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董延升 《工会论坛》2003,9(4):109-110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居于首要位置.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最新诠释、成功运用、创新发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涉及的不仅是生产力,而且也涉及到了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诸多领域.这一科学论断,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挥了指导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作用.在实践中,新发展理念"合五为一"地表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一实践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催生出关于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的新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新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创新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落实点.本文从五个方面试图阐明"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基本路线的内在联系,重点揭示基本路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相统一的理论,这正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历史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生产力一元论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目前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依据江泽民总书记的"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理论,为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纠正了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误区;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在这一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科学阐释构成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的不同地位和交互关系;特别是创造性地分析了创新作为社会发展非常规动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品质.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继生性"则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另一伟大品质,是与时俱进理论的基础.历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创新理论思想的析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偏差不断得到修正的结果,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继承与发展的成功举证.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指导实践的光辉典范,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他强调尊重人民主体性,坚持群众史观;他提出保护、发展生产力,创新生产力理论;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他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深入探讨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与发展,对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玉香 《理论前沿》2007,504(15):14-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历来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党从农业基础论到"三农"是"重中之重","三农"理论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进步轨迹.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之谜”、新制度经济学引发了对中国私有财产权的反思。改革开放政策是一种强制型制度变迁,它为中国私有财产权打开了封闭的闸门、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个体化,触及了私有财产权灵魂。党的富民政策是私有财产权确立与保护的思想基础和制度来源,改革开放的政策内涵着合同自由与追求财富的民法机理.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权入宪,确认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的成果,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更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把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最好地体现了各民族平等联合的原则,是解决民族中国问题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保障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法制现代化要求监狱不仅要依法正确地执行刑罚,而且对罪犯的改造也赋予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在依法治监的前提下,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要贯彻以德育人的方针,使依法治监与以德育人达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三个代表”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共青团建设要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在组织建设中加强团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共青团员以"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自己,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在实践中,要着眼于共青团员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在即."入世"给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带来良好机遇,但目前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表明"入世"必会对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调整和完善改革思路,加强立法工作,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强调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必须与整体外交工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文章结合我国外交实践的新发展,遇到的新课题,例举了10个方面的问题应作为进一步加强外交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例如,对当今时代主题,多极化全球化两大趋势,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系统的理论阐述;对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中长期战略问题的研究;以及外交与树立中国形象、外交与国内建设、外交与安全、外交与非政府组织、外交与大众传媒、外交业务与技术、外交与队伍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使外交学更好地服务于外交,指导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保险法》将从事保险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从原保险法第4条中分离出来,独立列为了第5条。文章针对保险法的这一修改,指出我国保险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对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最大善意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作者对我国保险法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保险法中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两种国际金融监管模式入手,说明国际上不存在一个普 遍适用的通用模式。我国应建立一个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监管主体,机构内控为基础,行业自 律为纽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