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石岩  汪清 《侨园》2011,(1):6-9
酒文化之源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中国的酒文化不得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以谷物酿酒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消费酒量最多  相似文献   

2.
杜婷婷 《学理论》2010,(24):146-147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曲折与复杂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相同的经历。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阻碍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内涵,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恰当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化才能保持活力与创新精神,中国才能走出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杜明娥 《理论视野》2014,(4):15-17,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内在地包含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综合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文化特质。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前提,也是"中国道路"、"中国形象"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表征。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为了顺应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浪潮,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以及文化多样化的广泛深入发展,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以中国世界主义的天下观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价值,并赋予"天下"以现实性和当代性,助推当代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韦薇 《学理论》2013,(14):179-180
遵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有着厚重的地域以及民族文化积淀,同时由于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着重要地位,又有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遵义旅游的开发中,将长征文化、酒文化、仡佬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整合起来,推动遵义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德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题中之意。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转变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变迁。近现代以来,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关系在主导价值理念、内涵与发展方式上经历了一系列转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自为之路,也为丰富和发展世界道德文化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魏形峰 《学理论》2012,(21):128-12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把酒文化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此项研究必须有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秀丽 《学理论》2022,(7):9-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哲学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内涵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生态五个层面的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在新时代下对我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迎合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家贺 《学理论》2013,(21):183-186
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基础,只有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丽萍 《学理论》2013,(15):187-18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有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和主导思想。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着重从安土重迁大陆型文化、德性修养伦理型文化、中庸之道和谐型文化三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5)
企业文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种种挑战。而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建立起极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周易》为主要文本,通过解析《周易》各卦所蕴含的丰富人本文化内涵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契合性和通约性,但二者的地位又不是等同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是立场、观点、方法的供给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则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涵转换、立足本根、筛选分流、兼容创新分别提供了理论指导、认识指导、选择指导和发展指导,进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注入了现代性活力。同时,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如日本的企业文化,带有强烈家族主义观念,要求员工克己忍让,恪尽职守,忠于企业,鼓吹劳资一家,和谐一致,相安而处,共存共荣。美国的企业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个人选择自由,具有明显的西方风格。中国的企业文化也应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和极富价值的宝库,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14.
正"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是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具有法治新意的概念,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指明了具体目标和方向。一、"法治中国"是将法治的共性与中国具体国情、法律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综观世界各个国家的法治发展道路来看,既有发达国家的模式,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颖 《党政论坛》2011,(15):38-39
21世纪是中国谋求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期,这一历史性进程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并以增强对世界文明和国际社会文化影响力为重要标志,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国际责任。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复兴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和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古春霞  向元凤 《学理论》2010,(14):153-154
毛正天、谢德敏先生合著的《金庸的小说艺术世界》是最新出版的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学术专著,以一种充满诗性的语言、糅合多种批评方法重新阐释了金庸的侠义世界、爱情世界、江湖世界、武功世界,从中国哲学儒、道、佛的高度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做了淋漓尽致、画龙点睛的阐释,以其独特精辟的视角、丰富的文化蕴藏、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了小说的精髓。它所包含的审美内涵博大精深、意味深长,将早已内化为集体心理积淀的民族传统文化——儒、道、佛及现代性价值巧妙的与金庸虚构的江湖世界联系起来,不仅满足了金庸小说迷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更从哲学高度对金庸的小说体现的人文精神做了深刻的挖掘和追问。  相似文献   

17.
刘长江 《侨园》2023,(3):55-57
<正>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人为灾难。因为九一八事变,当年的沈阳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沈阳也因此被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镌刻在永久的历史记忆中。沈阳的抗战历史文化起点早、时间跨度长、影响巨大、内涵丰富,同时沈阳又是日军侵华期间最大的物资供应地和中转站。这些特点,是国内外同类城市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与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本质具有丰富内涵,文化是人的本质丰富内涵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文化建设要把远大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在当代中国,必须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窗口,也是一个国家与世界交往的桥梁。中国有着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需要让世界了解,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人迈向21世纪的豪情壮志也需要让世界了解,9月1日至12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正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中国文化周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享有世界文化之都的巴黎举行,堪称“天作之合”。教科文组织是最权威的国际文化机构,其宗旨之一就是广泛传播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拥有5000年古老文化的中…  相似文献   

20.
史逸华 《学理论》2023,(1):40-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的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我们从本民族文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加亲切生动而又准确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转化,承续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润泽当代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亦有理想人格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并且形成了丰富的修养理论,二者在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