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垄断是我国垄断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和蔓延,是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行政垄断本质上是一种兼具经济违法与行政违法双重违法属性的竞合违法行为,是一种由行政主体实施的集体违法行为。法律是治理行政垄断的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反垄断法的本质属性也发生了跃迁,与此相适应的是,行政垄断应该被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在反行政垄断法律关系中,主体组合表现为反行政垄断规制主体和反行政垄断受制主体.行政垄断不能等同于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其分为具体的行政垄断行为和抽象的行政垄断行为,以及积极方式的行政垄断与消极方式的行政垄断.它们都应当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整范畴.行政垄断受制主体的法律责任可分为政府机关和被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以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上述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颖 《学理论》2012,(11):110-112
对垄断的规制是经济法中反垄断法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对行政垄断行为则是其中的一个难题。过去更多的是通过行政权力规制行政垄断行为,而对通过司法机关和国家机关来规制行政垄断重视的不够,也未赋予其相应的规制行政垄断的权力。而且反垄断法自颁布以来,实施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行政权力在规制行政垄断方面存在不足,引进司法解决机制的几点建议是:将所有法律中规定的行政垄断都归入司法救济的范围之内;将抽象行政垄断纳入司法解决机制范围;赋予所有行政垄断受害者以诉讼权;以经济公益诉讼作为行政垄断司法解决机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慧 《行政论坛》2009,16(3):48-51
所谓合法形态的行政垄断是不存在的,凡行政垄断都具有违法的本质.在此前提下,根据行政法学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行政垄断不仅仅是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更准确地讲,应该是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常见的对行政垄断的形式的列举存在逻辑上的缺陷,也使立法难以具有针对性.而依行政法学关于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将行政垄断的形式划分为抽象行政垄断行为和具体行政垄断行为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即在逻辑上,可以对行政垄断的外延进行周延的列举;在法律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形式的行政垄断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垄断是行政违法行为 ,反行政垄断必须控制与规范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法》在立法精神与宗旨、反对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与监督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控权理念和强烈的反行政垄断的特征。这些特征和表现说明《行政许可法》也具有反行政垄断的功能 ,是反行政垄断的途径之一 ;反行政垄断应开阔思路 ,多管齐下 ,尤其不能忽略行政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琤 《行政论坛》2002,(5):35-36
行政垄断是对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最大破坏。本文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剖析行政垄断现象,指出反行政垄断在当前中国法律实践中的困境,并提出反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行政垄断是中国反垄断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滥用权力的结果。目前,反行政垄断存在理论和现实上的诸多困境:一是学界对于行政垄断的认知仍存在分歧。二是仍未形成完善的反垄断理论体系。三是学界观点与政府决策存在契合上的难度。实际上,反行政垄断在立法环节、执法环节以及传统理念上均存在困难。根据分析,反行政垄断的策略和着力点应该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并做好反行政垄断的外围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兰  刘婧 《行政论坛》2004,(2):62-63
行政垄断是一种超经济垄断,其实质是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行政垄断的特征及成因来看,不能依据反垄断法来判定行政权力的合法性,而应根据宪法和行政法对行政权力加以限定。因此,我国行政垄断可从完善宪法,有效约束政府权力;完善行政法,合理规制行政权力;运用反垄断法处理“不合法”的行政权力三方面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反垄断立法。根据垄断的产生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垄断分为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行政性垄断构成了对市场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主要危险,因此,未来我国反垄断立法必须将行政性垄断行为作为其首要任务进行重点规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反垄断法》。然而,我国行政垄断由来已久,形成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而且与自然垄断、市场垄断交织在一起。在《反垄断法》实施以后,突破行业行政垄断,并非一蹴而就。建立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在行政垄断势力非常强大的情况下,需要找到打破行业行政垄断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谭袁 《团结》2012,(5):35-37
行政垄断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形式的权力异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容易滋生腐败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认清行政垄断的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反垄断法治,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法律规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虽设立专章规制行政垄断行为,但相较其他垄断而言,其责任设置明显偏软偏轻。本文从行政垄断的概念及特殊性出发,主张摆脱单一责任形式,以复合责任构造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较为深入的阐释了行政垄断法律责任设置的相关问题,希翼能对其规制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政性垄断是一种滥用行政权力 ,限制、排斥或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 ,其危害十分明显 ,中央已加强了反行政垄断的举措 ,反垄断法也将呼之欲出 ,根除行政性垄断在我国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4.
刘泉红 《团结》2012,(5):31-34
我国仍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政府组织体系和管理权限较为涣散并导致政府管理市场的水平较低,行政性垄断成为我国现阶段最多最严重的一种垄断形式。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导致某些行业的行政性垄断现象十分显著,地区封锁、设立行政公司、行业壁垒、政府限定交易等形式的行政性垄断层出不穷。行政垄断扩大了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对经济活动进行不恰当的干预,扰  相似文献   

15.
行政垄断是转型期中国的一大突出的垄断现象。它不仅限制公平竞争,侵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且是腐败的根源之一。近年来出台《反垄断法》的呼声很高,有人认为《反垄断法》应重点规制行政垄断。但《反垄断法》酝酿了七、八年,仍出不了台。个中原因虽不十分清楚,但笔者认为,用《反垄断法》来规制行政垄断确实存在一些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垄断的道德实质和道德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垄断不仅是个法律的问题和行政责任的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 ,是一种道德现象 ,可以而且应该对它作道德的批判和道德的调控。它是一种在合法条件下的不公正行政 ,其道德实质就是在利益关系调控和选择上的错位和公正伦理原则的沦丧。行政垄断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行业行政垄断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时代产物。行业行政垄断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反垄断法律,依法对其有效规制,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率,保障市场公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规制行业行政垄断,对于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WTO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国内、外企业在国内市场地位平等、公平竞争,我国普遍存在的行政垄断破坏了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国民待遇原则发生冲突。规制行政垄断必须遵循国民待遇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行政垄断的经济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凭借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其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它在我国大量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竞争,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腐败现象对社会的危害,还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成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合理的经济基础,对策应是创造自由竞争和开放市场,减少政府直接管制,推进政企改革和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沈红亮 《团结》2010,(4):38-39
"行政垄断"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在标准经济学中,有两个术语,一个是"政府垄断",一个是"政府授予垄断"。前者是政府直接行使垄断权力(比如酒类专卖、烟草专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