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权利但书是对宪法权利的限制,宪法义务是制宪者(人民)要求自己对国家的义务(服从法律)。权利但书与义务在主体、所禁止侵犯的对象以及与权利的关系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宪法权利但书与宪法义务都是原则性的,并具有某种程度的重合性。各宪法权利但书形成了整个宪法权利的关系网。作为义务对他人的义务往往伴随着权利及其权利但书;对国家的义务则伴随着国家权力及其权力但书;宪法权利但书中的重要元素——"公共利益"与国家权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民法典》见义勇为条款中,受益人补偿义务被明显加重,急需辅以合理的限制。虽然在诸多限制理论中风险归属理论最为可取,然其限制力度尚存不足,须结合主体扩张思想共同发挥效用。主体扩张可以分为侵权主体扩张和受益主体扩张,前者的扩张对象为侵害受益人权利之人,后者的扩张对象为从救助行为中受益的国家及社会组织。其中,侵权主体扩张通过与受益人补偿顺位相关规定结合,能够最为有效地减免受益人补偿义务;受益主体扩张表现为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向救助人提供抚恤性补偿,若该补偿能够涵盖救助人的全部损失,则受益人就无实际承担义务之虞。  相似文献   

3.
一、商标权限制之立法本旨知识产权的权利往往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其行使不得违背善良风俗,不得阻碍科技和社会进步等。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其权利限制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解释:广义的商标权限制,是指法律法规对商标权人以商标专用权为核心的权利及其派生出来的禁用权、续展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等有关注册商标权所做的种种限制,其中包括商标权的地域性、时间性限制,以及对注册商标的使用范围、注册商标的转让、许可使用等所做的限制性规定,这种意义上的商标权限制实质上包含了商标权人的义务。狭义的商标权限制:“是指在…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并不是绝时的、毫无约束的。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权利限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产权法的权利限制制度充分体现了现代民法关于利益均衡、禁止权利滥用的思想。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是由其权利的特殊性决定的。权利限制制度是综合平衡私权及其义务、相对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性的公权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安平 《法学研究》2003,(5):93-108
性权利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史前 ,性既非权利也非义务。后来 ,性附属于生育而成了一项义务。随着文艺复兴以及“性革命”浪潮等的推动 ,性权利开始为人所关注 ,并最终为《性权宣言》所肯定。《性权宣言》以性自由权为核心构筑了性权利体系。国家公权对性的介入 ,古代以维护性秩序为主 ,今天则应以维护公民性权利为原则。性权利要求公权力的保护 ,同时也要求对公权力的限制。公权干预性行为的原则以及性行为本身的自然性、私密性与伦理性的特征 ,在决定国家公权对性干预与控制的难度的同时 ,也决定了国家公权对性干预与控制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人权两公约中,A公约与B公约分别关注自由权与社会权,二者集中体现了两类权利的差异.在权利内容上,二者关注的具体权利有所不同,即使两类权利涉及统一领域,也关注不同的方面;在国家义务上,A公约要求国家承担积极作为义务,B公约要求国家承担尊重义务与保护义务;在权利救济上,B公约要求国家对自由权负有救济义务,而A公约并未要求国家负有救济义务;在权利限制上,两类权利均由适格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法律加以限制,但B公约对自由权的限制更为严格,规定也更为具体.自由权与社会权均源于人身的固有尊严,均需各国予以保障实现.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信托就是委托人移转的财产权或信托财产的原本是不动产的信托,包括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两种类型。受益人是真正可以享受信托利益的人,即受益权的权利主体,完整的受益权是一种兼具对物和对人的权利。因此,受益人的权利,也包括对信托财产的权利和对受托人的权利,当委托人是受益人时,受益权可以自由移转和强制执行;当委托人并非受益人时,受益权的自由移转或强制执行,不得违反信托本旨。除非信托文件另有规定,受益人原则上不负有任何义务。为了贯彻委托人设立信托的意旨,受益人原则上应不负任何责任,例外情形才负补充偿还责任。  相似文献   

8.
李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0,(35):341-342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军人首先是公民,但由于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所以军人又是一个特殊的公民群体。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部分权利,对军人而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军人更多的义务,对军人的自身权益和应有的优待条件也做了更多的保障规定,体现了军人的公民权利与普通公民权利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论公民权利保障与限制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与限制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从表面上看 ,两者是对立的 :对权利的限制越多 ,则享有权利的范围越小。两者的对立 ,在深层次上反映了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对立。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是两种不同的观念 ,它们实质上都属于“纯粹理性”的范畴。秉承实践理性的方法论和对“人”的终极关怀 ,我们发现 ,权利保障与权利限制是统一的 ,它们统一于“人”这一客观实在 ,统一于“权利保障”对于人类发展的现实意义。这一结论也可从各国宪法的考察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对于儿童是否可以拥有权利的理性反思最初是在人权维度上展开的,他们依据人权的论证逻辑来论证儿童是人,因为他们是人,他们就应该享有人之为人的权利,儿童权利乃是一种不可剥夺的道德权利.无可否认,儿童作为权利主体在人权理论上的证成对于发掘儿童的内在价值、认真对待儿童权利、丰富人权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种论证过于简单和粗糙,其存在着对于人权理论中“人”的含义的重大误解,缺失对儿童这一群体特殊性的关注及其对儿童权利认识的有限性和不充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美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荣涛 《政法论丛》2009,(5):108-112,F0003
英美两国的信托财产所有权是建立在普通法与衡平法并行的双重法律体系之上的一种独特设计。在这种归属设计中:受托人是普通法上的完全所有人,不负有任何普通法上的义务,受益人也没有任何普通法上的权利;但在衡平法上,受托人对受益人负有义务,受益人对受托人享有衡平法上的请求权,在受托人滥用普通法上的所有权侵害到受益人的利益时,受益人可以向法院行使其衡平法上的请求权,要求受托人履行衡平法上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柯旭 《广东法学》2005,(2):21-25
关于税的本质的任何观点,本质上都是对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权力——权利关系的一种构建。不同的国家观念,将导致对税的本质的不同认识。传统学说多从经济的或者政治的学说来阐释这一问题,缺乏法律角度的审视。从法律角度阐释国家与人民对于税的权力——义务,必须跳出传统契约说的窠臼,借用信托理论来重新构建税的本质理论。税是一种以人民为信托人与受益人,以国家为受托人而成立的信托。人民与国家之间关于税的关系就是信托人、受益人与受托人三方之间关于信托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必须履行自己受托人的义务,忠实地为受益人服务。基于此阐发出国家应对人民负有的各项义务以及人民享有的相应权利。  相似文献   

13.
王琪 《法制与社会》2010,(22):259-260
关于合理使用之性质的探讨,其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界定使用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合理使用行为寻找在民法学中的归宿。本文通过对合理使用之性质在理论上的有关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就其性质而言,即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限制,同时也是赋予使用者(公众)的一种权利(或利益),是就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授益行政由一定的权利义务构成。授益行政对于受益人而言,主要意味着权利,但它同时也负有一定的义务;对于行政主体而言,主要意味着义务,但对个人和组织负有义务的又不仅限于行政主体,国家、社会、受益人以及第三人均负有相应的义务。合理界分各方义务主体的义务属性和义务内容,正确处理各方之间的关系,科学配置权利义务资源,是完善授益行政制度体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潘翠云 《法制与社会》2011,(18):288-289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是目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呈现出的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不可小视。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属争议分歧比较大,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性出发,认为应分权利主体与事实主体,不同的主体承担不同的权利义务;另外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主要就传承人的法律地位、传承义务及权利限制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哺乳权观念的法理依据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上位权利是儿童健康权、生命权和食 物权,现实依据则是工业化、商业化条件下防止侵害儿童利益、遏制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作为一项新权利,哺乳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及其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应当把母亲和 婴儿视为互有冲突的联合权利主体,既确认母亲的哺乳义务,也确认母亲的哺乳权利。政府作为义务 主体应适当干预母婴关系,着力树立哺乳权观念、完善哺乳权立法、加强政策法律实施、加强平等保护和 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7.
李友根 《法学》2007,(7):121-127
容忍他人合理损害是权利人的一项基本义务。此种义务从相邻关系中所有权人的容忍义务,经由不可量物损害制度、环境侵权制度、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直至侵权行为法的基本理论而逐渐确立,成为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制度。其法理实质是权利限制的必要性,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合理”这一要件的确定与严格把握,包括理由之合理、程度之合理与救济之合理三项要素。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从外部抑或内部看,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都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依据。但该限制并不是绝对的,对权利限制本身也需要进行限制。在知识产权客体范围被界定的基础上,通过从智力成果的产生、流通、消费(使用)的不同阶段为着眼点从整体上系统讨论权利人对其客体的专有权所应当受到的限制。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是知识产权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相互对立中协调和融合的结果,成为实现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基本制度设计与安排。  相似文献   

19.
论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德良 《知识产权》2002,12(2):24-28
一、现行的版权限制制度 所谓版权限制,是指基于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为了平衡版权人、作品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利益关系,法律规定版权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即版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在法定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权利递嬗的历史逻辑中,生存权像普罗透斯的脸一样展现了不同的侧面和属性。作为原初事实的生存,首先表现为道德权利的外观镜像。其后,生存获得了权利表达并荷载于社会契约和抽象的人而具体化为自由权形态,为法治框架下的国家配戴了消极义务的鞍辔。然而,历史时域凸显出生存权的自由权形态具有局限性以及政治共同体因应于社会问题时的捉襟见肘,进而催生了生存权的社会权属性并赋予了国家主动保障的积极义务,最终在不同的法律位阶和地域层面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生存权,即生存权实现了制度性权利下和而不同的旨趣。这一演变打破了主流的权利二分法,表明了生存权主题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彰显了生存权在传统法学范式及其转型上的基石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