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  尹承志 《外交评论》2015,(1):87-112
自由国际主义是从二战至冷战结束期间指导美国大战略的重要思想。冷战结束之后,作为美国大战略的自由国际主义是否趋于衰落?本文首先对近年来美国战略学界有关冷战后自由国际主义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兴衰这一问题的讨论进行评析,并以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为案例展开具体分析。自由国际主义大战略提供的目标是恒定的,但随着美国相对实力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具体的政策路径则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摇摆。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可被视为自由国际主义的变体,其偏离更多地体现在路径的选择而不是目标上。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则呈现出向多边主义也即自由国际主义传统政策路径回归的趋势。而这种回归会否助长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回潮,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安全观和大战略的发展演化进程中,既有历史连续性的一面,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其中变化性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实力大幅度提高,其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双重变化影响了中国历任领导人为保障政权安全对大战略所做出的巨大战略抉择。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时期,中国相对弱小,面对强大对手的严峻军事威胁居于绝对弱势,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以应对明确外部安全威胁为中心的大战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日益强大,但面临的国内国际问题日益复杂化,中国领导人在大战略抉择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具有重大意义。21世纪中国面临国内外新的安全挑战,这是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终结的结果,这也是中国1979年以来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历史上唯一成功获得地区性霸权的国家,鉴于越过巨大水域投送力量这一十分困难的事实,使得“离岸平衡手”的角色成为美国大战略的最佳选择。历史上的美国也确实如学者们所言,忠实地践行着这一战略。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地缘位置与国家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离岸平衡手”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关国的大战略也逐步呈现出“近岸平衡手”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0月出版/69.00元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一直遵循被波森称之为"自由霸权"的大战略,他认为这个战略不仅不合时宜、毫无建树,而且挥霍无度、耗资巨大。本书详细精准地阐述了为何现行的大战略毫无成效可言,并通过细致的谋划提出了一个替代大战略——"克制",及其相关的军事战略和兵力结构。当然,"克制"战略只是作者对美国全球战略的一种学术思考,至于实际上美国能否"克制"自己在国际  相似文献   

5.
大战略是人类社会政治斗争的高级形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可从历史深处发现某些大战略思想的源头。柏拉图是西方大战略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不仅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大战略家,也是当时地中海世界人文主义者集团的政治领袖。他用自己的知识论创立了人文主义大战略的纲要,并通过实践哲学加以检验,以证明其正确性和真理性。柏拉图最早揭示出人类的历史是理性发展的历史,理性是人和社会生存、进步乃至产生文化、文明和科学的源泉。但同时,人类的历史也是反理性的历史,理性与反理性的斗争是世界历史的主线。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园”是青年政治领袖的培训基地,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文主义政治家。柏拉图去世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雅典学园”的指导下,按柏拉图“共和国”思想描绘的宏图远征波斯,写下了世界文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从战略学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大战略是对古代人文主义集团数百年的知识积累和结晶,是针对古代地中海世界统治集团的策略而制定的反制战略。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则是充分借助了统治集团的大战略而实施了人文主义大战略,从而取得了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任何一项大战略,总会伴随着一项反制战略。在当今这个“大战略时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深入研究、理解和认识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生存至上”的原则是以色列独立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原则。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架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思想同中东国际政治斗争历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半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和冷战对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得以实施、检验、修正、完善的历史实践舞台,赋予了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强烈的军事冲突特点和冷战斗争色彩。其中的均势外交和武力威慑两大战略构成了冷战时代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两根支柱,对于以色列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历来被以色列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倚重。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安全局势的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以维护国家主权、免受军事入侵为主导的传统安全视阈下的国家安全战略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新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应具备"价值理念的共存性"、"关注领域的广阔性"、"战略重心的多元化"和"战略举措的多样化"特征;新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措施应建立在对国情与世情、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明确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与任务,注重国际合作,着重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成为东亚大国力量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在美、中、日三角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冷战后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平衡与中日两国的关系,其战略的嬗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制约中日关系的外部因素。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由均势战略转向优势战略不仅破坏了地区力量均势,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两国间在安全、历史等问题上的分歧。中日关系的趋冷将对东亚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安全战略,主要依据该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核心任务来界定。发达国家通过主导国际体系而创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倾向于以外部威胁界定安全。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发展,其国内社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以发展界定安全。以外部威胁界定安全大战略,最典型的是美国,其基本国际安全理念是通过均势维持首要地位,但在外界看来,则是通过追求霸权保持有利于美国的均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执行发展型安全大战略,其内涵是以人均GDP设定阶段性发展目标,追求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相统一,并致力于塑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随着中国人均GDP缓慢地趋近美国,中国在安全需求上也将趋同于美国,以均势为基础的美式安全观与中国的发展型安全可以融合共处。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危机,从目标导向、教学内容、课程名称、教学形式等方面来看,均与我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的内在意蕴和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谐、不合拍现象,推进国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坚持与国家"和平崛起"战略相契合的改革路径,在"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视野下改革国防教育目标、调整课程定位、创新教学内容体系、规范课程名称、拓展教学手段,国防教育工作方能获得持续的驱动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期东盟国家地区安全战略孙福生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国际社会各种力量重新组合,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过渡阶段。在新形势下,由于内外战略环境的改变,东盟国家的地区安全战略也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这无疑将对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阐述了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的前提条件、诸多阻力因素,进而陈述了新能源大战略格局中的能源工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及其条件、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现状、能源开发与利用潜力的前瞻性、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潜力巨大、核工业基础坚实与发展潜力巨大、能源外送条件及其区位优势、水资源基本能够支撑煤电项目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战略目标与东南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全力重返东南亚,这在东南亚及其周边引起了震撼。美国关注东南亚由来已久,但当前政治、经济与安全等国家利益的需要和东南亚特殊的战略地位,使美国在东南亚倍加用心。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将其全球战略三大目标:安全保证、经济振兴和全球民主化,与东南亚结合起来,开拓性地把东南亚在美国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为反恐第二战区、地缘战略区、经济利益区和民主扩展区。  相似文献   

14.
《外交评论》2017,(3):27-49
本文旨在讨论汉武帝对外大战略的演进,分析帝国扩张过度而调整滞后的原因。帝国的对外拓展是一个不断应对内外约束的能动过程,其阻力与风险始终存在。对此,执政者往往并非无知,而是试图通过动员、汲取及整合能力的提升来突破限制,进而维持进取态势及其成果。但是,其中不少政策虽能迅速产生效果,但其对政治经济的长期扭曲效应却意味着更大的反噬危险。汉武帝前期的征伐很快消耗了汉初多年休养生息的积累,然而各种危机征兆并没有催生战略收缩,却刺激了一系列以"兴利"为中心的改革并不断加码。这些政策一度克服了财政困难,助长了武帝进一步开拓的雄心,推动征伐不断升级。但是,就在支撑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穷奢极欲的同时,征伐扩张与兴利汲取的长期负面效果也在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挫折和内政危机。在巫盅之变等事件的刺激下,垂暮之年的汉武帝最终暂停对外征伐,开启了昭宣时代政策调整的先声。武帝朝大战略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要重视战略实践的系统效应,注意辨析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影响,在实践中保持充分的战略弹性与战略审慎。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其国际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分别制定和实施了“超越遏制”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以及“单边主义”战略等三大国际战略。这三大国际战略的提出是美国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的综合性“大战略”,对美国的战略决策具有导向性作用,也是研究与分析美国国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由来与发展,分析了奥巴马上任后推行的新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与主要变化,讨论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对中关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决策者倡导、向国家精英乃至全民普及的大战略意识是一国大战略的基础因素。对于身处崛起进程、以自身政治经济改革促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中国而言,培育和加强大战略意识尤为关键。中国的大战略意识应以大国意识为核心。有史以来,中国就是东亚大国,中国科技曾千余年领世界风气之先,中国经济实力在19世纪初期仍雄居诸大国之冠,中国拥有自成体系的悠久文明;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之一,亚太地区的所有重大事务,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则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中国具备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某些基本条件,但尚乏足够的国外利…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适时调整本国的国际战略,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拉美地区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力量,由于地缘与历史因素,它历来是美国对外政策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政策的试验场,所以对冷战后美拉关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同样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中美关系。自冷战结束后国内学界对美拉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格局的变化对美拉关系的影响以及冷战…  相似文献   

19.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海湾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开始后,美苏两国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力图控制海湾地区,美国为了其"经济安全"的战略构想,面对着诡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不断地调整其对海湾的政策.起初是支持英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英国退出海湾后,美国转为实行扶持海湾代理人的"双柱"政策;在伊朗"反目成仇"后,实行强硬的"卡特主义";最后随着东欧的剧变,"冷战"的结束,通过"沙漠风暴"行动,终于实现了其控制海湾的多年的梦想.  相似文献   

20.
军事透明思想源自美国的政治文化,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既可作为建立互信的重要内容,也可作为与对手博弈的手段。早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即将其作为对苏遏制和竞争战略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其获益的关键是凭借自己在舆论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为对手制造一个难以摆脱的"透明困境"。尽管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有着很大不同,但并没能阻止美国将这一军事透明策略应用于对华政策之中,在宣扬"中国威胁"、扰乱中国安全环境、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美国"战略再平衡"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美军事透明度之争很可能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