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远古的雅典瘟疫,到今日的非典病毒,人类与瘟疫和病毒已经有了九次重大的生死较量。  相似文献   

2.
三金 《中国减灾》2010,(7):58-59
温室气体、战争、瘟疫、干旱、洪水、饥荒、飓风、疾病,甚至意外伤害,这些以我们的经验无法推测的危机事件,正是改变我们个人命运甚至整个世界的关键力量。尽管人类社会的文明和科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我们还是不得不一次次承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毁灭性重创。有灾难发生,就有研究灾难的学问诞生,就有反思凝结。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9,(6):16-16
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爆发,已成为全球民众最为担心的事件。当瘟疫开始爆发,恐慌可能会先行一步,更快地蔓延整个世界。这就是电影《极度恐慌》所讲述的故事,那只非洲小白脸猴身上的依波拉病毒,不仅让故事中的人物“极度恐慌”,也让银幕前的我们惊心动魄。不幸的是,致命病毒并非只是电影编剧们杜撰出来的虚拟事物,从非典到禽流感,再到最近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可怕的传染病毒一次次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出现并且蔓延。  相似文献   

4.
鲁从阳  毕素华 《群众》2020,(4):64-65
瘟疫,就像人类的影子,几千年来与人类一直相伴相随,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关注中国古代如何防治瘟疫,对当前防控疫情具有借鉴作用。防治瘟疫的常用方法从《史记》上明确记载公元前243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我国有确切记载的大瘟疫就有500余次。在长期与瘟疫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可以查到的典籍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穆易 《时事报告》2009,(4):108-110
翻开尘封的史册,我们会发现:几千年来,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敌人,致命的瘟疫时常在折磨着人类,并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恐慌和混乱。瘟疫摧残了曾经辉煌的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许多国家的毁灭,都与瘟疫相关联。在人类历史上,死于瘟疫的人数,远高于死于战争或其他天灾人祸的人口总数。人类与瘟疫之间的斗争从不曾停息,并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海涛 《中国减灾》2004,(5):60-60
瘟疫是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总称。致病的微生物或病毒是瘟疫的罪魁祸首。它们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的历史远比人类更古老.人类一直与它们展开着旷日持久的殊死较量。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受到瘟疫的袭击,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饱尝过瘟疫的肆虐和  相似文献   

7.
瘟疫带来的商机  1875年某日,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墨西哥发生了畜瘟疫。他想,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必然会很快传入相邻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而这两个州都是美国的肉类食品供应地,一旦发生瘟疫,政府必然会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于是,这位老板立即派自己的私人医生到墨西哥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天,医生打来电话,说那里确实发生了畜瘟疫,而且情况非常严重。这位老板立即从上述两州大量购买牛肉和生猪,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瘟疫传入美国,政府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  相似文献   

8.
刘玉梅 《前沿》2005,(1):190-191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以来 ,人类社会就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的威胁。从水灾到火灾 ,从地震到瘟疫 ,从战争到各种恐怖主义行为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突发事件 ,也无论它来自哪一个领域 ,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从而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种非常状态。突发事件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却是可以减轻的。一次突发事件的损失程度 ,不仅取决于事件本身的破坏力 ,社会的综合抗灾能力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件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最后一年,云南是中国抗击疟疾的前沿,在过去的70年里云南几经努力已经成功消除了本土疟疾。疟疾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是它依然还在危害世界一些地方的生命安全。中国抗击疟疾的意义,可以从一位西方学者10年前的一本书里得到回应:疟疾是困扰人类上千年的瘟疫,“有史以来,一半以上的人类死于疟疾。它造成的死亡比所有战争、饥荒和其他瘟疫加在一起还要多。”  相似文献   

10.
非典来了,我们又一次面临挑战。人类经历的大灾大难数不胜数,但都挺过来了,这次,我们也一定能战胜非典。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非典击中了我们的软肋,使我们的弱点暴露无遗。非典来了,官本位受到了强烈冲击。《报刊文摘》在4月30日头版头条转载的一篇题为《非典冲击官本位》的文章称:“非典突发之初,由于旧有的工作作风、官本位意识作祟,有的地方防治工作不力……”不可否认,我们的一些地方,在瘟疫降临的时候,缺少应有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表现出一种慢条斯理的姿态,使情况不明,措施不力,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疫病蔓延。后来,中央采取了措施,疫情…  相似文献   

11.
黄色瘟疫     
当富裕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一股浊流也在悄然蔓延,它毒化着社会空气秽乱了人们的生活,滋生着各种罪恶,这就是无时不刻都在危害我们这个社会的黄色瘟疫.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疫情在历朝历代中,从数量上居于首位。据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一书记载了历代大规模疫灾的次数,其中: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另据《清史稿·灾异志》记载,清代268年中全国发生大、小瘟疫149宗,其中,清朝前期的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  相似文献   

13.
付雁南 《中国减灾》2011,(3X):30-31
<正>原以为似乎可以"灭绝"的结核病,又以它强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我们只有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才能阻止结核病蔓延的趋势。与其他声势浩大的瘟疫不同,这场名叫结核病的瘟疫仿佛是"隐形"的。大多数人觉得它已经远去了。作为常年致力于结核病防治的专家,  相似文献   

14.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 ,对道教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瘟疫之灾 ,它为战胜瘟疫之灾提供了技术系统和信仰主义两种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扈倩 《传承》2003,(3):40-41
瘟疫公元前429年,雅典发生大瘟疫,人口死去将近1/2。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患者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息。他们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最后死于非命。疾病像恶魔一样席卷整个城市,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这场灾难被一个幸存的学者记录下来,他叫修昔底德,人类遭遇瘟疫的编年史,从这里开始。一位名叫希波拉底的御医,发现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于是,他建议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最终用大火扑灭了瘟疫。黑死病(即鼠疫)鼠疫又…  相似文献   

16.
1、1817年~1832年全世界霍乱爆发1817年,一种特别严重的霍乱病毒在印度突然流行。在此后的15年中,霍乱向西,从印度北部到阿富汗、再到波斯,最后传到欧洲,霍乱由此在欧洲肆虐。欧洲的船舶又载着霍乱穿越过大西洋,到了北美。直到1831年英国有78000人死于这次瘟疫,而每20个俄罗斯人中就有1个死于这种瘟疫,每30个波兰人中也有1个死于该病。幸好,1832年,霍乱逐渐消失。2、1918年~1919年全世界流感1918年的那次流感让全世界2100万人丧生。1918年5月,流行病在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中间开始传播。到7月它又传染给了欧洲大陆的众多平民。但…  相似文献   

17.
“瘟疫”一词唤起的是对黑死病的想象。自从这种病在欧洲杀死了数千万人,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世纪,它的名字仍能让人战栗。但是蹂躏整个人类的远不止这一种瘟疫。痛苦不堪的人类将如何应付这可怕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文玉 《中国减灾》2010,(5):52-53
你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个人——这是很多科幻大片中常见的幻想。如果让我们来预测,地球上没有了人类会怎样,我们的预言是什么?好好地想一想,突然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也许是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瘟疫,也许是因为一种全新的变异病毒,总之,一夜之间,地球依然转动,  相似文献   

19.
正眼下,全国人民正全力抗击疫情,决心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早在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面临过疫情的威胁。没有科技水平和医疗实力支撑的年代,他们都是如何克服困难、战胜疫情的呢?根据史籍记载,周代鲁庄公二十年夏发生"齐大灾"。大灾即大疫,这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疫情。古人对于瘟疫、瘴气、痢疾、流行性感冒、麻风病等,通通称之为"疾疫"。在防范与治理措施上,大致的思路可以总结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20.
搞好对外经贸,既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也要开辟发展中国家市场。随着非洲政治形势趋于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非洲正成为国际投资的又一热点。 过去,我们对非洲了解甚少,一提到非洲,就是饥荒、战乱、愚昧、瘟疫。“穿衣一块布,吃饭靠大树,花钱靠救济。”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去年,我有机会去非洲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