中.一螳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不容扭曲的。如果我们缺少了对尊严的呵护.缺少了对正义的尊崇,缺少了对责任的担当。缺少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对理想的忠贞,那么难以想象,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是人类生活质量的最高境界。千年发展目标从一系列简单而又有效的指标入手.呼吁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角度来设计我们的发展路径,并且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民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以使更多的人民有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董玉梅 《世纪行》2009,(3):31-34
说码头,必然要说水:说码头文化.自然便离不开因码头而产生的生活习俗与个性特征;说武汉码头,当然也就得说汉水、长江了。汉水曾经被汉口人称“小河”,可就是这条小河,造就了一个四大商业名镇.就是这条小河诞生的商业文化与物质文明.让西方国家也垂涎三尺.他们在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便迫不及待地把汉口作为了通商口岸的目标之一。由是,汉口有了租界。武汉的码头文化由此又有了更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3,(1):59-59
1.如果你已婚,要与配偶有更多互动关系,甚至要多于与孩子的互动。孩子最严重的不安全感来自感觉到:父母的婚姻其实不稳固,不长久。  相似文献   

9.
莫娜 《半月谈》2005,(7):56-56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显然是不妥的。关心孩子、怕孩子走上邪路。这虽然没有错.但通过日记窥探孩子心灵的行为方式却不可取。这也显示了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无力感。要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与沟通中。不经意间为孩子解疑释惑.保驾护航。只要孩子走在正路上。大事不糊涂.家长也就没有必要在偷看日记这种事情上动心思了。而日记作为孩子小小的个人“领地”.对孩子宣泄情绪、审视自我、观察生活都至为重要.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10.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2,(16):61-61
生活的好坏,主要的决定因素不是物质(物质只是基础),而是一个人的心情。心情好,生活也好。心情恶劣,生活也差。假如心灵很痛苦的话,就算物质生活再富裕,也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譬如说,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房子因为人而生动,而有生气、许多时候心灵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生活的温饱解决了之后.决定生活优劣的便是心境的好坏、让快乐常存,生活质量才能够保持得高一些  相似文献   

11.
徐学丽 《人民公安》2008,(17):61-61
我牵过爱人的手,牵过儿子的手,可我很少牵着母亲的手。她年轻的时候,总是忙忙碌碌,为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操持着.很少静下心来和我们几个子女做倾心的交谈。当她有时间了,子女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很少有时间和她拉拉家常.做些看似消磨时光的事。  相似文献   

12.
“潜水潜到娴熟,就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轻松自如地游!”当被问起潜水感受时.没有一个潜水者不是这样回答.那声音里充溢着兴奋与自豪。“在水下,就感觉像到了另一个美妙世界,很新鲜也很刺激。”从广义上讲,“潜水”,是人在水面以下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包括潜泳、水下工程、打捞救援等。潜水休闲旅游.是近年来在都市年轻人中目渐流行的一项运动。因充满刺激和挑战,又让人回到大自然中,格外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3.
刘国莹 《半月谈》2004,(9):58-59
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联系的.是家长进城务工后子女的教育问题。继上期“校园话题”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问题之后.本期我们的焦点。集中到了随父母进城求学的孩子身上。目前。进入城市是许多农民改变自身处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我们呼吁社会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予以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从熟悉的农村来到城里的学校时。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内心的慌乱可想而知。所以。当班里来了“农村娃”的时候,“校园话题”在此吁请城里的老师和同学:善待他们.给予平等、温暖与爱护.帮助他们尽早融入你们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缩小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同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同达小康的生活水平,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共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马相才 《现代人事》2001,(10):42-42
我国有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绝大部分老人在离开了工作岗位后.在社会、家庭中仍享受着尊重、理解、关怀和照顾。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退休在家的老人们大都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他们基本可以衣食无虞地在家颐养天年。然而。正是由于生活好了,他们对于晚年生活的安排,并不像年轻人所想的那样,给他们点钱,让他们有吃有玩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和几个朋友在茶馆里边喝茶边聊天,说家常便饭,谈工作感受,聊社会风气,大话美国打伊拉克,小议朝鲜核武器.无所不聊。你一言我一语,说到共鸣处大家开怀大笑.好不开心。人家说笑一笑十年少,你还别说大家在一起闲聊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17.
雅芳 《半月谈》2005,(3):79-79
在辞旧迎新之际.“恭喜发财”巳成为人们拜年的一种口语习惯。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来上一句“恭喜健康”的祝福,不但让人心情舒畅,而且还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8.
善的种子     
乘车时,常遇见老弱病残者,我不太习惯让座.只是偶尔让一两次。不是我不想让,当时心里在想:车上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让座呢?我相信乘客多数也想让座,但大部分的想法跟我相似.因此有时,白发苍苍、背影佝偻的老人站着,我们兀自坐着.不敢往他们站立的地方望一眼。  相似文献   

19.
听过一则趣事。说是某老外去拜访其中国同事,同事的太太穿着齐整的睡衣盛意相迎,却弄得老外大惊失色,慌忙退出门外,连声地道歉,并请同事待太太“换好衣服”再请他进去。此事如果是真.除非此老外是初来乍到,不然他在上海的生活真是堪虞了:别说是人家家里,街巷、菜场、超市,尤其是居民小区里到处都有这样“衣冠不整”的男女,那岂不是要处处一惊一乍的了。  相似文献   

20.
不是外部环境改变了生活.而是内心的变化体现在了生活之中..——维尔玛·托马拉(德国记者)你是否经常会说“老板让我心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欢迎来到“讨厌老板俱乐部”。改变自己的态度 让我们来做一个“究竟谁有问题”的小测试。设想一下,你正开车急匆匆地赶往某处。前车司机驾驶的方式,我们客气一点来说,算是“对轮胎爱护有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