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质疑无效合同性质的绝对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耕 《法学》2005,(5):116-119
通说认为,无效合同是当然无效、确定无效和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的传统理论没有全面、准确地揭示出无效合同的性质。无效合同是一种事实状态,但在合同利害关系人对合同效力认定不一致时,合同必须经由法院或仲裁机构确定后才无效;并非任何人都能对合同请求无效;有的本来无效的合同在经过转换、承认、法律特别规定后,会成为有效合同。  相似文献   

2.
有关无效合同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颇有争议,本文拟就无效合同的概念,认定无效合同的注意点以及无效合同的处理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无效合同是指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它对当事人双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签订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合同一经签订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如果依法签订合同,  相似文献   

3.
合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合同的效力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合同无法具备完全的法律效力,导致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怎样理解、认定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以及评价它们的效力和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市场主体往往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确定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由于主观、客观因素的限制,有些市场主体订立的合同被法院确认无效,导致合同当事人的预期目的落空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如何认定合同无效?合同无效又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呢?在签订合同时,如何避免签订无效合同呢?  相似文献   

5.
论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是民事合同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律问题,对当事人而言,合同的无效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本文对合同无效的情形、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无效合同诉讼时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鑫 《时代法学》2009,7(5):75-79
我国《合同法》对无效合同确认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没有作出相应规定,因此,无效合同诉讼时效问题引起了合同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论。通过对无效合同的确认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各种观点及理由的评析,认为无效合同的确认应受诉讼时效限制,无效合同确认的诉讼时效以合同义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二年为准,无效合同所产生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分别从合同义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二年内和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二年内。  相似文献   

7.
章法 《公民与法治》2014,(15):45-47
合同的缔结遵循自愿原则,当事双方可基于真实意思表示对权利义务的分配进行约定,但如果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所禁止的事项,合同自然就将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8.
马强 《当代审判》2003,(10):34-35
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我国合同法第52条对无效合同作了规定,但如何正确适用法律认定无效合同还存有问题,本文采撷无效合同认定中的问题发表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关于无效合同的情况,英国一般将其分为这样几类,包括自始无效的合同、不能强制履行的合同、部分无效的合同、可变更的合同和可撤销的合同.对于这几种情况,普通法和制定法分别进行了规定. 一、自始无效的合同.它指合同从订立时起就不发生法律效力.一般讲,合同应具备一些必要条件,缺乏这些合同要件之一的就可导致合同无效.除此而外,普通法和制定法还分别将下列一些合同作为无效合同. 从普通法来看,如果合同一方或双方对合同的主要事实发生了认识错误,则合同无效.这些事实包括标的物是否存在、标的物的质量、标的物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0.
行政合同制度中的"隐形"主体是建构在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基础之上,同时又不违背合同的相对性原理的概念。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下行政合同制度中对公众、或公众利益忽视的现状。针对行政合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隐形"主体需要相关制度的构建,包括参与制度相关的公开与告知制度、听证与协商制度,以及救济制度中行政合同部分无效的确认与重定。  相似文献   

11.
融资租赁合同是集买卖、租赁、融资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融资租赁合同规定为15类有名合同之一。近年来该类型案件诉至法院和仲裁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本文从一起案例入手,结合实务与理论,阐述在租赁物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合同各方的法律地位及应享有及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陈思 《时代法学》2012,(1):69-75
价格在一般的买卖合同中,都以清晰的方法表示,但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价格不再是订立买卖合同的要件,允许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价格待定。我国《合同法》也明确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不予确定,但该法对买卖合同中价格问题的规定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加以改进。我国合同法在规定价格问题时,可以调整总则与分则的内容,明确合同有效成立的内容要件。同时丰富确定价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保险法》适用环境下中国海上保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修改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生效。针对海运市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就海上保险合同的定义所涉及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海上保险合同的诺成性所涉及的保险费交纳与保单签发,海上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海上保险格式条款的适用规则,投保人的告知义务,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等诸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修改中国海上保险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曾经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但在现代,两大法系都承认第三人利益合同存在的合理性。我国《合同法》中不存在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般规定。从贯彻意思自治原则,满足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应当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第三人利益合同。  相似文献   

15.
于东辉 《法学论坛》2007,22(4):132-136
无效婚姻制度是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增设的一项制度,填补了立法空白,是婚姻立法上的重大进步.无效婚姻是指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本文对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宣告机关及法律后果等方面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的立法建议:1、建立结婚登记公示制度;2、应缩小自始无效婚的范围,扩大可撤销婚的范围;3、确认和宣告婚姻无效的机关应仅限于人民法院;4、自始无效婚有溯及力,可撤销婚无溯及力;5、当事人所生子女视同婚生子女;6、增设无效婚姻的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有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及无效制度仅仅是合同法上的合同效力评价规则,不妨碍其他民事规则、行政法规则、甚至刑法规则同时适用。合同无效有时可以更好地惩戒不法当事人,但有时却使得不法当事人逃离合同约束,从其非法行为中获利,甚至还会损害合同善意相对人以及和合同相关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合同相对无效和绝对无效的区分,能有效保护善意相对人和善意第三人,有力地回应现代商事交易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6条中表述的“过错”与“故意”“重大过失”相对应,强调的是受托人在履行委托合同过程中对注意义务违反的范围,而非主观心理状态。海上货运委托合同项下,“过错”不应独立出来成为受托人承担责任的要件,因为过错的因素已经包含在违约行为这一基本要义之中。将过错的举证责任倒置给受托人,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将违约行为的证明责任转移给了受托人,这可能导致委托双方利益的失衡。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定应建立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6条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海上货运委托合同完全商事化的特点,明确海上货运委托合同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使司法解释中委托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达到“准立法”的科学合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海勇 《政法论丛》2008,2(1):87-91
我国《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一条款即是我国当前法律对债权转让制度的具体法律规定。但由于该规定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债权转让中通知制度的设定价值及通知义务的履行主体、时间、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在司法实践中使债权转让制度更合理地实施,以真正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岩 《中国法律》2010,(4):41-43,99-101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修订草案。2009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保险法》正式实施。本文从保险合同法定解除权入手,对新修订的《保险法》中关于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的行使、限制以及完善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姜茂坤 《政法学刊》2008,25(3):51-55
清末时期,日本民法学逐步被引入中国。日本民法学在契约定义上,采用广义契约学说;在物权移转主义上,采用意思主义学说。这为物权契约观念的生成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物权之契约”和“债权契约”用语相继被使用。至民国初年,大理院则通过判例,对物权契约进行了定义,并界定了物权契约的有效成立要件。但清末时期的物权契约观念与德国民法学理论中的物权契约(物权行为)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