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美国的“中国通”们纷纷发表高见,分析与研判中荚关系,比如布热津斯基提出“容忍中国某些野心”:基辛格认为“中美联手也无法领导世界”等等。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都足美国一流的战略家和外交家,虽已卸任,  相似文献   

2.
李钢 《瞭望》1991,(Z1)
美国舆论界有关美国是“衰落”还是“复兴”的争论仍在余波荡漾时,苏联、东欧的巨变又在美国舆论界掀起了美国应在冷战后的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的辩论浪潮。而海湾危机更为这场辩论推波助澜。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这两位在冷战期间对世界看法通常一致的美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同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记者团进行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谈话。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库”之一,基辛格、布热津斯基、施莱辛格等都被聘为该中心的高级顾问。这次由这个中心组织的记者访华团的成员都是美国各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曾以欧亚大陆比喻为一个棋盘,它的西部和东部是棋盘上的两个重要棋子来说明欧洲和东亚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性。最近,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美国军事战略将做重大调整,其战略重点由欧洲转移到东亚。他的话一出立即在国际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欧洲猜测:美国真的要放弃欧洲了吗?亚洲则惊呼:狼真的要来了吗?这种“半头雾水半惊慌”的心态不断在欧亚两洲蔓延。那么,美国“新战略”这一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人们急于探知谜底。  相似文献   

5.
布热津斯基的书《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复灭》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能对它保持沉默。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正等待着答复。可以“从里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布热津斯基的书的基本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失败”、俄国和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试验”是由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的乌托邦主义造成的。从这个时候起他的理论向各国和  相似文献   

6.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是美国政界颇有影响的人物。这次,他作为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和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来北京同中国同行王炳南、伍修权、宦乡等讨论世界战略、中美关系等重大问题。两国专家和学者之间的这种讨论活动,还是第一次。两国学者都同意当前世界局势更加紧张,两个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对抗进一步加剧。但对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的看法不尽相同。布热津斯基并不认为世界紧张局势是美苏争夺优势引起的。他认为,西方集团是多样性国家的集团,有增加不同观点的倾向。“苏联集团”也有内部的不和,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吴庆才 《党政论坛》2012,(22):49-49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最近出版新著《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该书对超级大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六大优势仍可维持美国霸权——  相似文献   

8.
美国“长期总体战略委员会”前不久提出的《区别威慑》研究报告,反映了80年代以来在美出现的“战略思想革命”的趋势,现已进入政策讨论阶段。 “长期总体战略委员会”是1986年10月由当时的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召集成立的,其成员包括前几届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克拉克,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维西,前军事学院院长古德帕斯特,前海军部长克莱特,前海军作战部长霍洛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9.
李俭 《瞭望》1995,(15)
警惕奢靡之风李俭最近,美国资深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写了一本《大失控与大混乱》的书。书里对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人们追求物质生活上的纵欲无度,导致西方社会的越来越腐败,表示忧心忡忡。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拥有那么高的生产力水平和那么多的物质财富,该说是够受...  相似文献   

10.
各国首脑在国际舞台上纵横碑阅、唇枪舌战之中,无不浸透着智慧的力量,闪耀着艺术的光芒。这里记录了几段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的趣闻。在布热津斯基的家宴上,布氏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所有其他国家。邓小平反应很快,不置可否却又颇为自得道:“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在谈到两国关系时,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说:“卡特总统由于决定和中国关系正常化,他在国内已碰到一些政治上的困难。你在政治上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吧?”邓小平哈哈一笑,随即答道…  相似文献   

11.
前美国总统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毫不隐讳地说,俄罗斯与乌克兰在一起将成为帝国,俄失去乌则只能是个普通国家;如果乌克兰民主化,那么它将是遏制俄重新发挥帝国作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沈颖 《瞭望》1994,(20)
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当年竞选总统时曾提出要在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耗资将达上千亿美元。1993年1月,他上台后不久即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美国计划在今后10至15年内建成全国性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时隔刚刚一年,“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在美国的智囊团队中,布热津斯基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尤其精于地缘政治研究,在其近年撰写的《战略远见》一书中,他提出,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美国应着重处理好以中国为中心的两个相互迭加的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第二个是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在这个三角形中发挥支撑作用。"让我们看一看他的这一亚洲地缘政治思考。应当承认,这两个三角形是对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客观描  相似文献   

14.
反恐怖战—— 史无前例的新型战争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美国的反恐怖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战役或冲突,而是有别于二次大战以来历次战争的一场新型战争。美国有人称之为“灰色战争”、“非常规战争”,英国有人称之为“第四代战争”,日本有人称之为21世纪的“非对称性战争”。用词不同但描述这场战争的着眼点相同,即从战略高度、尤其是以国家安全战略的全局观来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资本主义“质变”理论,编造了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弗勒的“超工业社会”,布热津斯基的“技术社会”,鲍尔丁的“后文明社会”,达列多夫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利赫特海姆的“后资产阶级社会”,克勒的“多维社会”,等等。它们都企图证明,现代社会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公司,在科学技术革命进程中能够解决自己的所有社会问题和一切矛盾。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共同点在于都编造了现代垄断资产阶级乌托邦,用科学技术革命来偷换社会主义革命。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以及稍后  相似文献   

16.
从根本上说,地缘政治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考察和策划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国崛起的成功同地缘政治的娴熟运用密不可分。在美国崛起的实践中,以马汉、斯皮克曼和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地缘政治理论,为美国的成功崛起和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而这一点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更深远的蕴涵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夏立平 《党政论坛》2008,(16):60-61
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矛盾美国长期以来宣称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政府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洛华 《瞭望》2000,(50)
有位哲人曾说过:“政治即戏剧”。大幕开启,各展绝活。而戏剧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服装。生旦净末丑,服装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而政治家的服装,自然也就有不同的含义了。 对此,《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解释说,这是因为政治家“将时装看作几乎每个人都会讲的第二语言”,因此,他们觉得“日常服装比戏装或军装危险更大”,必须破解其中的奥秘,密切注意它所表达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秘诀。 服装成了政治话题,而最具政治化的,则莫过于美国大选。两位候选人在内政外交上大比拼的同时,也在服装上大做文章。戈尔是常换常新,一天三…  相似文献   

19.
美国9月3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散发了一份有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新草案”要求安理会授权建立一支由美国将领担任总司令、接受美国“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接替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负担”,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持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新草案”还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为解决伊拉克问题提供各种支持。美国的“新草案”牵动了各大国的神经,各大国纷纷以不同方式表示自己的立场。美国的两大盟友法国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在美国出台的一些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文件中,经常出现“无赖国家”这个概念。那么,所谓“无赖国家”究竟是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称这些国家是“无赖国家”,并对它们采取了何种政策?现在为什么又放弃了“无赖国家”这一称谓,而改称“需要关注的国家”?后者与前者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