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理论与政策的互相关系 理论是由概念、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是理性认识的总和。它有自然科学理论与社会科学理论之分。本文所说的理论主要指社会科学理论。政策则是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反映。不难看出,理论与政策均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然而两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认为,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各民主阶级的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他们的不同利益则是第二位的.他们应当为了这种共同利益而实行阶级合作.他们的不同利益应当服从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的不同要求和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不会也不应该使之发展到超过共同要求之上.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任务,应当和可以实行一种调节各阶级相互关系的恰当的政策.在这种政策调节之下,他们可以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项建设任务.因此,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调节阶级关系,实行阶级合作,是第一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则是第二位的.在这种阶级关系中,即使是劳资两大阶级的关系,也应当是通过实行"劳资两利"的政策,建立"劳资合作"的新型阶级关系,以使劳资双方共同为发展工业生产而努力.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至今仍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来,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诸如中产阶级壮大、客观阶级归属与主观阶级认同之间不一致以及微观政治兴起等一系列新变化。与之相联系,西方社会思想空间否定或所谓超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思潮不断泛起。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对中产阶级与中间阶级之间关系、客观阶级归属与主观阶级认同之间关系、阶级政治与非阶级政治之间关系的思考,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研究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政党及其政党制度已成为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7页)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下,采用多党制,这就明显地掩盖了它的阶级本质。特别是标榜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党执政的一些国家,在经济上施行“福利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近两年来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5.
侯德锋 《理论导刊》2005,1(11):28-30
阶级分析方法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重要方法。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而复杂的变化,正确分析当前我国的阶级阶层就显得非常必要。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适时调整政策,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议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基于共同意志、共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基本政治目标是取得政权、巩固政权或围绕政权进行活动,力图在议会中占据更多的席位,在政府中谋得更多的职位,以便影响政府实行某些对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有利的政策,谋得更多的利益。由此看来,围绕政权目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迷雾什么是阶级斗争?《简明社会科学辞典》认为,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教科书一般也认为,阶级斗争“指的是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2版,第326页),“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海本第5版,第267页)。对这一传统的阶级斗争定义,理论界似乎尚未有异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均认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当今英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阶级之间、阶层之间的界线已相当模糊;依据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和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我们可以将当今英国社会划分为上层阶级、工人阶级、中间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以就业状况和谋生方式为标准,可进一步将其划分出不同的阶层。英国的上层阶级人少力强,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整个国家;工人阶级有了全新的面貌,依然是英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阶级;中间阶级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规模上仍然没有超过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新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提出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反对主要敌人,实现一定的斗争目标,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的政治联盟。由于我国阶级状况的特殊性,早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内部就形成了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同非劳动人民中一切可以合作的阶级、阶层和人们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我们党又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连煦 《学理论》2012,(18):94-95
严格地说,族群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阶级主要是一个政治经济概念。但在现实中,族群和阶级经常是纠缠在一起的。阶级边界和族群边界都不是岿然不动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族群和阶级的边界就会淡化、消解、或者镶嵌和嫁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一、党的阶级基础决定党的性质1、政党的阶级性。党的性质离不开党的阶级基础 ,而任何政党都具阶级性 ,直到将来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 ,政党和国家消亡。到那时 ,现实生活中才无“超阶级的党”。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 ,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的本质特征就是其阶级性 ,它总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者。这一点上 ,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均不例外。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和忠实代表 ,其产生和活动方式虽有不同 ,但都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利益。现实生活中 ,资产阶级政党为了欺骗人民 …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迷雾 什么是阶级斗争?《简明社会科学辞典》认为,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教科书一般也认为,阶级斗争“指的是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2版,第326页),“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海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意识的演变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概念的形成和党的阶级基础意识的演变,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而"党的阶级基础"的内涵应该界定为:政党所赖以产生和存在的阶级及其与这一阶级间在互动中所形成的本质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就是中国工人阶级以及党与工人阶级之间在互动中所形成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我党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其政策就是党的阶级政策。随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均发生了根本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相似文献   

15.
一、阶级合作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范畴。什么是合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换句话说,合作就是不同的主体为了某种共同目的而给对方或他方以互相配合的行为。阶级合作就是不同的阶级之间为了某种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互相配合活动。在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政党的分类 政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方法又可划分出不同的政党类型。 (一)按阶级基础分类: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所以探明政党的阶级根源和阶级基础是划分政党类型的首要标准。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两大类,此外也还有地主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一个阶级往往不只组成一个政党,尤其是资产阶级因属于不同阶层、产业(如工业、农业、金融业、商业)  相似文献   

17.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但它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了剩余产品,为产生剥削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提供了可能.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在阶级产生问题上的暴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学派 梁中堂发表与王若水商榷文章《也谈马克思主义这个学派》中说,王若水关于马克思主义学派问题的文章有以下几点是讲得不妥当或被忽略了的。第一是王若水没有把政治思想学派当作一定阶级关系的产物,每一个政治思想派别都是隶属于一定阶级的。历史上的学派更替说到底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第二,王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 ,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 ,其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现代团体主义政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传统的观点 ,它们分别认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或者是团体利益 ,或者是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这些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 ,其中有些观点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从根本上说 ,在阶级社会 ,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必然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把人民利益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各个时期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准确地判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变化,是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依据。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理论,研究并坚持这一理论,对于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重视和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