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3,(8):57-58
黄波在2003年6月26日的《南方周末》上发文指出,著名学者秦晖先生从黄宗羲著作中概括了一条“黄宗羲定律”,提出了历代农民税赋积重难返无法根除的怪圈。闲来读书,我惊奇地发现关于“三农”问题,明清之际的另一位思想巨子王夫之也曾提出过一条“定律”,他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农村的税费改革时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能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温总理的这个说法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民众,把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根本的政治决断力;更让人们看到了新领导人善于学习,能随时从学术界吸取治国安邦思想资料的政治家形象。 所谓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是说税费改革要防止出现历史上发生过的越改革农民负担越重的情况。“黄宗羲定律”这个概念,是我国当代史学家从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概括出来的。面对明朝无可挽救的败亡事实,黄宗羲从批判政治、官宦、军事、货币、赋税、土地、学  相似文献   

3.
在去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定律”揭示了我国历史上税费改革终究难逃恶性循环的境况,可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又何止于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四次政府机构精简也陷入到了这种怪圈之中,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展开的四次政府机构精简,都无一例外地重蹈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覆辙。我国1979年在编机关干部为279万人,到1989年  相似文献   

4.
历代政权“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当代亦不乏其例,几乎成为一个周期率。怎样才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四十多年前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  相似文献   

5.
一、苏共失权引发的民主与周期率问题思考黄炎培先生1945年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为表现形式的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同时,还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当时毛泽东就肯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代统治阶级在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上所采取的税费改革措施及其最终结果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现象,即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减税改革,就会催生出一次摊派和收费的高潮,出现减而复加、再减再加乃至变本加厉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首先发现的,所以被称为“黄宗羲定律”。  相似文献   

7.
1945年7月初,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应邀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长期萦回在他脑际而未得到解答的“历史周期率”问题。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相似文献   

8.
1945年黄炎培先生对毛泽东作过一次著名的历史周期率之谈。他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有一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不怕“艰难困苦”,努力“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结果是“其兴也勃焉”;但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力的扩大,“环境渐渐好转了”,历时一久,便“惰性发作”,且“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便“无法扭转”到头来是“其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税费改革最终都没有解决好乱收费、滥收费这一顽症,始终徘徊在"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确保改革突破"黄宗羲定律"怪圈,首先要完善财税体制,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特产税,也要改变农村税费"孤军深入"的困境,形成农村税费改革与其它相关改革良性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浙东学派”最早由黄宗羲提出,其所揭示的是浙东学脉,而非一个学派著作的汇总。自黄宗羲及其弟子后学,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浙东学派”,其学术特色不仅在于史学,而是经史并重的。因此,其学派的正式名称应为“清代浙东经史学派”,而非“清代浙东史学派”。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同志3月6日在十届人大湖北代表团参加讨论,谈到减轻农民负担时坚定地说:“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什么叫“黄宗羲定律”呢?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他以“天下为公”的儒家信条为武器,对秦以后两千年的“法制”、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都进行过评论。其中,对  相似文献   

12.
胡淼森 《廉政瞭望》2014,(21):34-34
“黄宗羲定律”表明,历代有些好的初衷.限制官员权力、为人民减负的改革,在官僚主义操控下,反倒可能加剧人民负担.难以摆脱“积累莫返之害”。官僚主义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和惯性,其中一项就是通过语义学转化,将上级改革整顿措施的要求消弭于无形。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他的民本思想产生有其历史条件。明代中后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及明末清初的社会影响是其实践基础。黄宗羲民本思想内容丰富,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封建帝王进行深刻批判,关注民生,提出“工商皆本”,揭示税费改革怪圈。他的切合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真知灼见,不仅在当时有其影响,而且超越时空,在当代依然有其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45年 7月 ,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历史兴亡周期现象 ,随后 ,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 ,用了“周期率”一词。近几年来 ,有人认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而笔者认为 ,“误引说”或者“误用说”是不成立的 ,应该用“周期率”。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周期率”提出异议的是李振民在 1 991年第 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一文 (以下简称李文 )。在该文的注释中 ,他认为黄炎培将“律”误用为“率” ,“周期率”应用“周期律”。建党 80周年时 ,不少人重提毛黄探讨的历史兴亡周…  相似文献   

15.
高俊平 《奋斗》2003,(8):55-56
温家宝同志在当选总理之后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时,坚定地表示,中国共产党人、中央人民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上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同他谈到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率的问题。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问,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  相似文献   

17.
殷明 《四川党史》2002,(6):24-26
一、“民主监督”问题的提出1945年7月,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满怀信心地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的思想创新的重点与亮点,乃在于他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政治思想和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依据的力行哲学。黄宗羲通过讲学活动与著书实践,树立了一代学术大师的风范,也培植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派——清代浙东经史学派。黄宗羲的新民本政治思想,一方面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式,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黄宗羲“经世应务”的治史根本指导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黄宗羲的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异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提升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黄宗羲批判求实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论勇气,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推动社会革命中契合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逻辑理路,在与人民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补充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内容,已成为继依靠人民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之后的第二个答案。进入新时代,“四大危险”和“四种考验”是我们党在跳出历史周期率实践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提高“四自能力”,在接续奋斗新时代中发挥自我革命精神答好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历史性的长期考题。  相似文献   

20.
艰苦奋斗与“周期率”抗战时期,黄炎培去延安,与毛泽东谈及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他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初兴后亡的“周期率’。……希望找出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