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从社会形态看,新中国50年跨越了三大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继而由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50年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民主集中制建设述略毛黎娟·研究资料·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也是民主集中制从战争和革命环境向和平建设环境的转变时期。这个阶段民主集中制的贯彻从总体上讲比较健康,其...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社会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帝国主义东方殖民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极大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世界东方各被压迫民族的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线。国际力量的对比朝着有利于新中国的方向发展。但是,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依然存…  相似文献   

4.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曾是国共产党的基本建国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经过多年的奋斗,探索而确立起来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但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才刚刚起步,在1953年,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被“立即但要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所代替。接着,立即过渡的思想又变成急于完成过渡的行  相似文献   

5.
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今已整整70年了。中国的历史早已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今天,中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但是,五四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借此着重议论一下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即第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第二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我党的一贯思想的延伸。它经历了最初提出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设想,到后来以为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待条件成熟再一举实行社会主义的观点,又变成要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艰辛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刘少奇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页献,不仅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而且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一、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思想1、正确认识国情,鼓励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前,新中国还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的“过渡”形式。当时的经济建设必须从这一国情出发。正是基于此认识,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就提出了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0,(9):10-14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制度转型,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一次重大抉择。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经济体制转轨,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二次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9.
<正>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制度转型,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一次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迅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当时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20余年中,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波折,其主要原因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在于我们错误地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再经过改革开放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合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关于过渡时期的著名论断的含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由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国的过渡时期可以表述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2.
从毛泽东出生到现在转眼已是百年。这是历史沧桑巨变的一百年。其间,中国胜利地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但中国的民主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民主主义;中国成功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中国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和从传统社会主义到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在20世纪发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回顾对新民主主义的成功创造和对新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会有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同新中国一起已经走过了62年。六十多年来,中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4.
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爱国主义之所以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是因为二者的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决不是哪个人或哪个社会集团作出的主观选择。众所周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寻求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历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屈辱的一页,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贫穷挨打的境地,曾经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苦心探索,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和我们党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是非典型化的方法。它是对毛泽东和我们党创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方法的继承和在新条件下的出色运用,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和我们党提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里,体现着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无论对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都应当注意区分“基本类型”与“非基本类型”,即“典型的”与“非典型的”两大类。作为“基本类型”或“典型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开阔视野     
<正>60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转变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转变: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变为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49年~1956年);第二次转变:从"以苏联为戒"转变为超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57年~1978年);第三次转变:从突破苏联模式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9年~至今)。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历程,总体来说是不断前进,但道路曲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了68年的战斗历程。68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愈益结合,使党内正确、光明面不断战胜错误、阴暗面,使革命和建设经过无数艰难曲折走向一系列胜利。我们的党无愧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经过艰辛的探索与艰苦的创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从革命战火纷飞、民主革命行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1948年起,便为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从革命战火纷飞、民主革命行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1948年起,便为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