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美国的一位资深学者对“9·11”事件的反思之作。作者在文中指出,深深陷入美伊战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战争的困境中,这条道路不是美国应选择的,美国不应选择一条借助单边主义军事行动来建立全球秩序或美国帝国的道路。美国应该选择的是一条在民族国家之间进行多边安全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帝国论下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直接产物。虽然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但从政策层面上来看 ,谈论单边主义的胜利为时尚早 ,而且也不太可能。基于对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所面临的困难等分析 ,美国的伊拉克战略要想从军事上的胜利走向政治上的成功殊非易事。为此 ,伊拉克战后的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也是必然的 ,其政策从单边主义向重视合作的变化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3.
帝国的失败     
美国在伊拉克正面临着重大的失败,这极可能使美国正在进行的帝国扩张遭受严重挫折。在被宣传为“胜利”进攻的费卢杰之役背后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面对伊拉克武装抵抗力量的不断强大,美国战争机器发动了一场无用的战争,而且它几乎没有机会为这场冲突找到一种稳定的、可能符合美帝国目标的政治解决方法。然而,尽管美国的统治阶级不是没有意识到危险,但目前他们相信除了“坚持到底”———这个被政党采纳并基本上被整个经济、政治、军事和官方舆论所接受的口号外,别无选择。而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帝国逻辑及其局限进行分析,才能理解作出这一看…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3月17日发出战争“最后通牒”。此次美国对伊军事行动使世人不得不更加关注后冷战时期美国使用军事力量推行国际政策的意愿问题。 在后冷战世界里,通过自里根总统以来的军事重建,美国军事能力的优势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其使用这种优势军事力量的意愿则是很微妙的事情。1997年,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地缘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5.
迪米特里·K.西梅斯(Dimitri K.Simes)在美刊《外交》杂志2003年11-12号上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的帝国地位已经是一个事实,但帝国地位正在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困境。美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与其最初的建国原则是不相符的,用武力促进民主正在产生一系列问题。美急需采用一种新立场,以坚定、现实、负责任的方式动用美国的力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力量,实现对全球的领导。西梅斯虽然对克林顿、尤其是布什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诸多批评,但其主张仍是从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利益出发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书书讯     
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丁一凡著16开240页2006出版定价:26.00 ISBN 7-301-10392-1/D·1413冷战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大行其道,“新帝国论”甚嚣尘上,推动美国在全球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张,梦想建立“美国治下的和平”,成为一个全球性帝国。《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一书深入历史、透视现实,对美国霸权的实质进行了剖析。作者分析了美国霸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当前美国流行的“新帝国论”进行剖析,分析了“新帝国论”的政策含义。作者认为,“新帝国论”主要是美国新保守派的外交安全政策学说,它主张凭借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实力优势,通过建立美国帝国来推翻现状,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秩序的权力结构,以便塑造一种与力量结构相匹配的、更有利于美国价值观、自由观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8.
现代火炮自诞生以来,就被誉为"陆战之神"、"战神之剑"。在欧洲大陆,17世纪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将小口径火炮与步兵、骑兵协同使用,依靠"灵活机动"战术,建立一统北欧的瑞典帝国:19世纪初,炮兵出身的拿破仑依靠大规模集中火炮作战,书写了法兰西神话。然而,到了19世纪末,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炮兵仍在蹒跚学步,其炮兵编制体制与作战战术远远落后于欧洲大陆。美国炮兵史学家称,若非南北战争,美国炮兵还不知要落后到什么时候。南北战争中的安特提姆会战在美国炮兵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美洲大陆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炮战。  相似文献   

9.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评论说,英国“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帝国地位。如果美国可 以被称为帝国,那么,它是“在一直否认的状态下”获得了帝国地位。但是,“9. 11”事件是对美国人的一次提醒,它显示出美国霸权的势力范围以及由此引发的对 美国的仇视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史》杂志2002年11月号发表了詹姆斯·科斯的《单极时代:美利坚帝国和伊斯兰恐怖主义》文章。作者回顾了美国的发展历程,认为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联合正在把美国推上一条帝国之路,一个美利坚全球帝国的时代即将到来。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 2 0 0 4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学者米歇尔·佩雷尔曼的题为《关于战争与帝国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 ,对战争与帝国问题做出了六点思考 ,认为美帝国主义面临一系列问题 ,如美国变成一个收取贡税的食利国家 ,这将削弱其实体经济 ;工作外包使国内好工作减少 ,削弱了其国内政治基础 ;世界资源日益减少 ;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易受攻击性 ;过度的军事开支浪费人力物力等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思考一 :美利坚帝国在衰落    的经济背景之下出现  新美利坚帝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快速膨胀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保守主义帝国战略既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直接催生的产物,也是冷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当权派基于其政治信仰的帝国野心的大暴露,更反映了二战后形成的美利坚帝国管制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恶性发展;而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美国独特的具有帝国倾向的联邦共和国的建制经历和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帝国论"是美国人从自身的角度对世界所作的观照,洋溢着对美国实力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国利益的诉求.面对新的威胁,他们主张美国必须采取"新帝国主义"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稳定."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既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和"天赋使命"、"上帝选民"的意识源流相关,又与二战后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现实的变动相连.这种理论以"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为理论基石,对美国的大战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新帝国大战略的实验场,它暴露了新帝国论的苍白.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难解的死结,"新帝国论"的实践最终将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1982年5月2日,英军“征服号”核潜艇击沉了位于马岛封锁区以南36海里的阿根廷海军的第二号主力战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从而开创了核潜艇在二次大战后首次击沉水面战舰的战例。“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被击沉使阿海军力量退出了战争,这一军事行动成为整个马岛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军事行动之一。帝国反击 当阿根廷人兴高采烈地庆祝阿根廷军队于1982年4月1日夜收复马尔维纳斯群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是神奇的,它一次次让预言家们跌眼镜。预言家说:和古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及其他什么帝国一样,美国的衰退是必然的。80年代初,世界经济学家、企业家乃至政治家都在认真地讨论美国被日本超过意味着什么?有许多数据来支撑这一结论: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军事史上,与战败的前敌国结盟作为未来战略的基石始于亚历山大大帝,然而由于其英年早逝,其帝国四分五裂,因此不幸缺少历史的事实来印证这一战略的效果。在现代军事史上,二战后美日的军事同盟关系也是美国规划、部署和遂行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这种美日双边安保体制又获得了新的、面向后冷战未来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2004年9月的巴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上,美国年鉴类丛书《社会主义纪录》从1985年以来的编者利奥·帕尼奇(Leo Panitch)和另一位美国学者萨姆·金丁(Sam Gindin)提交了《金融与美帝国》的长篇论文。该文对以纽约作为运作中心、以美帝国作为外壳的全球金融秩序在20世纪得以形成的实际历史过程,以及金融与美国互相巩固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认为金融是美帝国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帝国的成长和壮大过程就是美国金融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张的过程。美帝国正是通过将全球经济越来越金融化,然后将金融越来越美国化来实现并维持的。…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 ,美国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权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努力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帝国。新保守主义同小布什政权的结合 ,特别是“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传统外交。布什主义应运而生。布什政府认定恐怖主义和“邪恶轴心”为国家安全利益最危险的威胁 ,采取单边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预防性军事打击 ,实现敌对政权的更迭 ,建立以美国霸权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试图在全世界实行“强加式民主”。伊拉克战争是布什政府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自我授权”带领“自愿者同盟”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同时也是美国凭借帝国的实力、推行帝国外交的产物 ,是帝国扩张和模式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9.
类似如下一幕的剧情这些天在不断上演:美国副总统切尼3月20日致电韩国总统卢武铉,解释华盛顿对伊开战的决定。卢武铉告诉切尼,韩国以作为美国的主要盟友为荣,他将在当天晚些时候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表示对美国对伊军事行动的支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26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理论家迈克尔.赫德森题为《私有化的神话与现实》的文章,认为新自由主义所掀起的私有化浪潮是对几百年来的进步经济学的颠覆,它所宣称的种种关于私有化的好处只是一种神话,是金融食利阶层的谎言,作者列举了十二组关于私有化的神话和现实的对照,非常具有说服力。其中作者提到,美国医疗卫生私有化较严重,但是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人均寿命差不多是最低的,而美国国民在医疗服务上的支出却是最多的。这对于中国拟议中的医疗体制改革有参考价值。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启蒙运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