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山县何家山乡,一养猪专业户的8头仔堵于1985年12月25日发生黄白痢,畜主以每头仔猪300mg(3片)痢特灵加水给全窝灌服2次,第3天5头中毒。病猪全身战抖,口吐白沫,鼻镜干燥,嗥叫,身体僵硬,不能站立,后躯麻痹,体温正常,死前身体强直。剖检:胃肠内育臌气,胃内有未消化的乳酪,肾脏有小点出血,大肠内有一干硬结块。 治疗 用10%磺胺嘧啶5毫升,维生素B_1、B_(12)各2毫升肌注,并用5%葡萄糖盐水每头仔猪40毫升  相似文献   

2.
将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疑似脑心肌炎仔猪病料接种BHK-21细胞,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基因序列测定和动物人工感染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BHK-21细胞接种病料样品后盲传3代出现细胞病变,病毒TCID50为10-9.2/mL;用脑心肌炎病毒(EMCV)单克隆抗体-IFA检测,在感染细胞的胞浆中可见特异性荧光;分离物的PCR扩增产物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EMCV VP1基因的同源性为85.7%~99.8%;BALB/c小鼠人工感染该分离株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EMCV的典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证明,试验鼠脑组织中含有EMCV抗原,商品仔猪人工感染后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证明该分离病毒为EMCV(NJ08株),且对BALB/c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7年8~12月,在本市一新建肉鸡场发生败血霉形体感染,发病肉仔鸡除具有慢性呼吸道症状外,并伴发腹腔积水。 (一)病况及症状 第一批2205只红宝雏鸡进场后,按常规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磺胺类及痢特灵等抗菌药,但雏鸡每天仍不断死亡,最高死亡率为2.46%,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物对仔猪白痢的治疗试验选用杀痢王、乳酸诺氟沙星、氯霉素和痢特灵4种药物对仔猪白痢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试验,其治愈率分别为94.55%,79.25%,58.00%和55.77%。试验方法杀痢王(广西生物制品厂产),按产品说明直接涂擦猪的背部皮肤,每次...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筛选驯化嗜酸乳杆菌制剂——新表飞鸣片剂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价值,我们于1990年4~7月份,在148团应用该药对幼猪、雏鸡进行了仔猪下痢、雏白痢的防治和增重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用药品:(1)新表飞鸣:系由石河子医学院研制生产的片剂,0.25g/片,含菌250万个以上,以嗜酸乳杆菌耐药株为主。保存期1.5年左右。(2)其他抗菌药:复方敌菌净、氯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2.试验用动物:(1)哺乳仔猪:选择日龄接近的哺乳仔猪13窝127头,分2组,每窝随机取半数仔猪作为试验组,共计66头;另一半为对照组,共计61头。每窝仔猪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贵阳市乌当区30头腹泻病猪进行了调查,认为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期间均可发病。猪感染后24小时后表现抑郁、厌食、不愿活动。以腹泻为主要特征,有时发生呕吐。粪便粘稠或呈灰白色的水样便,经3~7天后,由于脱水严重,体重可减轻30%,患猪死亡率为3%~8%。10~20日龄的仔猪症状较轻,4~8周龄的猪,特别是断奶猪症状较重,死亡率亦较高。通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PAGE)、电镜观察检查仔猪白痢粪便,分别发现了特征性轮状病毒基因组条带和病毒粒子,证实轮状病毒是导致贵州省仔猪发生急性腹泻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蓝狐痢特灵中毒的救治李某自繁自养仔蓝狐5只,体重约5~6kg,因患拉稀而服痢特灵各4片,每片含痢特灵0.1g。服药后6~10小时相继出现精神不振,不吃食,喜卧不动,皮温不整,体温低,精神恍惚,甚至角弓反张、痉挛抽搐等症状。显然,是畜主给了超过全日量8...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3~ 6月份本场发生了以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呕吐、腹泻、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为特征的疫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神经性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3月 ,本场饲养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开始发病和出现死亡 ,并持续到 6月份。据统计 ,3~ 6月份本场母猪共产仔猪 82窝 ,其中 11窝发病 ,哺乳仔猪死亡率为 12 .1% ,断奶仔猪死亡率为 17.3 %。仔猪发病期间 ,本场采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结果均无明显疗效。2 临床症状本病最早发生的病例为仔猪出生后就出现症状 ,病初仔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活…  相似文献   

9.
犊牛下痢是常见的犊牛疾病 ,以往多用呋喃唑酮 (痢特灵 )、磺胺咪、氯霉素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因反复多次使用 ,疗效不理想。笔者试用庆大 小诺霉素 (江苏动物药品厂生产 )按体重 3mg/kg肌肉注射 ,治疗犊牛下痢 3 2头 ,全部 治愈。病例 ①犊牛出生后第 3d ,开始拉稀 ,食欲停止 ,体温40 .2℃ ,心跳 10 2次 /min ,呼吸增快 ,鼻镜干燥 ,被毛松乱。病初粪便呈黄色 ,后呈黑色水样 ,并夹有黏液。口服痢特灵及肌肉注射氯霉素 2d无效 ,改用肌肉注射庆大 小诺霉素 ,每日 2次 ,连用 3d痊愈。②母犊生后第 4d出现拉稀 ,粪便呈褐色水样 ,…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哺乳仔猪的病理学变化,选取60头健康的哺乳仔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仔猪经口接种PEDV细胞毒,B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不同发病阶段A组仔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A组仔猪潜伏期表现比较正常,仅肠道有轻微的卡他性炎症,肠道上皮细胞肿胀。前驱期仔猪出现呕吐和腹泻,肠道和淋巴结充血严重。典型症状期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粪便恶臭等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症状,严重的陆续死亡;个别组织器官出现严重病变,如肠上皮细胞脱落、肺泡融合、脾白髓萎缩、肾出现蛋白管型等。耐过仔猪生长缓慢。结果表明,A组仔猪出现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学变化,且病理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致病机理可能与对肠道、肺的组织嗜性和对淋巴结、脾的免疫抑制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以下简称猪瘟犊睾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以下简称感染量),在配种前40天至配种后45天内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时猪瘟间接血凝滴度(IHA)4~×( )占10/32、8~×占11/32、16~×占10/32、32~×占1/32;41~43日龄时,IHA滴度4~×占11/43、8~×占21/43、16~×占9/43、32~×占2/43;在55~58日龄时,IHA滴度4~×占9/33、8~×占17/33、16~×占7/33。用600、760、900、1500个感染量分别给20~28日龄、41~43日龄、55~58日龄仔猪实施免疫,免疫后6~8个月时,监测其抗体水平,结果表明:IHA滴度16~×以上者达100%。750个感染量免疫20~28日龄仔猪组,注苗后持续6个月,IHA滴度32~×以上者达100%;8个月时32~×以上者达87.5%,16~×占12.5%。用猪瘟石门系强毒攻毒,获100%保护。试验首次发现:用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明显低于猪瘟乳兔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用该苗一头剂(750个感染量)进行免疫,8个月之内能抵抗猪瘟感染或强毒攻击,突破了以往认为仔猪用猪瘟乳兔苗免疫应在45日龄以后的常规,为猪瘟犊睾细胞苗的免疫提供了新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将其接种4周龄健康断乳仔猪,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检测心、脑、脾组织及血清中的病毒含量,测定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仔猪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腹泻等症状;剖检发现心包积液,心脏变软,脑充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心肌炎、脑炎,病理炎症分值显著提高;心、脑、脾、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大量病毒;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感染仔猪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细胞因子的表达高峰期与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损害的时间密切相关。表明,猪源EMCV GXLC株对仔猪具有致病性,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在EMCV对仔猪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流行病学 我省某农场牧业队有种公猪20头,母猪60头,每年约产仔猪800余头。1981年入秋以来,个别小猪因发热死亡,以后病猪越来越多。于是对整个猪群,进行猪瘟及猪副伤寒疫苗的预防注射。注射后病猪猛增,症状加剧,在500余头仔猪中发病350余头,发病率约为70%,其中死亡310多头,致死率约为89%(这可能是由于仔猪已经带菌,注射疫苗等于是一次增菌激化所致)。发病死亡之猪多为2~4个月仔猪,其中90%为20市斤重的小猪。六个月以上猪只及成年猪均无发病。  相似文献   

14.
我在江苏省泰兴县城东公社畜牧兽医站工作时,从1974年以来,用痢特灵治疗仔猪黄痢病,获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1.病例选择:根据发病日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为仔猪黄痢病者364头,其中产后12小时发病68头,1~3日发病296头,有301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病毒JSZ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病毒核酸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特异性引物对江苏省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的病死仔猪组织病料进行了PCR鉴定,结果可扩增到特异性的条带.用该病料接种PK-15细胞,24 h即出现细胞病变,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证明所分离病毒为PRV.用该PRV分离株接种兔后出现奇痒症状并麻痹致死;接种仔猪后出现持续发热,肌肉震颤等症状.通过对自然感染PRV病死仔猪脏器进行PCR检测,发现PRV在仔猪体内广泛分布,其中以脾的检出率最高,可达100%;对人工感染猪的直肠和鼻腔棉拭样品进行PCR检测,发现病猪排毒最长可达13 d.证实,该分离株为猪伪狂犬病强毒株,脾为病毒检测的首选靶器官.  相似文献   

16.
用K_(88)ITB工程活疫苗(1)给怀孕母猪组于预产期之前3周,每头口服500亿活菌;(2)给初生仔猪组于出生后24小时,每头口服25亿活菌。试验结果:免疫的怀孕母猪组与初生仔猪组的仔猪腹泻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的下降了46.5%和40.9%;两免疫组的仔猪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9.4%和25.6%。说明K_(88)疫苗给怀孕母猪接种,更实用且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1982年5月,遂平县刘某的1头仔猪(重约25kg),因寄生疥癣虫,用柴油涂搽猪体全身3次,次日该仔猪出现走路摇摆、不食和神经症状。来县兽医院诊治,见该猪神经症状明显,全身肌肉发红,震颤,四肢游动,头摆动,口含白沫。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柴油中毒。随用硫酸镁注射液40ml,10%葡萄糖  相似文献   

18.
章少秋(1979)在防制仔猪痘样疹时发现,原患有气喘病的猪,在继发感染仔猪痘样疹后,气喘病症状自行消失。在此启示下,潼孝文(1981)对某煤矿患气喘病的猪群,用仔猪痘样疹病毒悬液对病猪作皮肤划痕接种后,该猪群的气喘病症状显著减轻。1982年笔者与潼孝文等做了下述试验。  相似文献   

19.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轻微 ,很少死亡 ,但感染母猪可将病毒传给胎儿 ,引起流产和死产。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10 0 %。1 发病情况1999年 8月 ,某新建猪场引进 63头妊娠母猪。当时猪场基建还未完成 ,这批猪在建设施工条件下饲养 ,10月初有 18头母猪顺利产下 168头仔猪 ,仔猪生长状况良好。 10月 16日有1窝 (共 9头 ) 6日龄仔猪发病 ,主要表现严重腹泻 ,并出现神经症状 ,72h全部死亡。接着其它哺乳仔猪出现类似发病情况 ,其中最小的为 2日龄 ,最大的为 18日龄。 6周内有 48窝共 3 15头…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养猪场因具备一定的隔离条件,并有较完整的疫苗免疫程序和消毒制度,一般不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猪瘟病例,然而温和型猪瘟时有发生,尤其在断奶后7~15d的仔猪群发病较多,常在出现症状后20~40d陆续死亡,死亡率达30%~60%。康复猪生长发育迟缓,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