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描述"80后"的整体特征,以下几个肯定是少不了的: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作家王朔曾说:上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其实还是在一个背景上,都是喜欢纸和胶片的。"80后"就不同了,很多小孩都在网上看电影,他们是废了电影院的一代。这样"一出生就遇上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互联网"的一代人,也许在现实中闯荡世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历险的几率却越来越高。很难预测他们的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的整体气质,显然和"喝狼奶"长大的"50后"一代、沐浴着"雷锋叔叔"笑容长大的"60后"一代以及初涉"小资"却还保留着些许认真的"70后"一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尽管上班路上,多数"80后"耳朵上都挂着MP4,尽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与E时代亲密接触,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反差:当一些稚气未脱、下巴还未挂上胡须的"80后"开始管理几百号人时,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却揣着高学历为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总而言之,这是有意思的一代人诞生在了有意思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描述"80后"的整体特征,以下几个肯定是少不了的: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作家王朔曾说:上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其实还是在一个背景上,都是喜欢纸和胶片的。"80后"就不同了,很多小孩都在网上看电影,他们是废了电影院的一代。这样"一出生就遇上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互联网"的一代人,也许在现实中闯荡世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历险的几率却越来越高。很难预测他们的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的整体气质,显然和"喝狼奶"长大的"50后"一代、沐浴着"雷锋叔叔"笑容长大的"60后"一代以及初涉"小资"却还保留着些许认真的"70后"一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尽管上班路上,多数"80后"耳朵上都挂着MP4,尽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与E时代亲密接触,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反差:当一些稚气未脱、下巴还未挂上胡须的"80后"开始管理几百号人时,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却揣着高学历为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总而言之,这是有意思的一代人诞生在了有意思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描述"80后"的整体特征,以下几个肯定是少不了的: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作家王朔曾说:上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其实还是在一个背景上,都是喜欢纸和胶片的。"80后"就不同了,很多小孩都在网上看电影,他们是废了电影院的一代。这样"一出生就遇上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互联网"的一代人,也许在现实中闯荡世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历险的几率却越来越高。很难预测他们的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的整体气质,显然和"喝狼奶"长大的"50后"一代、沐浴着"雷锋叔叔"笑容长大的"60后"一代以及初涉"小资"却还保留着些许认真的"70后"一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尽管上班路上,多数"80后"耳朵上都挂着MP4,尽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与E时代亲密接触,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反差:当一些稚气未脱、下巴还未挂上胡须的"80后"开始管理几百号人时,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却揣着高学历为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总而言之,这是有意思的一代人诞生在了有意思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  相似文献   

5.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趋势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的趋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我们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他们是:出于本世纪10-20年代的第一代青年,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在30-40年代的第二代青年,他们属于“迎接解放的一代”;出生在50年代的第三代青年,他们是在文革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是“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60-70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在70-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新新人类”。他们是…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17至26岁之间的年青一代被称为“80后”。总数有2亿多人。他们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80后”一代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与其父辈迥然不同的特征.对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对"80后"青年的探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往往备受重视。如今,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后”开始起飞了。谁是“80后”的代表?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少女作家。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俗称“80后”。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4位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吗?在接受媒体采…  相似文献   

8.
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常常问自己:我对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青年文化(目前似乎没有关于“青年文化”的一致公认的权威界定,如果参照我国官方关于共青团的年龄,即14-28岁之间,“青年”一代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说的80、90后一代),到底了解多少?对此我是非常怀疑的。怀疑也就是心里没底。我对青年一代充满了了解和交流的渴望,但是在现实中却感到这种渴望根本不被青年一代理解。这是很多我的同龄人的普遍感受:他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们希望和孩子交谈,但是孩子根本没有和你对话的欲望,他们懒得理你。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孩子一放学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有点礼貌的则和父母打个招呼),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对父母的问话爱理不理,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吃完饭马上再次像躲瘟神一样躲进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9.
韩振远 《传承》2008,(11):48-49
我所说的"50后",是套用"80后"的说法,过去,有一句话叫"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指的就是50后,即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一个典型的"50后",与同龄的朋友谈起我们这一代人时,大家无不感叹,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10.
"80后"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他们的父母是"50后",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是在阶级斗争、计划经济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以自己所受的教育和经历要求自己的后一代。从"80后"出生起,就受到成人社会的种种担心与指责,一直到汶川地震和奥运会期间,他们有了重要表现之后,情况才开始逆转。一代人引起如此长时期的争议在中国历史上少有。这是两个时代之间的冲突,它的发生与转变的过程为我们认识青年和形成代际的和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新人类”,原本是来自东邻日本的一个外来词,它是指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人,他们从价值现到行为模式和上一代人完全不同,他们衣着前卫,观念离经叛道。在中国大陆,人们较普遍地认为,从197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可称为新人类,它的产生具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用部分新人类们的自我评价的话来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学步,在商品社会浪潮中长大,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负担,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我们在社会转型中造型,我们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调整、自由发挥。”既然称为“新人类”,总会有他们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否则他们和当前社会中五花八门的时尚职业者就没啥区别之处了。  相似文献   

12.
<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眨眼间8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已进入了婚龄期。然而,面对婚姻,自主独立的80后们却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父母们产生了一定的碰撞:年轻人不愿意像上一代人那样到了“适龄”就该结就结、该生就生;而老一辈的父母们却希望子女二十出头就结婚,甚至婚后最好马上要孩子。于是,用心良苦的父母们时不时会对子女们进行催婚“轰炸”。“催婚”,让父母和子女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3.
他们,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被媒体称为“80后”一代;他们,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风华正茂的青涩男孩;他们,在都市男女对婚姻失去信心、享受单身、晚婚盛行的时代,却选择了结婚生子,成为新鲜的年轻爸比族。他们,跨越了从男孩到男人,从男人到丈夫,从丈夫到父亲的成长历程,直接从男孩变成了父亲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80后”一词首次出现是什么时候了。从那之后,同一年代出生的人都被逐渐冠以年代的称谓:“70后”、“80后”,近两年又出现了“90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的出现,对“80后”、“90后”员工来说,又衍生出另一个概念——“新生代”员工。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或清晰或模糊。60年代,当世界从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的阴影中渐渐复苏,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披头士”的摇滚和“垮掉的一代”成为记忆的亮点。而对于苦难深重的中国来说,社会政治因素统治了生活的每一部分。尽管物质生活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相当充实,所以尽管在批林批孔、学工学农的环境中长大,这一代人都是充满激情、崇尚理想。“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作为“80后”的专利语言,他们把“这样子”说成“酱紫”,同样还有“3q”(谢谢)、“8用谢”、“表客气”等,有的“80后”干脆这样为自己签名:“GG,我们化蝶去!”在中国,代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区别,而每一代人却都能拎出一两样“代际特征”:“50后”的列宁服,“60后”的绿军装,“70后”的牛仔裤,“80后”的吊带裙……穿列宁服的“50后”当年一定不敢相信他们的后代会通过一台电脑写字、聊天、看电影、做生意……“80后”也不会相信他们的父辈曾经在瑟瑟寒风中排队等待邮局开门,原因只是为了购买一册刊登了报告文学《哥…  相似文献   

17.
[代·代际·代沟]用“代”来划分人群,早先的标准大约是20年为一代人,歌里就唱道“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而“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人身上”——这早先的说法,大约是指“寄托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一代。“代沟”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异。现在有人则认为10年就是一代(如“年代”的说法),更有甚者认为5年就是一代了——言下之意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老三届]全中国的“老三届”,如果初中、高中相加,就有6届,人数应该有千万之多了。“老三届”中有的是读过几年书,但断了大学梦…  相似文献   

18.
演讲人:秦晖这些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转轨,经济学界都在讨论两个话题:一个是“中国奇迹”,另一个是“东欧困境”。通常不管什么倾向的人都承认这个事实:中国20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上世纪90年代中东欧各国进入转轨以来很不顺利,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经济滑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现在非常流行的解释,就是关于所谓“东欧激进”与“中国渐进”的说法。我认为,在意识形态上这些说法是没有问题的。的确,东欧国家自从转轨以后就把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看做他们的方向。但问题在于:认同这一方向并不难,而真正实现私有化却很难。在巨…  相似文献   

19.
当前部队士兵大多出生于90年代。在互联网上.“90后”被标上这样的性格标签:“叛逆放纵、崇尚自我、随心所欲”。而他们在部队接触的班长.大多都是“80后”.“80后”的班长们在部队工作的时间长.通过部队的教育培养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心理.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赵辉 《台声》2014,(11):90-93
也许对很多人而言,最为深刻的那首歌叫做岁月,如邓丽君于一代人,如罗大佑于一代人。曾经齐秦的流行也代表了一个时代,30多年间,从长发到短发、从皮衣到T恤、从浪子到情痴。如今的他人过中年、声音不再高亢、昔日神话也慢慢退却,但对很多人来说,他的歌声中依然有着太多的回忆和感触。对于齐秦,很难说清他究竟属于哪个年代。对于60后、70后的一代,齐秦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歌者,而对80后、90后的一代,齐秦成名的年代,我们还是孩子。当我们开始去找寻他的声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